诗人笔下的哈利法塔
文/ 彭海祥
玻璃幕墙是树立着的星群
钢筋铁骨撑开在沙漠的掌心
我们以仰望的姿态叩问天空
指尖若触到了云絮凝结的冰盐
电梯在骨骼穿梭着无数的沙粒
每层楼都是自己耕耘的心田
霓虹将塔尖熔成液态的黄金
让整座城市绽放着烂漫的星焰
是阿拉伯人把文字刻进了混凝土
当风掠过时
万千的风铃奏响着虔诚的诵经
亿万块玻璃拼成智慧与经典
诠释着人类对科技的缠绵
我们只是借着塔身攀爬的影子
在钢骨与星尘间寻找着幸福的支点
当黎明的曙光洒满塔尖
美妙的诗句凝结成斑斓的琥珀
歌唱在沙漠中崛起的巨星
在驼铃摇响的茫茫海边
屹立着一座世界最高的塔巅
附 文 :
《诗人笔下的哈利法塔》的创作构想
作者/彭海祥
《诗人笔下的哈利法塔》是我在“阿联酋 迪拜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诗歌艺术节”上的随行诗歌作品之一。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一名从业三十多年项目经理的我,对世界建筑艺术,尤其对现代建筑艺术是情有独钟的。
首先,我在命题时就设定这首诗的创作风格和意境要在表达手法上充分体现出“诗人笔下”的自由浪漫和豪迈奔放的激情。于是,我以“玻璃幕墙是树立着的星群”作为开篇的首句,直抒胸臆,显得平白而自然。既没有借助任何意象或任何外物的衬托,也没有用任何夸张的手法作为修饰和形容。只是用诗人的独特视觉客观而又直接地为建筑物展现其真实与灵性的光芒。以“钢筋铁骨撑开在沙漠的掌心”这一拟人性化的手法将钢结构的建筑物描绘成为能与自然对话的生命体;向人们直白地表明:今天的沙漠,已经不再是建筑工程的障碍,反而大有可能成为孕育奇迹的母体。哈利法塔作为人类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我运用“电梯在骨骼穿梭着无数的沙粒”这一特别的意境,将充满现代科技含量的垂直交通系统,让人体现到这是一种强烈的流动感观。而这沙粒既是这个沙漠之国的最小物质单位,并能生动地将历史演变成为流动的时光岁月,而电梯反复不断的上下运行,仿佛就是人类在时间长河中的永恒穿梭。对于这种梦幻时空与客观实际交织的描写,使哈利法塔从单纯的空间存在上升为承载人类记忆的时空。在创作中,我还试图把建筑物的每一个细节转化为自己的诗意灵感。通过“每一层楼都是自己耕耘的心田”将建筑空间以人性化,用以告诉人们:每一层楼都承载着每一个劳动者,创造者和每一个建设者的追求与理想以及他们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同时又是每一位诗人、作家的创作的素材和创作的源泉。成为每一位诗人作家讴歌广大勤劳智慧的阿联酋人民伟大功绩的生动素材和创作的源泉。“每一层楼都是自己耕耘的心田”成为了一名从事建筑施工管理的诗人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每一个细节的描写、捕捉都充满了诗性的灵感。也是作者本人在阿联酋迪拜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诗歌艺术节期间游览、观摩哈利法塔采风活动所收获到的真情实感。
入夜,整个迪拜,尤其在哈利法塔的周边,到处都在闪烁着如诗如画的霓虹,那烂漫的景色,犹如将哈利法塔的“塔尖熔成了液态的黄金”。这一动态的描写,把建筑物给人以流动的艺术质感,又在明确地告诉人们,现代的建筑已经不只是静态的物体,而是一种充满艺术活力的载体。
在诗中,我把哈利法塔看作成为不仅是现代科技的结晶,而且是博大精深的阿拉伯文化在时代的诠释。“阿拉伯人把文字刻进了混凝土”一句,巧妙而又恰到好处地将古老的阿拉伯文学艺术与现代建筑艺术相互融合。我联想到那天参观沙迦伊斯兰文明博物馆所接触到的古今文明,于是便写下了“耳边犹如奏响着万千虔诚的诵经”之句。这是每一个来到迪拜的人士真真切切的感受。“当风掠过时,万千的风铃奏响着虔诚的诵经”。哈利法塔这一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是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巧妙融合的结晶,我在诗中对迪拜城之夜的描写成为“整座城市绽放着灿烂的星焰,”既是对迪拜这座城市的直白写真,又是对迪拜现代文明的由衷礼赞!与此同时,我又十分坦诚地指出:“我们只是借着塔身爬行的影子”,换言之,我们目前还只是怀着前进路上的朴素愿景,仍缺乏一个明确追求的目标。所以,在此奢华环境下,只能用谦卑之心看待自己,始终保持一个诗人和作家应有的清醒,往“钢骨与星尘之间寻找幸福的支点。”
毕竟,我们在经济发达程度上存在差异,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上,都因文化的差异未能达到一致的,用什么衡量幸福的指数,我们似乎还处在迷茫的状态中。故只能在“钢骨与星尘间寻找幸福的支点”。
哈利法塔作为整个迪拜的顶巅,自然被每一天黎明的曙光最先照耀。于是,我用“当黎明的曙光洒满塔尖,美妙的诗句凝成斑斓的琥珀”这一充满艺术技巧的比喻,形容哈利法塔,形容整个迪拜城的高贵美丽和繁华。又是这一充满画面感的、既平白却又不平庸之句,使诗歌创作与建筑艺术紧密相连。揭示人类可以通过建筑艺术的创造,去实现有限的人生对于精神与理想的无限追求。
我在《诗人笔下的哈利法塔》的创作中,由于职业视角的不同,似乎给人以独具匠心的感觉,巧妙地把“钢筋铁骨”、”玻璃幕墙”的建筑名词与“液态的黄金”、“斑斓的琥珀”的美丽词汇与“星空”“沙漠”、“驼铃”等意象用语交织碰撞,大大地提升了诗歌的魅力和艺术感染力。
写到诗的最后,我用“驼铃摇响的茫茫海边,屹立着一座世界最高的塔巅”这一自然表达,毫不夸张,毫无修饰,以至不加思索地顺手拈来的平白之句,活灵活现地,原汁原味地,十分经典地展现在广大读者的面前。
作为从业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一名项目经理,又是一名充满文化自信的诗人,还是《诗人笔下的哈利法塔》的作者,此时的愿景是,期待自己的作品能够成为与哈利法塔相匹的巅峰之作,永远屹立在人类诗歌艺术的星空中。
2025.7.15.
*作 者 简 介**
彭海祥,笔名长歌,广东省四会市人。已出版《逸闲随笔》、《奔腾豪情》、《玉韵丹心》、《翰海诗涛》、《兰亭逐梦》诗词集。诗词作品入编《当代艺坛百家》艺术珍藏册和《中国最美爱情诗选》、《新世纪新诗典》、《世界诗歌作家文集》、《中国当代作家精品文集》,作品《致勇敢逆行的新娘》荣获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国优秀文艺作品征评暨第11届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金奖,作品《延安颂(组诗四首)》,荣获【金延安杯】“百年辉煌 回望延安”征文新锐诗人奖,作品《题咏广州塔》荣获广州塔“登高作赋望远抒怀”活动最佳原创奖,作品《端午诉情(组诗 )》荣获第17届“作家报杯”全国优秀文艺作品大赛银奖,作品《献尽柔情醉千杯》荣获全球华人“和文化”文学艺术大展赛”银奖,作品《水调歌头 . 四会金秋好》荣获名篇 . 金榜头条第一届“太白杯”文赛金奖。现为中国艺术百科艺术总监,中国诗歌网推荐诗人,金榜头条新媒体平台签约作家诗人,《最美作家》、《当代文摘》、《中外文艺》特邀专栏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