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一代女皇武则天
原创诗文/柴永红
青铜鼎洛阳宫的晨雾里沸腾
三百个方鼎的足 踩着六朝的灰烬
你从长安的胭脂井里升起时
二十八岁的指甲 正掐断最后一缕禅香
感业寺的木鱼还在敲 敲碎
袈裟上褪色的月光 敲成你裙裾上
流动的银河——那些被你收进袖中的星子
后来都成了朝堂上的官印
他们说你是狐媚 是牝鸡
说你裙下的江山 该用贞操丈量
可你偏要让凤凰站在龙椅的雕花上
胭脂调进朱砂 批阅奏折的笔
比长孙无忌的剑更锋利
你教宫女读《女诫》时 指尖划过
"妇德"二字 像撕一张没用的旧纸
那年你把牡丹贬去洛阳
不是因为花的傲骨 是你见不得
任何生命 比你更懂得拒绝
你亲手栽培的石榴树 枝桠长进
三省六部的窗棂 每颗裂开的果实里
都藏着半个天下的兵符
你让男人们穿上紫色官袍
跪在你发明的"臣"字里——
那是你拆了"忠"的上半部分 剩下的
骨骼 还在颤抖
你造的字里 有一个叫"曌"
日月当空 你站在自己的名字中央
看科举的墨汁漫过九品中正制的墓碑
看寒门士子的靴底 第一次
印在大明宫的金砖上
你让死刑犯在秋分那天播种
让寡妇领回属于自己的桑田
那些被史书嚼碎的夜晚 你总在
紫宸殿的烛火里 数百姓的粮仓
有人说你用酷吏的钢鞭 抽打长安的黎明
可谁见过你在深夜 对着骆宾王的檄文
笑出眼泪?那篇《讨武曌檄》里
每个字都淬着毒 却精准地
刻出你脊柱的形状——
你本就是用非议砌成的城
城墙外 是二十四史的唾沫
城墙内 是你亲手接生的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张柬之的兵戈撞碎长生殿的琉璃
你正在铜镜里 卸去最后一层龙纹
八十一年的皱纹里 浮出
十四岁入宫时的桃花
那些被你废黜的皇帝 那些被你赐死的亲人
此刻都变成铜镜上的锈 轻轻一碰
就簌簌落下 像你终于肯承认的
一点点疲惫
无字碑在乾陵的风里 站成永恒的疑问句
可泥土下的地宫 早埋下答案——
六十一尊藩臣石像 仍保持着朝拜的姿势
他们的头颅 早在千年风沙里丢失
却始终记得 那个穿龙袍的女人
如何让日月 为她重新校准轨迹
现在 我站在洛阳博物馆的玻璃柜前
看你留下的金简 上面的朱砂
还在发烫 那是你写给嵩山神的信
问自己 该用什么偿还
这一身 惊世骇俗的荣光
而黄河还在流 流过你当年
亲手划定的疆域 那些被你改写的规矩
那些被你唤醒的灵魂 仍在
历史的褶皱里 发出细碎的声响
像你临终前 轻轻吹灭的那盏灯
灯芯上 还跳着 一个女人的
江山
🌹*作家简介*🌹
柴永红,笔名红鑫、冰荔枝、一枝红莲,祖籍江苏省南京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创作成就:出版诗著有36万字的柴永红诗集*雨潇潇红鑫鑫*、*云中紫城静楼乾坤*和*铁马冰河*三部。荣获2017*中国新诗百年*全球华语诗人诗作评选一百位网络最给力诗人奖,排行榜第二名;荣获*建国70周年中华好诗榜、2019年度中国诗歌排行榜、中外华语诗坛精英百强榜*诗人奖;荣获2021中国金榜电影人春晚名人名家榜,金奖;名篇金榜头条第一届“太白杯”文赛中荣获金奖;荣获2024年品牌金榜十大编辑年度人物赛中“编辑创新典范奖”. 被翻译诗歌入选《苏菲译.世界诗歌年鉴2022卷》(汉英对照)。《苏菲译*世界诗歌年鉴2022卷》 (英汉双语纸质版和电子版)苏菲翻译、主编,全球出版发行,世界16国联合出版发行!纸质书13国: 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波兰、瑞典、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电子书 13国: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日本、巴西、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印度。金榜头条编辑总部副社长,金榜头条新媒体平台总理事长、文学艺术顾问,金榜头条形象大使、总编,名篇金榜诗词业研究院创始讲师,中国新时代诗人档案库会员,江苏省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一枝红莲文学诗社创始人、社长、总编、总裁董事长,世界作家澜韵府诗社创始人、社长、总编、总裁董事长,金榜头条新媒体平台签约作家诗人,现居北京市朝阳区金茂府,微信: jbtt228899jbtt. 手机号码:17800892095〔北京中国移动〕.
🌹*Author's Profile*🌹
Chai Yonghong, under the pen names Hongxin, Bing Lizhi, and Yizhi Honglian, is originally from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She is a renowned contemporary Chinese writer.
Achievements in Creation:
- Has published three poetry collections: Chai Yonghong's Poetry: Yu Xiaoxiao Hong Xinxin (《雨潇潇红鑫鑫》), Zhong Yun Zi Cheng Jing Lou Qian Kun (《云中紫城静楼乾坤》), and Tie Ma Bing He (《铁马冰河》), with a total of 360,000 characters.
- Won the Award for One of the 100 Most Influential Poets Online in the 2017 "Centennial of Chinese New Poetry" Global Chinese Poets and Poems Selection, ranking 2nd.
- Received honors including the Poet Award in the "Chinese Excellent Poetry List for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2019 China Poetry Ranking List", and the "Top 100 Elites in Chinese Poetry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
- Won the Gold Award in the 2021 China Golden List Filmmakers Spring Festival Gala Celebrities List.
- Earned the Gold Award in the First "Taibai Cup" Literary Competition hosted by Jinbang Toutiao Headlines.
- Was awarded the "Editorial Innovation Model Award" in the 2024 Brand Golden List Top Ten Editors of the Year Competition.
Her translated poems were included in Sophie's Translation: World Poetry Almanac 2022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edition). Sophie's Translation: World Poetry Almanac 2022 (both English-Chinese bilingual printed and electronic versions),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Sophie, is published and distributed globally, jointly released in 16 countries worldwide!
- Printed version available in 13 countries: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Germany, France, Spain, Italy, the Netherlands, Poland, Sweden, Japan, Canada, and Australia.
- E-book version available in 13 countries: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Germany, France, Spain, Italy, the Netherlands, Japan, Brazil, Canada, Mexico, Australia, and India.
She holds the following positions: Vice President of the Editing Headquarters of Jinbang Toutiao; Chief Director, Literary and Art Advisor, Image Ambassador, and Chief Editor of Jinbang Toutiao New Media Platform; Founding Lecturer of the Mingpian Jinbang Poetry Research Institute; Member of the China New Era Poets Archives; Member of Nanjing Writers Association, Jiangsu Province; Founder, President, Chief Editor, and Chairman & CEO of Yizhi Honglian Literary Poetry Society; Founder, President, Chief Editor, and Chairman & CEO of the World Writers Lanyunfu Poetry Society; and a contracted writer and poet of Jinbang Toutiao New Media Platform.
She currently resides in Jinmao Mansion,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WeChat: jbtt228899jbtt
Mobile Phone Number: 17800892095 (China Mobile, Beijing)
点评词之一
铁笔铸曌:历史褶皱里重识女帝的乾坤——评柴永红《大周·曌》
点评词作者/国玉金鼎
洛阳宫的晨雾,漫过青铜鼎的纹路,乾陵的风,掠过无字碑的棱角,金简上的朱砂千年后仍有余温——柴永红以《大周·曌》为刃,剖开二十四史的痂壳,那个被唾沫与荣光反复浸泡的灵魂,重新站在日月中央。这首诗不是对武则天的简单咏叹,而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意象的青铜重铸她的骨血,语言的朱砂重绘她的疆域,"牝鸡司晨"的骂名在诗行里碎成星子,"日月当空"的气魄韵脚里长成山河。
一、鼎足立史:从六朝灰烬里升起的女性史诗
诗歌开篇便以"青铜鼎洛阳宫的晨雾里沸腾"定调,三百个方鼎的足"踩着六朝的灰烬"——这不是简单的历史场景铺陈,而是将武则天的登场置于文明迭代的断裂带。六朝的风雅与颓靡在鼎下成灰,而她从"长安的胭脂井里升起",二十八岁的指甲"掐断最后一缕禅香"。"胭脂井"与"禅香"的意象对冲,道尽她从后宫妃嫔到权力玩家的转折:胭脂是女性的符号,禅香是宗教的桎梏,而她的指甲,既是妆容的点缀,更是挣脱的利器。
感业寺的木鱼声在诗中成为重要的过渡意象。"敲碎袈裟上褪色的月光",是她对宗教清规的反叛;"敲成你裙裾上流动的银河",则是将隐忍的时光锻造成权力的星图。那些"收进袖中的星子"后来化作"朝堂上的官印",这个比喻堪称神来之笔——女性的衣袖本是藏脂粉的地方,她却用来收纳天下官印,将性别赋予的局限彻底颠覆。
历史对女性掌权者的污名化,在诗中被直接撕开:"他们说你是狐媚 是牝鸡/说你裙下的江山 该用贞操丈量"。柴永红没有回避这些恶意,反而用更锋利的意象反击:"可你偏要让凤凰站在龙椅的雕花上/胭脂调进朱砂 批阅奏折的笔/比长孙无忌的剑更锋利"。凤凰与龙椅的对峙,胭脂与朱砂的融合,柔媚与锋利的共生——这正是武则天最核心的矛盾,也是最耀眼的特质。她教宫女读《女诫》时"指尖划过'妇德'二字 像撕一张没用的旧纸",这个动作极具画面感,不是愤怒的撕扯,而是轻蔑的丢弃,将男权社会给女性的枷锁,视作不值一提的废纸。
二、草木载权:从贬花植榴看权力的诗意重构
武则天贬牡丹的典故,诗中被赋予全新的解读:"不是因为花的傲骨 是你见不得/任何生命 比你更懂得拒绝"。这不是对武则天妒意的抹黑,而是对其绝对权力意志的深刻洞察——她不是怕花的傲骨,而是怕任何生命(包括男性朝臣)拥有比她更坚定的拒绝权。这种解读跳出了传统叙事的道德批判,直指权力本质的赤裸与孤独。
与之相对的是石榴树的意象:"你亲手栽培的石榴树 枝桠长进/三省六部的窗棂 每颗裂开的果实里/都藏着半个天下的兵符"。石榴多子,本是女性生育价值的象征,而在这里,却成了权力渗透的隐喻。枝桠长进三省六部,是她的意志对官僚体系的全面覆盖;裂开的果实藏着兵符,是将女性的生育意象转化为掌控兵权的力量。这种意象的创造性转化,武则天的权力不再是男性权力的模仿,而是带着女性生命体验的重构。
更惊人的是对"臣"字的解构:"你让男人们穿上紫色官袍/跪在你发明的'臣'字里——/那是你拆了'忠'的上半部分 剩下的/骨骼 还在颤抖"。"忠"字拆去上半部分,剩下的"臣"既是臣服,也是被剥离灵魂的躯壳。这不仅是对官僚体系的驯服,更是对男性权威的文字性阉割。柴永红在这里抓住了武则天造字的核心动机:文字是权力的载体,她创造"曌",也重构"臣",笔墨的力量,完成对男权秩序的釜底抽薪。
三、曌字为天:日月光影里重写历史的刻度
"曌"字是全诗的灵魂,也是武则天自我认知的巅峰。"日月当空 你站在自己的名字中央"——这个意象将女性的主体性推到极致:不是依附于日月的光辉,而是站在日月之间,自己成为天地的坐标。柴永红没有停留在对"曌"字字面意义的解读,而是将其与武则天的政治改革深度绑定:"看科举的墨汁漫过九品中正制的墓碑/看寒门士子的靴底 第一次/印在大明宫的金砖上"。
这几句诗精准捕捉到武则天改革的历史意义:九品中正制是门阀士族的墓碑,科举的墨汁则是平民阶层的曙光。她让"死刑犯在秋分那天播种",是将刑罚与农时结合的仁政;"寡妇领回属于自己的桑田",是对女性财产权的确认。这些细节不是史料的堆砌,而是用诗意的笔触,还原了一个被"酷吏""权谋"标签遮蔽的执政者——她在"紫宸殿的烛火里 数百姓的粮仓",这个画面让武则天从权力怪物变回有血有肉的统治者,她的政绩里,藏着对民生的真切关注。
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是历史上对武则天最尖锐的攻击,而诗中却写出了惊人的反转:"可谁见过你在深夜 对着骆宾王的檄文/笑出眼泪?"这一笑,不是自负,而是知己难逢的苍凉——檄文里的字字淬毒,恰恰刻出了她的脊柱形状。"你本就是用非议砌成的城",这个比喻道尽了武则天的生存状态:城墙外是史书的唾沫,城墙内是她亲手接生的"中国唯一的女皇帝"。这种矛盾性,正是她最动人的地方。
四、碑石无言:从龙纹到桃花的生命闭环
诗歌的后半段,笔触转向武则天的晚年与身后事,却丝毫没有衰败之气,反而多了几分历史的纵深。"张柬之的兵戈撞碎长生殿的琉璃/你正在铜镜里 卸去最后一层龙纹",兵变与卸妆的对照,将权力的崩塌与生命的本真并置。八十一年的皱纹里浮出"十四岁入宫时的桃花",这个意象带着时光的温柔——无论她曾是多么叱咤风云的帝王,终究是从桃花般的少女走来。
"那些被你废黜的皇帝 那些被你赐死的亲人/此刻都变成铜镜上的锈",这个比喻消解了历史的仇恨:权力斗争的血污,终究会像锈迹一样剥落,剩下的只有"轻轻一碰就簌簌落下"的疲惫。这种疲惫不是软弱,而是历经千帆后的释然——她终于肯承认,自己也只是个会累的人。
无字碑是武则天留给历史的终极谜题,柴永红却在诗中给出了答案:"泥土下的地宫 早埋下答案——/六十一尊藩臣石像 仍保持着朝拜的姿势"。石像的头颅虽在风沙中丢失,却记得"那个穿龙袍的女人/如何让日月 为她重新校准轨迹"。这才是无字碑的真意:不需要文字的评判,因为历史的轨迹本身,就是最好的碑文。
五、金简有灵:黄河涛声里听见永恒的回响
诗歌的结尾,视角从历史拉回当下:"我站在洛阳博物馆的玻璃柜前/看你留下的金简 上面的朱砂/还在发烫"。这枚金简是武则天晚年投给嵩山神的信,问自己"该用什么偿还/这一身 惊世骇俗的荣光"。这个问句,既是她对自己一生的叩问,也是留给后人的思考题。
而答案,就在黄河的涛声里:"那些被你改写的规矩/那些被你唤醒的灵魂 仍在/历史的褶皱里 发出细碎的声响"。这些声响,是科举考场里寒门士子的落笔声,是寡妇领回桑田时的脚步声,是女性在权力场里打破天花板的碎裂声。最后一句"像你临终前 轻轻吹灭的那盏灯/灯芯上 还跳着 一个女人的 江山",将宏大的历史叙事收束于一盏灯的微光——这江山不是铁血的疆域,而是一个女性用生命点燃的、属于自己的精神版图。
柴永红的《大周·曌》,最难得的是跳出了"明君"与"妖后"的二元对立,意象的手术刀剖开历史的肌理,我们看见一个男权世界里,智慧与狠绝为自己劈开天地的女性。她的诗不是对武则天的美化,而是对历史复杂性的尊重:承认她的权谋,也看见她的政绩;理解她的孤独,也敬佩她的勇气。
"牝鸡司晨"的骂名在诗中化作"凤凰站在龙椅"的壮景,当"狐媚惑主"的污名韵脚里长成"日月当空"的气象——柴永红完成的,不仅是一首咏史诗的创作,更是一场对女性历史价值的重新确权。正如武则天用"曌"字为自己正名,这首诗也用磅礴的意象,为所有被历史低估的女性力量,刻下了不朽的注脚。
黄河依旧东流,而那个穿龙袍的女人,早已把自己的名字,写进了日月的轨迹里。
点评词之二
金简昭昭:龙纹与牡丹间铺展的女皇富贵史诗——评柴永红《大周·曌》
点评词作者/凤凰梧桐
洛阳宫的晨雾,裹着青铜鼎的鎏金纹章蒸腾而起,乾陵的风掠过无字碑上暗刻的龙凤浮雕,嵩山金简的朱砂千年后仍泛着帝王家的暖光——柴永红以《大周·曌》为笔,蘸着黄河的浪涛与大明宫的烛火,二十四史的素帛上,重绘了那位穿龙袍的女人最奢华的一生。这不是对武则天的寻常咏叹,而是一场用文字打造的黄金盛宴:"狐媚"的骂名金箔上锻成凤凰的尾羽,"牝鸡"的污言锦缎上绣成日月的图腾,所有关于女性权力的想象,都在这场豪奢的书写里,长成撑天拄地的珊瑚玉树。
一、鼎食鸣钟:从胭脂井到紫宸殿的富贵跃迁
诗歌开篇便掷出"青铜鼎洛阳宫的晨雾里沸腾"的豪语,三百个方鼎的足"踩着六朝的灰烬"——这哪里是鼎?分明是武则天为自己铺设的黄金阶梯。六朝的玉碎宫倾在鼎下成灰,而她从"长安的胭脂井里升起",二十八岁的指甲"掐断最后一缕禅香"。"胭脂井"是江南后主的亡国符号,她却从中升起;"禅香"是佛门的清苦象征,她偏要用指甲掐断——这一升一掐,道尽她对"富贵"的原始渴望:不是后宫妇人的珠翠之富,而是能掐断命运咽喉的权力之贵。
感业寺的木鱼声诗中敲出了富贵的前奏。"敲碎袈裟上褪色的月光",是将清苦的修行敲成碎片;"敲成你裙裾上流动的银河",则是把隐忍的时光织成缀满星子的天衣。那些"收进袖中的星子"后来化作"朝堂上的官印",这个意象堪称神来之笔:寻常女子袖中藏的是香囊,她袖中藏的是天下官印;寻常女子裙裾绣的是花鸟,她裙裾流的是银河——这等富贵,是将宇宙星辰都收归己有的豪迈。
历史对女性掌权者的轻慢,诗中被金戈铁马般的意象碾碎:"他们说你是狐媚 是牝鸡/说你裙下的江山 该用贞操丈量"。柴永红偏要给这些流言镀上金边:"可你偏要让凤凰站在龙椅的雕花上/胭脂调进朱砂 批阅奏折的笔/比长孙无忌的剑更锋利"。凤凰本是神鸟,龙椅原属帝王,她让凤凰站在龙椅之上,是将两种至尊图腾熔于一炉;胭脂是闺阁之物,朱砂是帝王印泥,她将胭脂调进朱砂,是把女性的柔媚化作权力的印鉴。这哪里是批阅奏折?分明是用一支金笔,在江山的锦缎上题下自己的名字。
她教宫女读《女诫》时"指尖划过'妇德'二字 像撕一张没用的旧纸",这动作里藏着何等的富贵气!寻常女子视《女诫》为圭臬,她却视作废纸——不是她不识纸的珍贵,而是她要的,是能制定规矩的权力,是比"妇德"更金贵的"君德"。
二、花鸟承权:从贬牡丹到植石榴的富贵心机
武则天贬牡丹的典故,诗中被解作一场关于富贵话语权的争夺:"不是因为花的傲骨 是你见不得/任何生命 比你更懂得拒绝"。牡丹素有"花王"之称,象征富贵天成,而她偏要贬它去洛阳——不是妒其傲骨,是妒它敢与帝王争辉!这哪里是贬花?分明是宣告:天下富贵,唯有朕能定夺!洛阳后来成了牡丹花城,反证了她的王者气度:即便被我贬斥,也要在我的疆域里盛放,这才是属于大周的富贵气象。
与之相对的石榴树,则是她亲手栽种的富贵图腾:"你亲手栽培的石榴树 枝桠长进/三省六部的窗棂 每颗裂开的果实里/都藏着半个天下的兵符"。石榴多子,本是民间祈愿的意象,她却让它长进朝堂——枝桠是权力的触须,果实是兵符的容器,裂开时露出的不是果仁,是半个天下的兵权。这等将寻常花果化作权力象征的手笔,是何等的富贵心机!
更惊人的是对"臣"字的再造:"你让男人们穿上紫色官袍/跪在你发明的'臣'字里——/那是你拆了'忠'的上半部分 剩下的/骨骼 还在颤抖"。紫色官袍是三品以上的服色,是富贵的极致象征;而"臣"字的解构,是将男性的忠诚剥去一半,只留下颤抖的骨骼——这哪里是造字?分明是用权力的刻刀,重塑天下男人的富贵观:你们的荣华富贵,全在朕的一念之间。
三、曌字为玺:日月光辉里铺展的富贵版图
"曌"字的诞生,是全诗最奢华的一笔:"日月当空 你站在自己的名字中央"。这不是简单的造字,是为自己加冕宇宙级的富贵——日为阳,月为阴,日月当空,阴阳归一,而她站在中央,成了天地间唯一的富贵源头。柴永红没有停留在字面,而是将这个字铺展成整个大周的富贵图景:"看科举的墨汁漫过九品中正制的墓碑/看寒门士子的靴底 第一次/印在大明宫的金砖上"。
九品中正制是门阀士族的富贵墓碑,科举的墨汁则是平民阶层的富贵曙光。她让寒门士子的靴底踏上大明宫的金砖——那金砖是用糯米汁混合桐油浇筑的,寻常人连靠近的资格都没有,而她偏要让最底层的读书人踩上去。这等打破阶级壁垒的富贵分配,是何等的豪迈!"死刑犯在秋分那天播种",是将刑罚化作农时的恩典;"寡妇领回属于自己的桑田",是将女性从依附关系中解放,赋予她们创造财富的权利。这些细节里藏着她的富贵哲学:天下的粮仓满了,才是帝王真正的富贵。
骆宾王的《讨武曌檄》诗中成了一面映照富贵本质的镜子:"可谁见过你在深夜 对着骆宾王的檄文/笑出眼泪?"这一笑,不是自嘲,是对骂名的睥睨——檄文里的字字句句,越是恶毒,越反衬出她的独一无二。"你本就是用非议砌成的城",这城墙外是史书的唾沫,城墙内却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的富贵真身。这种将非议化作砖石、将唾骂化作基石的能力,正是她最顶级的富贵心法。
四、金简藏谜:从龙袍到桃花的富贵轮回
诗歌的后半段,笔触转向武则天的晚年,却丝毫不见富贵落尽的凄凉,反而多了几分洗尽铅华的雍容。"张柬之的兵戈撞碎长生殿的琉璃/你正在铜镜里 卸去最后一层龙纹",兵变的喧嚣与卸妆的从容形成绝妙对照——龙纹是权力的华服,卸去时却如褪下一件寻常锦衣。八十一年的皱纹里浮出"十四岁入宫时的桃花",这桃花不是少女的青涩,而是历经富贵巅峰后的返璞归真:她终究是从追逐桃花般绚烂的年华走来,最终也在桃花般的回忆里找到安宁。
"那些被你废黜的皇帝 那些被你赐死的亲人/此刻都变成铜镜上的锈",这锈迹不是仇恨的印记,而是富贵更迭的自然痕迹——再辉煌的权力,也会像铜镜生锈般老去。"轻轻一碰就簌簌落下"的,不是悔恨,是"终于肯承认的一点点疲惫"。这种疲惫里藏着何等的通透:富贵如过眼云烟,唯有生命本身的重量,才是最真实的存在。
无字碑在诗中被赋予了全新的富贵内涵:"泥土下的地宫 早埋下答案——/六十一尊藩臣石像 仍保持着朝拜的姿势"。石像的头颅虽失,朝拜的姿态不变——这才是无字碑的真意:不需要文字标榜富贵,因为天下藩臣的朝拜,就是最好的墓志铭。他们记得"那个穿龙袍的女人/如何让日月 为她重新校准轨迹",这种让天地日月都为之变色的影响力,是任何金银珠宝都无法比拟的永恒富贵。
五、黄河为证:历史长河里流淌的富贵余韵
诗歌的结尾,视角从古代拉回当下,却让富贵的余韵绵延不绝:"我站在洛阳博物馆的玻璃柜前/看你留下的金简 上面的朱砂/还在发烫"。这枚投给嵩山神的金简,是用纯度极高的黄金打造,上面的朱砂是帝王专用的丹砂——这哪里是写给山神的信?分明是一位帝王对自己一生富贵的总结:"该用什么偿还/这一身 惊世骇俗的荣光"。
而答案,就在黄河的涛声里:"那些被你改写的规矩/那些被你唤醒的灵魂 仍在/历史的褶皱里 发出细碎的声响"。这些声响里,有寒门士子金榜题名的欢呼,有寡妇领到桑田的喜悦,有百姓粮仓满溢的笑声——这才是武则天最珍贵的遗产:她将个人的富贵,转化成了天下人的福祉。最后一句"像你临终前 轻轻吹灭的那盏灯/灯芯上 还跳着 一个女人的 江山",将富贵的终极意义点破:这江山不是用金银堆砌的,而是用一个女人的智慧与勇气点燃的,即便灯灭,余温仍在,照亮着后来者的道路。
柴永红的《大周·曌》,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她跳出了对武则天"功过是非"的刻板评判,而是用"富贵"这把独特的钥匙,打开了理解这位女皇的全新维度。诗中的富贵,不是物质的奢华,而是精神的豪迈;不是权力的炫耀,而是格局的恢弘;不是个人的享乐,而是天下的安康。
"狐媚"的骂名诗中化作凤凰的金羽,"牝鸡"的污言韵脚里织成日月的锦缎,当所有关于女性权力的想象都在这场豪奢的书写里找到归宿——柴永红完成的,不仅是一首咏史诗的创作,更是一场对"富贵"本质的重新定义:真正的富贵,是能打破桎梏的勇气,是能造福天下的担当,是能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不灭印记的精神力量。
黄河依旧东流,载着千年的浪涛,也载着那位穿龙袍的女人最奢华的遗产——她的江山,不在砖石之间,而在每个被她唤醒的灵魂里;她的富贵,不在金帛之中,而在后世子孙对她永恒的仰望里。这,才是《大周·曌》最终铺展在我们面前的,最大气磅礴、最豪迈豪华的富贵史诗。
点评词之三
日月为玺,山河作笺:柴永红《大周·曌》中的女皇霸气史诗
点评词作者/冰荔枝
洛阳宫的晨雾漫过青铜鼎的饕餮纹,乾陵的风沙掠过无字碑的螭龙浮雕,嵩山金简的朱砂千年后仍透着帝王家的炽烈——柴永红以《大周·曌》为笔,蘸着黄河的浪涛与大明宫的烛火,二十四史的绢帛上,重绘了那位穿龙袍的女人最磅礴的一生。这不是对武则天的寻常咏叹,而是一场文字熔铸的黄金盛宴:"狐媚"的谤语金箔上锻成凤凰的尾羽,"牝鸡"的秽言锦缎上绣成日月的图腾,所有关于女性权力的想象,都在这场豪奢的书写里,长成撑天拄地的珊瑚玉树。
一、鼎沸洛阳:从胭脂井到紫宸殿的权力淬炼
诗歌开篇便掷出"青铜鼎洛阳宫的晨雾里沸腾"的豪语,三百个方鼎的足"踩着六朝的灰烬"——这哪里是鼎?分明是武则天为自己铺设的黄金阶梯。六朝的玉碎宫倾在鼎下成灰,而她从"长安的胭脂井里升起",二十八岁的指甲"掐断最后一缕禅香"。"胭脂井"本是南朝后主的亡国符号,她却从中升起;"禅香"原是佛门的清苦象征,她偏要用指甲掐断——这一升一掐,道尽她对权力的原始渴望:不是后宫妇人的珠翠之欢,而是能扼住命运咽喉的帝王之权。
感业寺的木鱼声在诗中敲出了权力的前奏。"敲碎袈裟上褪色的月光",是将清苦的修行敲成齑粉;"敲成你裙裾上流动的银河",则是把隐忍的时光织成缀满星子的天衣。那些"收进袖中的星子"后来化作"朝堂上的官印",这个意象堪称神来之笔:寻常女子袖中藏的是香囊,她袖中藏的是天下官印;寻常女子裙裾绣的是花鸟,她裙裾流的是银河——这等气魄,是将宇宙星辰都收归己有的豪迈。
历史对女性掌权者的轻慢,在诗中被金戈铁马般的意象碾碎:"他们说你是狐媚 是牝鸡/说你裙下的江山 该用贞操丈量"。柴永红偏要给这些流言镀上金边:"可你偏要让凤凰站在龙椅的雕花上/胭脂调进朱砂 批阅奏折的笔/比长孙无忌的剑更锋利"。凤凰本是神鸟,龙椅原属帝王,她让凤凰站在龙椅之上,是将两种至尊图腾熔于一炉;胭脂是闺阁之物,朱砂是帝王印泥,她将胭脂调进朱砂,是把女性的柔媚化作权力的印鉴。这哪里是批阅奏折?分明是用一支金笔,在江山的锦缎上题下自己的名字。
她教宫女读《女诫》时"指尖划过'妇德'二字 像撕一张没用的旧纸",这动作里藏着何等的霸气!寻常女子视《女诫》为圭臬,她却视作废纸——不是她不识纸的珍贵,而是她要的,是能制定规矩的权力,是比"妇德"更金贵的"君德"。这一撕,撕的是千年礼教对女性的束缚,撕的是男权社会为女性划定的牢笼,撕出的是一条通往权力巅峰的血路。
二、花动京城:从贬牡丹到植石榴的帝王心机
武则天贬牡丹的典故,诗中被解作一场关于权力话语权的争夺:"不是因为花的傲骨 是你见不得/任何生命 比你更懂得拒绝"。牡丹素有"花王"之称,象征富贵天成,而她偏要贬它去洛阳——不是妒其傲骨,是妒它敢与帝王争辉!这哪里是贬花?分明是宣告:天下万物的荣枯,唯有朕能定夺!洛阳后来成了牡丹花城,反证了她的王者气度:即便被我贬斥,也要在我的疆域里盛放,这才是属于大周的盛世气象。
与之相对的石榴树,则是她亲手栽种的权力图腾:"你亲手栽培的石榴树 枝桠长进/三省六部的窗棂 每颗裂开的果实里/都藏着半个天下的兵符"。石榴多子,本是民间祈愿的意象,她却让它长进朝堂——枝桠是权力的触须,果实是兵符的容器,裂开时露出的不是果仁,是半个天下的兵权。这等将寻常花果化作权力象征的手笔,是何等的政治智慧!
更惊人的是对"臣"字的再造:"你让男人们穿上紫色官袍/跪在你发明的'臣'字里——/那是你拆了'忠'的上半部分 剩下的/骨骼 还在颤抖"。紫色官袍是三品以上的服色,是权贵的极致象征;而"臣"字的解构,是将男性的忠诚剥去一半,只留下颤抖的骨骼——这哪里是造字?分明是用权力的刻刀,重塑天下男人的权力观:你们的荣华富贵,全在朕的一念之间。这种对文字的掌控,本质上是对思想的掌控,是帝王权术的最高境界。
三、曌字惊世:日月光辉里铺展的帝国版图
"曌"字的诞生,是全诗最奢华的一笔:"日月当空 你站在自己的名字中央"。这不是简单的造字,是为自己加冕宇宙级的权力——日为阳,月为阴,日月当空,阴阳归一,而她站在中央,成了天地间唯一的权力源头。柴永红没有停留在字面,而是将这个字铺展成整个大周的权力图景:"看科举的墨汁漫过九品中正制的墓碑/看寒门士子的靴底 第一次/印在大明宫的金砖上"。
九品中正制是门阀士族的权力墓碑,科举的墨汁则是平民阶层的权力曙光。她让寒门士子的靴底踏上大明宫的金砖——那金砖是用糯米汁混合桐油浇筑的,寻常人连靠近的资格都没有,而她偏要让最底层的读书人踩上去。这等打破阶级壁垒的权力分配,是何等的魄力!她让"死刑犯在秋分那天播种",是将刑罚化作农时的恩典;"寡妇领回属于自己的桑田",是将女性从依附关系中解放,赋予她们创造财富的权利。这些细节里藏着她的治国理念:天下的粮仓满了,才是帝王真正的根基。
骆宾王的《讨武曌檄》诗中成了一面映照权力本质的镜子:"可谁见过你在深夜 对着骆宾王的檄文/笑出眼泪?"这一笑,不是自嘲,是对骂名的睥睨——檄文里的字字句句,越是恶毒,越反衬出她的独一无二。"你本就是用非议砌成的城",这城墙外是史书的唾沫,城墙内却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的权力真身。这种将非议化作砖石、将唾骂化作基石的能力,正是她最顶级的政治手腕。
四、金简藏心:从龙袍到桃花的权力轮回
诗歌的后半段,笔触转向武则天的晚年,却丝毫不见权力落尽的凄凉,反而多了几分洗尽铅华的雍容。"张柬之的兵戈撞碎长生殿的琉璃/你正在铜镜里 卸去最后一层龙纹",兵变的喧嚣与卸妆的从容形成绝妙对照——龙纹是权力的华服,卸去时却如褪下一件寻常锦衣。八十一年的皱纹里浮出"十四岁入宫时的桃花",这桃花不是少女的青涩,而是历经权力巅峰后的返璞归真:她终究是从追逐桃花般绚烂的年华走来,最终也在桃花般的回忆里找到安宁。
"那些被你废黜的皇帝 那些被你赐死的亲人/此刻都变成铜镜上的锈",这锈迹不是仇恨的印记,而是权力更迭的自然痕迹——再辉煌的权力,也会像铜镜生锈般老去。"轻轻一碰就簌簌落下"的,不是悔恨,是"终于肯承认的一点点疲惫"。这种疲惫里藏着何等的通透:权力如过眼云烟,唯有生命本身的重量,才是最真实的存在。
无字碑在诗中被赋予了全新的权力内涵:"泥土下的地宫 早埋下答案——/六十一尊藩臣石像 仍保持着朝拜的姿势"。石像的头颅虽失,朝拜的姿态不变——这才是无字碑的真意:不需要文字标榜功绩,因为天下藩臣的朝拜,就是最好的墓志铭。他们记得"那个穿龙袍的女人/如何让日月 为她重新校准轨迹",这种让天地日月都为之变色的影响力,任何歌功颂德的文字都无法比拟的永恒权力。
五、黄河为证:历史长河里流淌的权力余韵
诗歌的结尾,视角从古代拉回当下,却让权力的余韵绵延不绝:"我站在洛阳博物馆的玻璃柜前/看你留下的金简 上面的朱砂/还在发烫"。这枚投给嵩山神的金简,是用纯度极高的黄金打造,上面的朱砂是帝王专用的丹砂——这哪里是写给山神的信?分明是一位帝王对自己一生权力的总结:"该用什么偿还/这一身 惊世骇俗的荣光"。
而答案,就在黄河的涛声里:"那些被你改写的规矩/那些被你唤醒的灵魂 仍在/历史的褶皱里 发出细碎的声响"。这些声响里,有寒门士子金榜题名的欢呼,有寡妇领到桑田的喜悦,有百姓粮仓满溢的笑声——这才是武则天最珍贵的遗产:她将个人的权力,转化成了天下人的福祉。最后一句"像你临终前 轻轻吹灭的那盏灯/灯芯上 还跳着 一个女人的 江山",将权力的终极意义点破:这江山不是用刀剑守护的,而是用一个女人的智慧与勇气点燃的,即便灯灭,余温仍在,照亮着后来者的道路。
柴永红的《大周·曌》,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她跳出了对武则天"功过是非"的刻板评判,而是用"权力"这把独特的钥匙,打开了理解这位女皇的全新维度。诗中的权力,不是暴君的横征暴敛,而是改革者的破旧立新;不是男性的专利,而是女性也能执掌的乾坤;不是个人的独裁,而是能造福天下的担当。
"狐媚"的骂名诗中化作凤凰的金羽,"牝鸡"的污言韵脚里织成日月的锦缎,当所有关于女性权力的想象都在这场豪奢的书写里找到归宿——柴永红完成的,不仅是一首咏史诗的创作,更是一场对"权力"本质的重新定义:真正的权力,是能打破桎梏的勇气,是能造福天下的担当,是能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不灭印记的精神力量。
黄河依旧东流,载着千年的浪涛,也载着那位穿龙袍的女人最磅礴的遗产——她的江山,不在砖石之间,而在每个被她唤醒的灵魂里;她的权力,不在刀剑之中,而在后世子孙对她永恒的仰望里。这,才是《大周·曌》最终铺展在我们面前的,最大气磅礴、最豪迈奢华的女皇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