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翱翔
在乐昌的山水之间,有一个地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它就是皈塘。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
1928年,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朱德、陈毅率领着革命队伍,在取得“坪石大捷”的辉煌胜利后,来到了皈塘。当时的皈塘,或许只是一个宁静的小村庄,但从此,它与中国革命的伟大进程紧密相连。庆功大会在这片土地上召开,那激昂的欢呼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宣告着革命力量的蓬勃发展。朱德、陈毅在此驻宅,为革命事业日夜操劳,他们的身影,深深地印刻在了皈塘人民的心中。
跟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的“乐昌独立营”,是一支英勇无畏的队伍,300多人中,皈塘就有170多人。这些热血儿女,怀揣着对革命的坚定信仰,告别家乡,踏上了充满艰险的征程。他们中有35人,将自己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成为了令人敬仰的英烈。他们的名字,被永远铭记在皈塘的历史长卷中,他们的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皈塘人,也激励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
如今,当我们漫步在皈塘,依然能够感受到浓厚的红色氛围。皈塘老区42个村庄都挂上了老区村庄牌,这是对那段历史的铭记,也是对这片土地的敬重。挂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有48块,这些文物保护单位,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见证了皈塘在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见证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奋斗。
皈塘村史馆,更是一座红色的宝库。馆内陈列着300多件老物件,其中79件为红色文物,这些文物都是中国工农红军湘粤边赤色游击队员用过的武器。看着这些武器,我们仿佛能看到当年游击队员们在山林间穿梭、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场景。它们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显得有些破旧,但却散发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原皈塘区委支部旧址(上竹岗、京口、寨头岭、坳坵、上冲杉树窝、新岩下支部),如今成为了人们缅怀历史、学习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来往参观学习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都怀着同样的崇敬之心。在这里,人们聆听着革命故事,感受着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心灵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
皈塘,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带给我们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更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对红色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他们世世代代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先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让红色精神在皈塘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新时代的今天,皈塘的红色精神依然闪耀着光芒。它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激励着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皈塘,这个充满感动的地方,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精神灯塔。
作者简介:李翱翔(笔名:江帆),酷爱文学。韶关市作家协会会员、乐昌市作家协会理事。有近千篇散文、游记、报告文学、政研论文散见于市、省、国家级刊物,参加各地文学创作曾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