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夏夜听雨寄情
吕锦芳
谁遣琼珠窗牖旋,漫敲琴键韵悠然。
千丝织就鲛绡绮,万点飘成鸾镜仙。
枕惹离情随浪涌,帘惊别梦伴云连。
清风带曲声声切,似诉尘寰未了缘。



李老师点评:
七律·夏夜听雨寄情
一、整体格调与意境营造
此诗宛如一幅细腻且富有诗意的夏夜听雨图,整体格调清幽雅致,意境深远悠长。诗人巧妙地以夏夜之雨为线索,将自然之景与内心之情紧密交织,营造出一种空灵、惆怅又略带浪漫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静谧的夏夜,聆听着雨滴的轻吟,感受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二、诗句逐联赏析
(一)首联:起兴巧妙,引人入胜
“谁遣琼珠窗牖旋,漫敲琴键韵悠然”,开篇便以奇特的想象引人入胜。诗人将雨滴比作“琼珠”,形象地写出了雨滴的晶莹剔透、圆润可爱。“谁遣”二字赋予了雨一种神秘的来历,仿佛是上天特意派遣而来。“窗牖旋”生动地描绘出雨滴在窗户上旋转滑落的动态画面,富有情趣。“漫敲琴键”则将雨滴打在物体上的声音比作琴键的敲击声,把无形的雨声具象化,且“韵悠然”三字,营造出一种悠然闲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清幽的基调。

(二)颔联:对仗精妙,意象绮丽
“千丝织就鲛绡绮,万点飘成鸾镜仙”,此联对仗极为工整,“千丝”对“万点”,数量词相对,精准地描绘出雨丝的细密与雨点的繁多;“织就”对“飘成”,动词相对,生动地展现了雨的动态形成过程;“鲛绡绮”对“鸾镜仙”,“鲛绡”是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这里将雨幕比作鲛绡织成的绮丽之物,“鸾镜”则增添了一种空灵、梦幻的氛围,二者相对,词性一致,对仗严谨且富有想象力。同时,“鲛绡绮”和“鸾镜仙”这两个意象的运用,使雨景充满了奇幻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颈联:情感深化,直抒胸臆
“枕惹离情随浪涌,帘惊别梦伴云连”,这一联由景入情,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诗人选取了“枕”和“帘”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引发离情别梦的媒介。“枕惹离情”,一个“惹”字,赋予了枕头以人的情感,仿佛枕头也在为离情所困扰;“随浪涌”则将离情比作汹涌的波浪,形象地表现出离情的强烈和不可抑制。“帘惊别梦”,“惊”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声惊扰了诗人的别梦;“伴云连”把别梦比作连绵的云朵,表现出别梦的悠长和难以割舍。此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诗人内心的离情别梦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尾联:余韵悠长,意境升华
“清风带曲声声切,似诉尘寰未了缘”,尾联以景结情,余韵悠长。清风仿佛带着一首首深情的曲子,声声急切,似乎在诉说着人间未了的缘分。“声声切”强调了曲子的急切和深情,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似诉尘寰未了缘”则将情感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不仅仅是对离人的思念,更是对人生中种种缘分的感慨和思考。这种含蓄蕴藉的表达方式,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产生无尽的遐想。

三、艺术特色总结
(一)想象丰富,意境奇幻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将雨滴比作琼珠,雨幕比作鲛绡绮,雨声比作琴键敲击声和深情曲子等,创造出了一系列奇幻美妙的意象,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二)对仗严谨,语言优美
全诗严格遵循七律的对仗规则,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且语言优美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诗人用精妙的文字描绘出了夏夜之雨的美丽景色和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三)情景交融,情感真挚
诗歌将夏夜之雨的自然之景与诗人内心的离情别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景中含情,情由景生。从开篇对雨景的描绘,到中间离情别梦的抒发,再到尾联对尘寰缘分的感慨,情感层层递进,真挚动人,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

四、微瑕与建议
整体而言,这首诗堪称佳作,但若非要挑剔,“谁遣琼珠窗牖旋”中“旋”字稍显直白,在营造诗意氛围的细腻度上略有不足。或许可以替换为一个更具文雅气质和表现力的字,如“舞”“溜”等,使诗句更加精妙。不过,这并不影响整首诗的优秀品质,它依然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和欣赏的七律佳作。






吕锦芳,中共党员,政府机关工作。河北省婚协金牌调解、音乐家协会会员。多篇散文、快板、历史故事、小品、诗朗诵、歌曲、相声、诗词等作品发表。文学作品散见于《百味文学》《一点资讯》《人民网》《中国文学》《天雁论坛》《 当代文坛》《新时代诗典》《百度》《腾讯》《新华网》《北京头条》《华夏头条》《上海头条》《荣耀中国》《中国诗人作家网·有声专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