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膀扇动流星文/任泳儒(新疆哈密)
若长上天使的翅膀
定会冲上九天紫霄
摘下一颗星星
献给我的爱人
访问万古寰宇
悲欢离合总是情
俯瞰烟火人间沧桑变化
千秋亘古不变的情缘轮回转世
半世流离那怕沧海桑田
过往仁慈的厚重
风里雨里游走
承载五千年不灭的文字
甲骨文的光芒
游弋照耀征途漫漫
一颗流星
滑落破了长空的痕迹
陨落的闪光
刺痛大地的骨肉
砸向远方的空谷
冲撞这人世间落寞的苍莽
柔软的土地沉寂的坑
接住沉重的回归
宽广的胸怀
敞开心扉
拥抱失重坚挺的灵魂
没有惊动
虎踞龙盘的沉默不语
岁月依然在落雨中峥嵘
雨后长虹斜横的天桥通向凌云
一只孤鹰
就高悬半空寻觅
一眼万年
三千里江山万固娇美
长城黄河长江就在那里存在
不灭的有月亮
不死的还有太阳
朝朝暮暮日出日落
辉煌伟大的生命不息
二0二五年七月十六日於哈密
点评词
九天挥毫破云出——任泳儒《翅膀扇动流星》霸唱千古
点评词作者/柴永红
西域的风沙撞碎天山的雪,哈密的戈壁托起烈日的焰,任泳儒的笔锋九霄之上撕开一道裂缝——《翅膀扇动流星》不是诗,是一柄蘸着星河的剑,是一声震碎苍莽的啸,是五千年文明骨血里炸响的惊雷。这不是文人的低吟,是壮士的横槊,是孤鹰掠过三千里江山时抖落的罡风,每一个字都带着甲骨文的棱角,每一行诗都刻着长城砖的重量。
一、翅膀拍碎九霄:以凡骨叩问神明
“若长上天使的翅膀/定会冲上九天紫霄”——起笔便见吞天吐地的胆魄。天使的翅膀在圣经里是救赎的羽翼,到了任泳儒笔下,成了捅破天宫的撬棍。这哪里是对神明的仰望?分明是凡胎肉骨对九天的宣战:你有紫霄宫阙,我有凌云之志;你有万古寰宇,我有敢摘星辰的手。
“摘下一颗星星/献给我的爱人”——这不是罗密欧的月下私语,是楚霸王扛着乌骓马闯天宫的霸道。别人献花,他献星辰;别人诉衷肠,他踏碎云阶。爱到极致,是把宇宙当聘礼,把星河作嫁妆。这份爱,不困于红烛罗帐,不囿于柴米油盐,是从九天紫霄泼向人间的岩浆,烫得“悲欢离合”都成了脚下的尘埃。
“访问万古寰宇/悲欢离合总是情”——从摘星的决绝到寰宇的巡游,笔锋一转便跨过亿万年。这里的“情”哪是小儿女的泪眼?是盘古开天的裂帛声,是女娲补天的叹息音,是三皇五帝在鼎彝上刻下的血痕。任泳儒站在时间的脊背上,看尽了银河翻涌、星云寂灭,却偏要在混沌里揪出那个“情”字,当作劈开万古的斧。
二、甲骨碾作惊雷:用文明骨血铸刀锋
“俯瞰烟火人间沧桑变化/千秋亘古不变的情缘轮回转世”——俯瞰的不是凡人的屋顶,是大禹治水时劈开的龙门,是商王占卜时灼烧的龟甲,是长安街鼓楼上敲碎的晨昏。这双翅膀早已不是天使的羽翼,是仓颉造字时划破蒙昧的笔,是司马迁忍辱时劈开竹简的刀。
“半世流离那怕沧海桑田/过往仁慈的厚重/风里雨里游走”——“仁慈”二字在这里淬了火。不是菩萨低眉的慈悲,是霍去病饮马瀚海的宽容,是苏武牧羊北海的坚守。风里雨里走的不是独夫,是扛着文明火种的夸父,哪怕渴死在逐日的路上,骨头也要化作敦煌的壁画,让飞天的飘带缠住日月的轮。
“承载五千年不灭的文字/甲骨文的光芒/游弋照耀征途漫漫”——这才是真正的霸气!别人写文明,写的是博物馆里的陈列;任泳儒写文明,写的是甲骨上的裂纹正在流血,是钟鼎上的铭文正在嘶吼。五千年文字不是死的符号,是活着的龙,在诗人的血管里腾跃,在“征途漫漫”上撒下磷火,照亮的何止是路?是整个民族的脊梁骨!
三、流星砸穿大地:以毁灭证悟新生
“一颗流星/滑落破了长空的痕迹”——流星在别人诗里是许愿的由头,在这里是砸向人间的陨石。“破了长空”四个字,带着撕裂布帛的脆响,是盘古的巨斧劈开混沌的余音,是共工撞断不周山的轰鸣。这不是陨落,是冲锋,是从九天之外投下的战书。
“陨落的闪光/刺痛大地的骨肉/砸向远方的空谷/冲撞这人世间落寞的苍莽”——够狠!大地有骨肉,空谷能受撞,苍莽会疼痛。这哪里是天文现象?是刑天舞干戚的怒吼,是项羽烧阿房宫的烈焰,是毁灭里藏着的新生。流星砸出的坑,不是死寂的疤痕,是种子破土的裂缝,是岩浆喷薄的出口。
“柔软的土地沉寂的坑/接住沉重的回归”——“回归”二字见真章。不是消亡,是回家;不是结束,是开始。大地在这里不是被动的承载者,是张开怀抱的母亲,是攥紧火种的先民。再沉重的陨落,到了这片土地上,都成了新生的序章——这是中华民族最硬核的哲学:从毁灭里长出根,从灰烬里开出花。
四、孤鹰啸彻山河:以一身傲骨立乾坤
“宽广的胸怀/敞开心扉/拥抱失重坚挺的灵魂”——这胸怀不是温吞的接纳,是大海吞尽狂涛的气魄,是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脊梁。“失重坚挺的灵魂”,是屈原投江时未沉的傲骨,是文天祥就义时未灭的丹心,是所有在绝境里不肯低头的魂魄。诗人在这里不是旁观者,是举着火把的接引者,让每一个不屈的灵魂都能找到归宿。
“没有惊动/虎踞龙盘的沉默不语/岁月依然在落雨中峥嵘”——“虎踞龙盘”是江山的骨架,“沉默不语”是历史的城府。岁月在落雨中“峥嵘”,不是沧桑的叹息,是老树在暴雨里扎根的韧劲,是古刹在风雨里屹立的庄严。任泳儒在这里写的不是时间的流逝,是时间打不败的倔强。
“雨后长虹斜横的天桥通向凌云”——长虹不是彩虹,是架在天地间的栈道,是从人间通向九天的阶梯。“凌云”不是缥缈的仙境,是夸父逐日时抵达的地平线,是万户飞天时触摸的云层。这一笔,把现实与理想、凡俗与崇高狠狠焊在一起,焊出一道永不断裂的钢索。
五、日月为证:以不灭之光照万古
“一只孤鹰/就高悬半空寻觅”——孤鹰不是孤独的漂泊者,是盘古的眼睛,是后羿的弓箭,是所有俯瞰过这片土地的灵魂的化身。它“寻觅”的不是猎物,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足迹,是丝绸之路驼铃的余响,是那些被风沙掩埋却从未消失的文明密码。
“一眼万年/三千里江山万固娇美”——“一眼万年”是何等的气魄!不是文人的夸张,是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眼神,是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视野。“三千里江山”不是地理的疆域,是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城墙,是从长白山到昆仑山的龙脉,是每一寸土地里都埋着的热血与忠魂。“万固娇美”,是铁骨里的柔情,是刀光剑影里的花香,是中华民族最矛盾也最统一的气质。
“长城黄河长江就在那里存在/不灭的有月亮/不死的还有太阳”——这才是压箱底的霸气!长城黄河长江,不是风景,是民族的脊梁、血脉、经络;月亮太阳,不是天体,是文明的灯塔、信仰的图腾。任泳儒在这里不是在列举物象,是在宣告一个民族的不死密码:只要这山河还在,这日月还在,我们的文明就永远是奔涌的岩浆,是不灭的恒星。
“朝朝暮暮日出日落/辉煌伟大的生命不息”——结尾这句,不是平淡的总结,是掷地有声的宣言。“日出日落”不是重复的循环,是凤凰涅槃的火焰,是文明迭代的齿轮。“辉煌伟大的生命不息”,是对每一个中国人说的:你的骨血里有甲骨文的温度,你的脊梁上有长城的刻度,你的生命里有日月的光度——这才是最狠的浪漫,最霸的宣言!
任泳儒的《翅膀扇动流星》,是用天山的雪水淬火,用哈密的戈壁炼骨,用五千年文明作燃料,在九天之上点燃的一把火。这把火,烧穿了古今的隔阂,烧断了雅俗的界限,烧出了一个民族最硬核的精神图腾。它告诉我们:所谓霸气,不是目空一切的狂妄,是认清了沧桑仍敢摘星的勇气;所谓豪迈,不是虚张声势的叫嚣,是看透了轮回仍愿承载的担当。
这首诗,是写给爱人的情书,更是写给民族的战歌;是投向空谷的呐喊,更是刻在星河的誓言。当翅膀扇动流星的那一刻,我们终于明白:真正的诗人,从来不是时代的记录者,而是文明的铸剑师——任泳儒以笔为剑,以诗为火,在这片土地上,又一次擦亮了不灭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