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桶过期花生油》想到的
文/吴伦林编
前些日子,我和老伴回市区的老房子,老伴在家厨房里发现一桶原装花生油顺便就提了回来。到家后她发现油过期了,说不能吃。我上前看了看,确实过期有一年,看成色还不错,我有点舍不得丢掉,而她从健康的角度讲,既然明确过期限定,那就不能食用。
这让我想起了往事: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盐场人吃计划供应粮,按人头计划标准,每月粮店把各家各户的粮油副食品分装好后,用水船运到圩子里各家再去领。
当年,附近的农村人非常羡慕盐场人,能按月拿工资,享受粮油供应计划的待遇,在他们眼里盐场人就是城市人。粮油是按各家人口多少来分配的,说实话,盐场工人都是干体力活,饭量就大,孩子多,长身体时饭量也不小,大多数家庭粮油都是紧巴巴的,不够吃。同时,那时盐场也没有固定的菜市场,吃新鲜蔬菜也是很少的。海英菜却是盐场人家餐桌上的常客,海英菜说是野菜,其实就是草,没有油炒那就不好吃了,所以,各家的计划油根本就不够吃,只能省着吃。那时人们追求的就是为了填饱肚子。
我记得有一年秋天的一个深夜,那时我也有十一、二岁了,小弟五、六岁吧,各家房屋也就是两间,盐场职工住的都是公家的工房。我和小弟睡一张小床,床就放在堂房的门口处。深夜了我和小弟都睡着了,突然听到敲门声,我也被惊醒了,揉揉眼睛看见母亲端着点亮的煤油灯,去开了门。父亲从门外提着塑料桶,满脸笑容,轻手轻脚地来到大桌旁,把塑料桶放在桌子上,母亲随即跟着父亲也来到桌旁,把煤油灯放在桌上,怕吵醒我兄弟俩,父亲对着母亲的耳朵轻轻地说,他话还没讲出来,脸上就笑成一堆,喜形于色的样子。他的话,我也没听清楚,大体意思是说,今天通过同他关系不错的一个人,到市区海州某榨油坊费了很大劲,买了几斤油渣,很便宜划算。父亲象介绍宝贝一样给母亲讲油渣的来龙去脉。我透过煤油灯那微弱的灯光,看到母亲听后也是满脸笑容,她望着父亲,倾听他的娓娓道来,分享这意外的喜悦。我也好奇的起床,拖着鞋子,跨到桌前一看究竟,是什么好东西,让他们这样子开心。父母被我这突然出现,受了一惊。母亲迅速拿来瓷盆,把塑料桶里的油渣倒进瓷盆里,滿满一盆。母亲端起煤油灯,凑近让大家一起瞧瞧是啥样子。我仔细瞧着油渣,就像果冻一样,很是稀薄,看上去柔柔软软的,油色暗淡,在煤油灯光照射下泛着些许蓝莹莹光。油渣是怎样形成的我不太了解,我分析可能是油桶里的沉淀物。也可能是油坊炼油时贴在铁锅底部的一层油,铲除下来废料。这个油渣就是加工油剩下的废渣,在物资匮缺的年代,竟被人们当作宝贝来食用。足见当年生活是如何的贫困,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无法忘怀。
想起那盆油渣,看看将要被扔掉的这一桶过期的花生油,真的让我感慨万千。现在我们过的日子,吃不愁穿不愁。过的真是神仙一样的日子。退休的我们按月拿工资,有医保,老年乘车有乘车卡免费;衣服多得丢了舍不得,留下又没地放;吃是追求食品安全与健康。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于党领导全国人民奋斗出来的。我们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共产党,最应该感谢的就是那些革命先烈。看今日世界乱成一片,战争频发,俄乌战争、以巴战争、以黎战争、印巴战争、苏丹内战、以伊冲突等等战争十多处,有钱有势的人不都逃了,最终受害的都是平头老百姓。中华上下五千年,任何一个时代没有今天活的好,活得太平。你只要不偷奸耍滑,只要你能干就能吃饱穿暖,甚至能吃好喝好。什么贞观之治,又是康乾盛世的,老百姓吃饱饭都他妈挺费劲的。说实话,咱们也就这三十来年才吃上饱饭。现在只要你踏实能干,就会不愁吃穿。想想过去的那盆油渣,能过上现在的安稳日子,有孝顺的儿女在身边,我们这些退休的老人,真的该知足了!
2025年7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