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凋零的百合》
(长篇纪实文学)
董宏伟

四十六、最后的告白——作者的话
从古至今,人类对于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一直深恶痛绝,这种现象向来是国人最为痛恨的一种犯罪。那些丧尽天良的人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致使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妻离子散,而那些被拐卖的妇女,除了被迫在收买者的家中失去自由,大多数都被当作性发泄的工具和生育的机器,简直毫无伦理道德和尊严可言。然而,令人奇怪和不解的是,当许多被拐妇女获得解救后,却往往又回到了收买者的身边。于是很多人就产生了诸多疑惑,难道这些可怜的女性患有心理疾病?
的确,被拐卖的妇女一般文化水平较低,思想单纯,社会知识和阅历匮乏,对好与坏、对与错的分辨能力模糊,也有的是贪图荣华富贵,追求物质享受。正因为如此,才会落入犯罪团伙设下的陷阱。即便侥幸被解救后,由于文化知识的匮乏,她们无法倾诉自己的辛酸。特别是她们一旦在收买者的家中有了孩子后,往往会被骨肉亲情所羁绊,即使被解救后,受儿女之情的牵挂,相当一部分都会选择忍辱负重重新回到收买者的家中。
其实她们并不爱收买者,相反她们甚至非常痛恨,但她们也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她们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她们也无法忍受与自己的骨肉天各一方的痛苦?试想:当她们被拐卖时,受害女性被迫离开父母家人,第一次承受骨肉分离的痛苦;被救后,如果离开儿女,又必须承受第二次骨肉分离的折磨,这些都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实在是无法真切感受到的,因为那实在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楚。
无疑,百合的遭遇是令人痛心的,她虽然可怜、可叹、可惜,具备了上述的种种特点,但她也是幸运的。这是因为她最后的归宿还是非常理想的,既没有和第一个孩子分离,又组建了另外一个幸福的家庭,所以她的结局应该是令人欣喜的。
时光不断流逝,拐卖人口的罪恶仍时有发生。这实在是对人性的践踏和残暴,是对当今社会文明的公然挑衅。本书的目的便是:呼吁身边的所有人,摒弃冷漠,帮助这些弱势群体吧!也期望有关部门对那些毫无人性的人贩子都能够严惩不贷,让他们在法律面前瑟瑟发抖!
但愿世间再无人口拐卖,但愿骨肉亲情再也不必分离。
(完)

作者简介:董宏伟,洛宁县特殊教育学校退休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