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和传心,诗脉流芳——品姚永安奉和诗中的知己意与赤子心
编者按:
唱和,是古典诗词中独有的温情对话——以笔墨为媒,以韵律为桥,将知己之契、同道之思凝于字句间。姚永安这首《次韵奉和庆明君谢雅诗美文谬赞》,便恰是这样一篇见性情、显风骨的唱和佳作。
诗以“吟旌共展”起笔,将个人唱和置于“续李杜余风”的诗脉传承中,既谦谢对方“雅诗美文”的谬赞,又以“笔底波澜含浩气,笺中日月织新章”盛赞其才情,更以“情牵塞北”“梦绕山东”勾勒出诗心所系的地域情怀,终以“初心不改”收束,将个人唱和升华为对诗道坚守的共勉。
全诗对仗精巧,意象鲜活,于古雅笔墨中见真挚情谊,于唱和应酬中显精神格局。读此诗,不仅可品古典诗词唱和之雅趣,更能触见一颗在时光中坚守“寸衷”的诗心——这或许正是千年诗脉绵延不绝的密码。
唱和传心,诗脉流芳——品姚永安奉和诗中的知己意与赤子心
张庆明
姚永安这首《次韵奉和庆明君谢雅诗美文谬赞》,作为一首唱和之作,既严守格律、呼应原作,又跳出应酬窠臼,以深情为骨、以巧思为肉,在古典诗词的框架中,写尽诗友间的知己之契与对诗道的共同坚守。细品之下,其妙可从“唱和之趣”“诗心之真”“笔墨之活”三端再作铺陈:
一、唱和之趣:在“和”与“立”之间,见诗友相契之妙
唱和诗的核心在于“应”与“和”——既要呼应对方原诗的意脉,又要融入自家情怀,形成“同频共振”。此诗开篇“吟旌共展雅弦光,李杜余风续久长”,便精准抓住了这种“和”的精髓:“吟旌共展”直点唱和双方“同挥诗笔”的互动场景,“雅弦光”以琴弦共鸣喻诗韵相契,而“李杜余风续久长”更将这种互动升华为对古典诗脉的共同守护。
值得玩味的是,诗人并未止步于“附和”,而是在呼应中见“自立”:庆明君原诗或有“谬赞”之谦,诗人则以“续久长”作答,既肯定对方诗作承继传统的价值,亦暗含“你我同为此道中人”的认同,让“谢谬赞”的谦逊,化作“共传薪火”的共勉,使唱和超越了普通应酬,成为一场诗道上的精神对话。
二、诗心之真:从“笔底才情”到“寸衷坚守”,见赞美之诚
好的唱和诗,赞美必不空洞,而是由表及里,直抵人心。此诗对“庆明君”的称颂,便层层深入,如剥茧见丝:
先赞其才:“笔底波澜含浩气,笺中日月织新章”。“笔底波澜”不止写文思奔涌,更暗合“文如其人”——波澜之下,是“浩气”涌动,显其品格刚健;“笺中日月”亦非泛言视野,而是喻其能于方寸笔墨中熔铸时代气象(“日月”常喻天地、时代),而“织新章”则点出其不泥古、善创新的诗学追求。一“含”一“织”,前者藏品格于笔力,后者显创造于襟怀,虚实相济,让“才”的赞美有了风骨支撑。
再颂其情:“情牵塞北诗葩艳,梦绕山东翰墨香”。若说颔联是“观其文”,颈联便是“察其心”。“塞北”的苍茫、“山东”的厚重(古之山东多为文化重镇),既是地域符号,更是诗人情怀的锚点——“情牵”见其关切之深,“梦绕”显其眷恋之切。而“诗葩艳”状其诗如繁花绽放,“翰墨香”喻其文似佳酿醇厚,将个人才情与故土深情相融,让“才”有了温度,“赞”有了根基,不再是浮泛的溢美。
终显其志:“最是初心终不改,寸衷致远韵流芳”。从“才”到“情”,最终落脚于“初心”,这是赞美之升华。“初心”者,当是对诗歌本真的热爱,对纯粹创作的坚守;“寸衷”是谦逊自指(或谓彼此共同的赤诚),“致远”则显其志不在一时之誉,而在让诗韵长远流传。这种从“具体才情”到“精神坚守”的递进,让赞美超越了个人,成为对一种诗学理想的肯定,真挚而厚重。
三、笔墨之活:炼字见巧,对仗见工,见古典诗艺之美
古典诗词的魅力,往往藏于字句的锤炼与章法的精巧。此诗在语言与结构上,尽显匠心:
对仗之工,既合格律,又富意趣。颔联“笔底波澜”对“笺中日月”,“笔底”“笺中”皆为创作空间,“波澜”(动态)对“日月”(静态),一实一虚,相映成趣;“含浩气”对“织新章”,一藏一显,各见神韵。颈联“情牵塞北”对“梦绕山东”,“情”“梦”皆为心志,“塞北”“山东”地域相对,“诗葩艳”(视觉)对“翰墨香”(嗅觉),通感交织,让画面更立体。这种对仗不仅是形式上的工整,更是内容上的互补,让诗意在对称中更显饱满。
炼字之妙,于细微处见精神。“雅弦光”的“光”字,既写诗韵之明亮,又喻共鸣之温暖;“织新章”的“织”字,将创作比作织造,见其用心细密;“诗葩艳”的“艳”字,状诗如花开,鲜活灵动;“韵流芳”的“流”字,则让“芳”有了时间的延展性,暗合“续久长”之意。这些字眼不事雕琢,却精准传神,让古典语汇焕发新的生命力。
章法之谨,从“共展”到“独守”,收放自如。首联“共展吟旌”是“放”,写群体共鸣;颔联、颈联聚焦“庆明君”个人,是“收”;尾联“初心不改”又从个人回到“你我共勉”的精神共鸣,再“放”开去。一放一收,既见赞美之专,又显格局之阔,让诗歌在唱和的框架内,有了开合跌宕的节奏美。
综上,此诗以“和”为骨,以“诚”为肉,以“巧”为饰,既完成了“谢谬赞”的唱和使命,更借笔墨传递了诗友间的知己之谊与对诗道的共同坚守。读其诗,可观古典唱和之雅,更可见一颗在时代中坚守初心的诗心——这或许正是好诗能“韵流芳”的根本所在。
《读姚永安奉和诗感怀》
唱和裁诗寄寸愫,雅弦同续李杜芳。
笔底波澜藏浩气,笺中日月织新章。
塞北情牵诗葩绽,山东梦绕翰墨香。
初心不逐流年改,清风一缕韵悠长。
附:次韵奉和庆明君谢雅诗美文谬赞
姚永安
吟旌共展雅弦光,李杜余风续久长。
笔底波澜含浩气,笺中日月织新章。
情牵塞北诗葩艳,梦绕山东翰墨香。
最是初心终不改,寸衷致远韵流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