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斩流流寇
——浙南侨乡青田县方山乡裘山太的神奇传说之(四)
裘俊群/巴西
三百年前,裘山太(裘承礼法师)年轻时,虽未学法扬名,却已有一股强烈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五月的黄昏,残阳仍挂天际。杀声四起中,一队如凶恶蝗虫般的流寇流窜到浙南一带。流寇手中的利刃染满了鲜血,所过之处,哀鸿遍野,空气到处弥漫着烧焦的糊味与血腥的气味。
眼见家园危急,裘山太热血翻涌,毅然振臂高呼“乡亲们,咱们守住村口,绝不能让万恶的贼人踏进咱村半步!”那洪亮的声音响彻云霄,瞬间激起了村民的斗志。众人手持简陋的长枪、铁棍、猎叉,甚至柴刀、农具,守着村口。
马蹄声趋近。尘土中,流寇们犹如一头头扑食的饿狼渐渐靠近。为首的头目更是身材魁梧,面目狰狞,他身披精铁打造的胄甲,那眼神比寒冰更阴冷。面对村民们的笑脸与示好,他狞笑,甚至拔出腰间锋利的双刀,突然,竟策马凶狠地冲向人群!
千钧一发之际,裘山太竟毫无惧色!只见他双目圆睁,猛地向前踏出一步,手中的长刀如闪电般刺出!这一刺少说有千斤之力,仿佛是一腔怒火,撕破了那头目坚固的胸前甲胄!伴随着“噗嗤”声,冰冷的刀锋狠狠地刺向其胸膛。
却说那头目果然了得,剧痛之下,竟然凶性大发,在刀锋即将刺入胸膛之际,他双刀交错,死死夹住了对方的刀身!同时发出野兽般的嘶吼,准备在最后关头,孤注一掷与对方同归于尽!
裘山太确实感到一股巨大的夹持之力从刀身传来,震得虎口发麻。生死攸关时,他镇定自如,反而借着对方双刀下压的这股猛力,爆喝一声!全身劲力骤然下沉,双臂如铁棍般奋力向下一压、再一绞!
“咔嚓嚓——!”令人牙酸的金属撕裂与骨肉分离声骤起!只见那头目被裘山太借力顺势开膛破肚,鲜血和内脏喷涌而出,洒了一地!头目发出凄厉无比的惨嚎,庞大的身躯轰然翻下,当场毙命归西。接着裘山太又像砍瓜切菜一样斩杀了几位敌兵。
这血腥的一幕,尽显裘山太“兔起鹘落”的风采,将紧随其后的寇兵们彻底震慑!眼见平日不可一世、武艺高强的头领竟被一位年轻人如此轻易反杀,剩余的寇兵们魂飞魄散,“快跑啊!”不知谁的惊恐喊声,这群方才还气焰嚣张的恶徒顿时化作一群惊弓之鸟,他们丢盔弃甲,没命地向山林深处狼狈逃窜。
此时,夜色笼罩群山。村民们看着地上血肉模糊的几具尸首,望着慌不择路的流寇们,正准备奋力追赶将其一网打尽。然而考虑到村中老弱妇孺的安危,也担心穷寇回马枪反扑或山中另有埋伏,裘山太强压怒火,果断下令:“穷寇莫追,守好咱家村子!”众人虽心有不甘,却也知此举有理,只能对着贼寇逃窜的方向怒目而视。
次日破晓,突然传来消息:昨日溃逃的流寇残部,已流窜到了邻近的山口村,在那里逞凶作恶!裘山太闻讯,浓眉锁不住眼中重燃的怒火。而昨夜诛杀敌人的壮举,已使他无形中成了村民们心中当之无愧的英雄。于是,他立刻挑选村中一队最为精干骁勇、且略通拳脚的年轻后生,组成一支临时的义勇队。“邻村的乡亲也是我们的骨肉!随我去救呗!”随着裘山太一声令下,这支队伍便在他的带领下,如离弦之箭,迅速向山口村方向疾驰而去。
自那惊心动魄的血战之后,“裘山打”(意指裘山太奋不顾身斩杀流寇)的故事便在四乡八里,广为传颂,后来越传越神,最终成为了当地,甚至浙南一带妇孺皆知、激励人心的杀寇传奇。
附注说明:(一)关于裘山太(裘承礼法师)生活的年间,有几种说法:1. 明朝万历年间;2. 三百年前,即清朝雍正年间;3. 清朝同治年间。裘姓族谱明确记载他为十七世承礼,而现在的裘氏后人应在二十八世左右,照此推算应该为三百年前左右,《青田县志》也有印证,这样2的说法更为准确。其实这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裘山太(裘承礼法师)已成为裘姓后代和村民们心中的重要精神支柱和近乎神一般的存在!(二)这民间流传至今的“裘山打”,正是源自裘山太那奋不顾身、英勇诛杀流寇的壮烈一幕!(由裘姓后人裘樟钦提供原始材料)
【作者简介】裘(季)俊群,又名季(裘)军群,浙江青田人,旅居巴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凤凰美洲总社社长。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诗歌》《中国诗人生日大典》《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东北亚新闻》《世界日报》等。获2017年度程丽娥写作联盟云帆群星大赛十大文学银星奖;获2022年第九届星际诗人奖(十佳华语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