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致灵感
作者:杜劲松 - 广东深圳

一
我曾在炽热的燃烧的
炭堆里,凝视
纯青的炉火。
在每首诗的语言,
炉火漫溢是时间的延展,
也是冬季恋歌的真实。
字字句句。它在江河上
在岚峰,在辽阔的远方。
坚守,默契,踌躇,
在告别。它曾缔造
我心灵版图。
用它的醒着,灵动
它曾一次次引我入胜:
从命运,从迁徙中
从转折。

二
当我觉得有颗火苗
灼痛了骨头,
我听到钟的滴答。
从容,庄严
它从一支萨克斯的
吹管里飘出,指引,
潜行。我落笔,
我曾书写
虚伪的人间。

三
它在寻找我。
我在空空荡荡的房间,
坐在橘色布艺沙发沉思。
或起身,或呷一口
咖啡。暗夜的
静寂总是恒久。

四
青春回响,岁月无痕。
我在提防命运,
它在沿着旧的河道泅渡。
木筏开始陈旧,
透过旷野的星空,
我自漫游。

五
在内心空乏里我记起它,
曾痛并呼啸。
我在一家霓虹灯
炽亮的陌生旅馆,
雨花已零落。汇聚成
——起起伏伏的细浪。
水灌流泻。千代的
堰塞自云烟里 ,
豁然开朗。

六
我曾捧着一只学舌的
鹦鹉上路,当我
追寻它,我已无数次站在
落日的暮年,远眺
那逝水年华。
在码头 ,在那栖息
灵魂的地方,我看见它
姗姗迟迟。
那轻逸的柔姿
曼妙的急促之光。
当我在破旧窗帘背后
隐匿,脸庞于
刀削之峻。我从未忘记
那耀闪的灵光。
要怪就怪,我在
人世间简单的转折
而我是你的附体,
这感觉,天人合一。

七
有时我把窗户大开,
有时我沉默不语。
或者,当我在等
一个旧识,人世的碎石
在河床流淌,甚至代谢
汗味的衣衫,
或穷尽的语言。问我:
这临垂者在纸上
是否安好?

八
而在花开淡墨处,
文字总在荒原里
击鼓传神。
隐现的光亮总像星辰
在那里忽明忽暗,
我听见:有意义的声音。
那语重心长,来自纯粹
雨水,我在松涛阵阵里
又怎能不记下
大地上的天籁之声?
时间如刍狗
如驹如骏。

九
而我就这样藏在
飞鹰的眼瞳,
犀利似刀锋,在不见
踪影的星星里,
我曾想:你是影人,
还是真身之神?
你是我的无影,
或者说,我是
你的踪迹。

十
日复一日在人世悠荡,
我的白发
无有三千丈。
我在落日西沉里
衰老,马匹远走天涯
我看见天幕寥廓里
你以细长的姿态,
落在我
固冻已久的河。

十一
是否追随月亮,
是否一切一切的星
都在隐没?
但在预期以外的
风暴,气旋都在
头顶盘亘。
它在归程,
使我相信:那里,
是有瘦死的驼马。

十二
我曾一个人
在烛光下掩面
痛哭,寻求俯身临降;
当我睡去并明确
任意的遨游,崩析,重组
在解构里我看见那
血泪的斑痕和启示;
文脉相互缠绕
依附,融合,簇拥;

十三
星辰行走万里,
我曾赎借整个
世界你予我的微光。
寻求那真理的源头,
往我这个不存在之人
倾注所有能予
我的精髓。为何召唤
一个灵动的透明,一个
可向着永恒至粹的灵魂?

十四
整夜的风飘过雪原,
月亮的肚脐外
仿佛有诞生的新篇。
我不会告诉其他
无关的人。
有一个温良的女子,
有一双观潮的慧眼。
当我想拥抱
至虚空乃至无形。
幻想,镭射,光影
我知道:即德先生
可能有话要说。

十五
现在,我醉酒狂欢。
所能做的是
——用生命记录。
一处无法抵达的
圣域,在我脑海里浮现
我清楚:那是,你在
内心里,却感到一种
难以言说的空虚,
没有什么能
使我的文采斐然
到达那彼在的
伊甸园。
2025年7月18日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李君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7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