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入伏(韩偓体.通韵)
唐增虎(山东)
电闪雷鸣暴雨倾,炎魔入伏九天鹰,蝉喧蛙鼓蟋蟀鸣。
出水芙蓉香艳送,枝繁果硕碧荣腾,汗流夹背突阴晴。


定风波.前世今缘(欧阳炯体)
皎月银辉照画帘,镜框容貌理妆奁。
眼底动情秋水冽,面悦。霜纹白发鬓边簪。
休议半生多坎坷,受挫。人康尚在靥旁含。
追忆前尘堪若恐,奋勇。晚成大器苦终甜。
苏幕遮.入伏夜语(范仲淹体)
伏前天,蛙夜鼓。旷野蒙阴,晚榻如蒸煮。祈愿雷公催雨露。淋湿装衫,赤脚撩珠舞。
去炎风,倾注雨。知了休歌,戏水鸳鸯语。
酒店虹桥新嫁女。触景赋诗,龙耀神仙慕。


这首《苏幕遮·入伏夜语》是当代词人唐增虎以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词牌为体创作的夏日题材作品,展现了传统词牌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以下从词牌特点、内容解析及艺术特色三方面进行评析:
一、词牌格律特点
体式规范:严格遵循范仲淹《苏幕遮》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1。
意象转换:上片"伏天""蛙鼓""蒸煮"等夏夜意象,与下片"炎风""雨露""鸳鸯"形成自然过渡,延续了范词上景下情的结构。
二、内容解析
夏夜图景
以"蛙夜鼓""晚榻如蒸煮"生动表现入伏时节的闷热,与范词"碧云天,黄叶地"的秋景形成季节反差。
"淋湿装衫,赤脚撩珠舞"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孩童戏雨的童趣。
情感表达
"祈愿雷公催雨露"体现民间对消暑的朴素愿望,与范词"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抒情方式异曲同工56。
结句"龙耀神仙慕"以神话意象升华主题,呼应范词"。芳草无情"的意境延伸手法
三、艺术特色
语言风格:保留宋词雅致韵味的同时,融入"蒸煮""撩珠舞"等口语化表达,形成古今交融的特色。
意象创新:将传统词牌的秋思主题转化为夏夜风情,拓展了《苏幕遮》的表现领域。
结构呼应:末句"触景赋诗"与范仲淹"明月楼高休独倚"同属文人雅事,体现词牌精神的传承。
此作在严守格律的基础上,以现代视角重构古典词境,既延续了范词"丽景与柔情统一"的美学特质,又通过夏日意象群创新了词牌的表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