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续)
沛然

三、风雨人生路
聚会当天,我们相约十点前到酒店,以便于大家交流叙旧。
我们一行四人驱车70公里,八点半到达辛庄,看看时间还早,先去了锦龙山上的钓鱼台景区。跨过辛庄河上那九曲回肠的木栈桥,领略了光鲜亮丽的山门牌坊、直通山巅的盘山道、绿树成荫的钓鱼台和红墙碧瓦的玉皇庙。
仰视着那耸立山腰的钓鱼台,内心充满了对故乡山水深切的敬爱之意。
来到酒店,只见已经有十多人在那里热聊,他们也是八点半左右提前到达的,足见大家对这次相聚的迫切和期待。
人员随着时间的脚步逐渐增加,当最后一人到来时,聚会的气氛也达到了高潮。相互追忆问安,欢声笑语连连,仿佛又回到了教室里的当年。
欢乐的氛围充满了房间,溢出窗外,飘散的很远,很远。
从职业看,超过百分之六十的人,在体制内或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另外百分之三十左右的人,大多也是从事经营或者手艺活儿。

在那个年代,对于百分之百来自农村的班级的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不知道他们为此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也不知道他们经受了多少磨难,更无法想象他们饱尝了怎样的苦辣酸甜?
答案:就在他们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在那稀疏、斑白或光秃的头上,在那微拱、驼背或变矮的身体上,还有那缓步前行的步频上……
那布满褶皱的脸,是年轮留下的印迹,是日月雕刻的沟壑;
那青丝不再的头,是风霜吹打横扫打后的留痕;
那不再挺直的腰板,是生活、责任重压之下的塑形;
那消失的健步,催他们踏上了夕阳之下的人生路
……………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