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乡村振兴
探秘六百年贡茶香
一一利川大学生社会实践团探秘忠路贡茶的“前世今生”
采访者/杨鑫隆 罗小芬 邓苏婷
摄影师/罗绍林/邓苏婷/邓怡/瞿智丽/杨歌
接访企业:本地绿茶龙头企业雾洞茶业
2025年7月18日,清晨。利川市忠路镇的薄雾还未散尽,雾洞茶业的生态茶园已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由12余名利川籍返乡大学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此次大学生实践团主要来自兰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2名)南京理工大学、贵州大学以及大专院校生等,专业涵盖农业经济、文化产业管理、电子商务、水文水利、生态环境、生物化工等领域。本次活动由利川自媒体网络平台《扬歌精视·利川知音》组织策划。
在雾洞茶业传承人、总经理杨晓明的带领下,同学们踏着晨露走进茶文化展示馆、穿行于原生态茶园,指尖轻触百年古茶树的枝干,在青茶芬芳中开启了一场关于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深度对话。
触摸活态历史 解码贡茶基因
在雾洞茶园,一株树龄超三百年的古茶树静立山间。“这是我们贡茶活的历史见证者,”杨晓明轻抚皲裂的枝干向学生介绍。实践团成员们凝神记录,手机镜头与笔记本共同捕捉着六百年的茶韵流转。
雾洞坡绍兴年间(1131-1162年),知忠州董时敏奏请“乞将本州管下龙渠县所产茶,依祖宗旧法免行禁榷”《宋会要辑稿.食货三十一〈茶法三.茶法杂录二>》传说雾洞口原有古茶三株,为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亲手种植。用白鹤井的山泉水泡雾洞口的茶叶,香气四溢,沁人心脾。 在茶文化展示馆内,清代《利川县志》“忠路茶,色味双绝,为皇室所珍”的记载与今时翠绿的贡茶形成时空对望。杨晓明详解入选湖北非遗的古法工艺:“28道工序全凭经验,炭火烘焙差一度就失风味。”大学生们用慢镜头记录老师傅揉捻的力道,探寻时间与技艺的微妙平衡。 当调研团深入海拔1100米的生态茶园,雾洞贡茶屡获“鼎承茶王赛”金奖的奥秘豁然开朗:茶树与柑橘、桃树共生。春来鸟语花香,夏至茶香果熟,形成如诗如画的自然生态屏障。“武陵山腹地赋予茶树独特禀赋,”杨晓明解析道:“在海拔高度约1100米的大山中,雾洞茶核心产地仅取于600一950米区间高度的土地。丰沛的降水与富硒土壤,半山古洞及郁江早晚升腾的祥雾瑞气,加上8-12℃昼夜温差,造就茶叶高氨基酸、硒元素、茶多酚等有益无害物质含量丰富。”食品检测专业杨同学现场测定印证:该茶茶多酚26.3%、氨基酸3.8%及其它名贵元素含量,数据揭开了贡茶,清肺、降火、净心,延年益寿的科学密码。墙上壁柜展示的金奖证书与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无声诉说着传统工艺与现代标准的完美共鸣。同学们无不惊赞:原来我们家乡还有这么优秀的民营企业,有学生表示,学成归来也愿意追随传承先贤们对贡茶文化艺术的研究成果。杨总带领同学们进入生产车间,详细介绍了先父杨光兴艰辛创业的厉志故事,排除万难、凝聚民心、刻苦钻研的伟大历程。同学们深受鼓舞。青春智慧破题产业升级
在访谈过程中,尖锐问题直指产业痛点:
“茶园亩产如何突破?”“电商渠道为何占比不足?”“产业升级是否尝试生态文旅开发?”“创新思维,进一步招商引资创建文旅茶园共享、硒茶饮品研制?”“如何突破销售渠道和技术瓶颈?”
上图:生产车间,杨总回答兰州大学环境学院杨同学的提问杨晓明坦言提出三重既是特点也是困境的点:种植端劳动力老龄化、加工环节效率与品质难兼顾、销售依赖传统渠道,电商模式尚不成熟。“非遗手工茶日产不足,市场供不应求却难以扩产。”一直纠结于,一旦过分量产把控失调将严重影响百年品牌价值形象。关键是,雾洞茶业秉承先父即绿茶企业领军人物,对忠路镇贡茶生产工艺流程、产业发展、品质标准、茶文化研究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杨光兴老人遗志:稳求二两茶精品,宁弃千斤病残茶(病态和农残)!不为追求商业价值最大化唯利是图,坚决不打价格战与同行进入恶性竞争游戏!更不会让居心不良的商人及资金入席雾洞贡茶发展,力求发展壮大是我们的梦想,传承土苗非遗文化之贡茶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永恒的宗旨与初心。
电商专业学生指出线上内容需深耕茶文化故事
乡村振兴研究者提议融合土家族民俗深化茶旅体验
离开前,年轻人在公司楼下合影。实践团成员的朋友圈感言点亮未来:“六百年茶香需要新表达。今日探索,正是我们与家乡共成长的起点。”
活动结束,回到茶厂品茶,杨总给竹园度假村老板打电话按排好生活,并语重心长的对学生们说:非常感动于同学们顶着36℃的高温来鄙公司调研,十分感谢大家的真诚与灼见。你们是最棒的,一定会是我们忠路人的骄傲!好好学习,将来用智慧赋能家乡,造福乡亲们!杨总说,礼轻义重,给大家赠送几包市价8元8一份的绿茶,希望同学们把我们忠路镇贡茶文化理念带出大山,走向世界!当然也得到同学们欣慰的回音:特别感谢雾洞茶业杨总提供调研机会,在百忙之中抽空热情接待,情如至亲,细心分析耐心讲解包括整个茶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等一系列问题,受益匪浅。特别向先贤杨光兴先生给予崇高的敬仰,以此为光,明亮梦想的前程(下图:部分学生与杨总合影留念)
当青春智慧遇见千年茶脉,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为忠路贡茶书写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