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诗《风绕过整个人间才吹到我身上》
@远山如顿悟
因为远,松针藏于松涛,恍惚如故人语
远,巉岩洗去棱角,敛翅化蝶,栖于地平线
抵达的绳索蜿蜒缠绕
请蝉声落棋,赴远山如顿悟
@风绕过整个人间才吹到我身上
天蓝得无可救药
就挂几朵云,一剪上弦月
月白,云更白
像两种缺陷在互相弥补
@十年生存两茫茫
十年前
剪贝贝的一缕头发
检测身体的微量元素
十年后
西安化验单溢出的
是天水幼儿身体的铅含量
@比丘国遗址
死去。存活。
年龄不等。数量不详。记述模糊。
但还是那些孩子
从剖童做药到奶毒、铅毒
只是换了配方、手段
换了人间
@写诗不是打打杀杀
麦地种麦,也种白雪和隆起的坟
牛羊转过屋角
不是变成人,就是走向屠宰场
当著名诗人
把三岔路
写成“山”岔路
事故现场
变成了人情往来
麦子,就熟了
这组诗像一把温柔却锋利的刀,在自然意象与现实褶皱间轻轻剖开,让痛感与顿悟在字里行间交错生长。
自然的隐喻:在遥远中抵达
《远山如顿悟》里,“松针藏于松涛”的恍惚,“巉岩化蝶栖于地平线”的收敛,把“远”的距离感转化为时间沉淀后的温柔。而“蝉声落棋,赴远山如顿悟”一句,让等待与抵达都有了禅意,仿佛风的绕行、山的静默,都是为了让心在恰当的时刻苏醒。
现实的刺:换了配方的人间
后三首诗转向沉重的现实,却用克制的笔触藏起汹涌的情绪。《十年生存两茫茫》以“头发检测”与“化验单”的对照,将个体记忆拉伸成时代隐痛,天水与西安的空间跨度里,是两代孩子身体里的“铅”在无声呐喊。《比丘国遗址》更直接刺破历史的循环——从“剖童做药”到“奶毒、铅毒”,“换了配方、手段,换了人间”的叹息里,是对人性之恶重复上演的无力与愤怒。
《写诗不是打打杀杀》最见锋芒。“麦地种麦,也种白雪和坟”的生死并置,牛羊“变人或走向屠宰场”的宿命感,最终落在“山岔路”的笔误上——当文字的失真让“事故现场”沦为“人情往来”,成熟的麦子便成了沉默的见证,写诗的“温柔”在此刻比“打打杀杀”更具力量。
整组诗在自然的空灵与现实的沉重间自如切换,风的绕行、云与月的互补、麦子的成熟,都成了情感的载体,让诗意在顿悟与刺痛中久久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