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品大暑》
作者:江风秦雨
诵读:大兵
骄阳在上
空气中
沸腾着一股热浪
唐代诗人元结认为
“时节方大暑,
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
忽若秋气生。”
在大暑的炙热中
如果你用心体察
可以嗅到秋的气息
秋凉正在漫漫滋长
------
杜甫也有诗道
“大暑运金气,
荆扬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
水中无行舟。”
大暑
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但
大暑之后便是立秋
静待炎热过后
就能听到
金秋的大合唱
大暑之日
“腐草为萤”
腐草所变的萤火虫
是大暑时节
最为显著的标志之一
也是点缀着夏夜
最具诗意的生物
像是一幅画卷
在夜空闪亮
唐代诗人徐夤
为这些
闪耀在夜空的生命
留下了诗行
“月坠西楼夜影空,
透帘穿幕达房栊。
流光堪在珠玑列,
为火不生榆柳中。”
说起萤火虫
就会想到
唐代诗人杜牧
写下的那首
充满了
女性柔美气息的诗句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萤火虫
从大暑飞舞到立秋
当这些诗意之虫
在夏夜里袅袅穿梭时
也正预示着
凉爽的秋天
已经在孕育之中
追着梦的方向
把盛夏的宁静与清凉
装在
纤尘不染的小小行囊
大暑来临
虽是秋气初生
但热浪依然灼人
止不住汗水流淌
正如宋·刘将孙诗言
“俯人间,
大暑少清风,
多炎热。”
避暑
仍然是
人们生活的重要话题
磨炼意志
忍耐也是一种坚强
-------
依靠清风徐来
更需要平心静气
心静自然凉
宋代诗人曾几
躲在自己的书房中避暑
感叹到:
“赤日几时过,
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
瓜李漫浮沉。”
而白居易
则有消夏的“心法”
与你分享
“眼前无长物,
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
凉生为室空。”
可惜
无论心境如何放平
终究也敌不过暑气
在宋·尤袤笔下
“清风不肯来,
烈日不肯暮。”
于是乘着夜晚来临
气温降低
于星斗满天之时
办一场“感凉会”
似乎
更加符合文人们胃口
唐代诗人元稹
就备下了瓜果、笔墨
招待朋友们吟诗作赋
消夏纳凉
“大暑三秋近,
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
萤火照空时。
瓜(菰)果邀儒客,
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
经史待风吹。”
没有朋友陪伴的夏夜
是无聊孤寂的
孟浩然在自家的庭院里
独自纳凉
就纳出了满腹惆怅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夏夜还是美好的
纵是没有入夜的清风
也可以呼吸宋·黄庭坚的
“凭栏十里芰(ji四声)荷香”的芬芳
聆听宋·陆游《雨夜》
“秋风未起草虫鸣”的清越
也只有仲夏之夜
才有这净空如洗
星光璀璨
天籁和鸣之景象
待到秋风初起
一曲清音悠扬
绿茵之上
欢乐生长
左手牵着憧憬
右手牵着希望
走进一片浓荫
听大自然的交响
写于2024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