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生命画最美的弧,给懂的人🍃
策划:紫气婴儿(主席)张青杰(副主席)
主持人:公主小妹(秘书长)
文化强国量子诗歌文化传媒创始人——紫气婴儿(王雷)
王雷(主席),笔名紫气婴儿、婴儿,北京人。北大理学学士、法学硕士、推荐留校生,上海蚁猫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中科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2012年度客座研究员。《世界文学》平台,“优秀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执行主编。“盛世华夏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李白杯”全国诗书画精英大赛一等奖,“毛主席诗词杯”全国诗书画家大奖赛冠军,第二届“神州杯”年度大赛特等奖,“古韵新声·诗意中国”全国诗·书·文·诵大赛诗词银奖、书法星锐奖……
本期讨论的是文化强国量子诗歌文化传媒黑子的作品
《光》
诗/黑子
第一次,我们在墓园生火,
嘶嘶烧烤这条石斑鱼。
它身体里的烟嘶嘶地
也许是鳞片
你捏住一缕火光
拿到枯草丛,这是最初,
当我出现在你的目光中
就有的,循环播放
就有一粒草籽,潜藏地下
不,这是众人撤离的公园
乌鸦巢于自己的黑暗
蟋蟀嘶嘶移动单薄的翅膀。
它身体突然裂开
就像第一次有人说“要有光……”
不像神的声音
你没有打开易拉罐要我帮忙,
刚刚抚摸你手背的手指
被易拉环咬住
今夜,石斑鱼穿过我们游回海底。
它嘶嘶地张开海水
--爱德华,你的剪刀手是我见过的,
最明亮最伤心的
简历: 黑子:本名马云超。山东淄博人。1969年出生于吉林长春。创作大量现代诗古体诗儿童诗。著有儿童诗集《左手船右手海》、短诗集《短歌三人行》(与柳亚刀、叶想合著)、现代诗集《嘶哑》。创作理念:我手写我心,我心不可解。
张青杰(副主席):生命的消亡——黑暗与精神的永恒——光明,黑子老师的诗作富有哲思![玫瑰][玫瑰][玫瑰][强][强][强]
这首诗充满了暗喻,光既指祭奠时烧纸的光,更暗指逝者身上的光,和给祭奠者带来的温暖。作者用石斑鱼烧烤带出的光,是对逝者的回忆。草籽暗喻逝者在祭奠者心中埋下的种子。用乌鸦的黑暗衬托光的明亮,用蟋蟀这个生长在草中昆虫的崩裂,彰显了在黑暗中、在草中埋葬的生命迸发的光的明亮。手被易拉罐环咬住,这个意象很独特、感人,这是祭奠者者的心被揪住时的疼痛。张开海水,暗喻精神不灭。整首诗是对生命意义的追寻,肉体消失,但精神之光永存!
简历:张青杰,男,汉族,1968年出生于河南,北京大学毕业,现在北京电力系统工作,神州诗歌报诗人会员之家常务副主席,喜爱诗歌、散文写作,在公众号、网络媒体上发表多首诗歌。我一直认为,诗歌是我与世界的沟通方式。
王红民(副主席)《光》这首诗开篇“在墓园生火,烧烤石斑鱼”,这是极为奇特且大胆的场景组合,墓园本是死亡与寂静之地,石斑鱼则象征着鲜活的生命,两者碰撞,瞬间打破常规认知,引发读者强烈的好奇。“身体里的烟嘶嘶地,也许是鳞片”,通过对鱼烧烤时细微声响与状态的描写,让这种奇异场景更具画面感与真实感,似乎能看到那袅袅升起的烟雾,听到那嘶嘶的声音,也暗示着生命在消逝过程中的挣扎。
“你捏住一缕火光,拿到枯草丛”,这里的火光和枯草丛,一明一暗、一新生一衰败,“我出现在你的目光中”,此时光的意象与人物情感开始交织,那粒潜藏地下的草籽,仿佛是希望与未来的象征,即便身处荒芜之地,也有着破土的可能,为整首诗奠定了一种在绝望中孕育希望的基调 。
最后,“今夜,石斑鱼穿过我们游回海底。它嘶嘶地张开海水”,石斑鱼的回归像是生命的轮回,它穿过“我们”,仿佛穿越了记忆与情感,“爱德华,你的剪刀手是我见过的,最明亮最伤心的点评”,借用剪刀手爱德华的形象,他拥有一双能创造美好却又因自身缺陷而带来伤害的手,象征着光在照亮世界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痛苦与悲伤,是对整首诗关于光、生命、情感复杂关系的高度凝练与升华。
简历: 王红民,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人。上海打拼 20 余年,就职于公元管道(上海)有限公司。喜欢散文、现代诗。中国诗歌网蓝v 诗人。《青年诗人》第 38 期学员。金声诗刊会员。神州诗歌报会员。神州诗歌报诗人之家委员会副主席。神州诗歌报散文主编。远阳文学副社长。末代诗人副社长。文同文化社创始人。文同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洋县作协会员。电子章回小说 《诸葛亮军团》《假如关羽没有失荆州》发表于个人公众号。多篇散文、现代诗发表公司报刊《公元报》有散文及现代诗发表于《诗歌汉中》《汉江》《洋州鹮乡》《秦岭之韵》《天汉一羽》《冬歌文苑》《诗行走》《洋县作家协会》《金声诗刊》《诗歌前线》《电子诗刊》《神州诗歌报》《祥云总社诗刊》《双亚集团黑米爷爷》《作家地带》《胭脂湖文艺》《白孔雀诗选》《远阳文学》《秦汉文旅》《锦诗阁》《黄果树文学》等。
公主小妹(秘书长)读诗: 黑子哥哥的《光》以独特视角探讨光的意象与情感。开篇在墓园烧烤石斑鱼,营造出一种在死亡之地对生命进行特殊处理的场景,石斑鱼身体里的烟与鳞片的描写,暗示着生命在消逝过程中的某种状态。接着,通过捏住火光、枯草丛等元素,将光与最初的相遇相连,体现出光在情感初始阶段的意义。随后场景转换到众人撤离的公园,乌鸦、蟋蟀等意象营造出黑暗氛围,而“要有光”的呼喊却不像神的声音,表达出对光的渴望并非来自神圣力量,而是更世俗的情感需求。之后的易拉罐情节,通过手指被易拉环咬住,展现出生活中的意外与疼痛。最后石斑鱼游回海底,呼应开头,以爱德华的剪刀手作结,表达出光在情感中既明亮又带着伤心的复杂感受。整首诗通过对光与各种意象的交织,深入探讨了生命、情感、黑暗与光明等主题。
作者简介:公主小妹,山东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香港诗歌会员,唐宋风韵诗社主编,神州诗社编辑。华人诗者联盟总裁,桃源诗社文化传媒总裁,青年文学家塞北文学社签约诗人。 当代诗星签约诗人。
百炼成钢: 这首诗展现了黑子老师极具辨识度的创作特质,他将日常的荒诞感、神话的隐喻性、以及细腻的感官体验完美融合,形成一种既神秘又亲切的诗意氛围。
这首诗完美体现了黑子老师的功力—— 在荒诞中见深刻(墓园烧烤、易拉罐咬人); 在碎片中建史诗(从鱼鳞到创世神话); 在细微处藏雷霆(一个抚摸、一缕火光,却能撼动整首诗的基调)。
他不追求华丽的修辞,而是用精准的意象、克制的语言、以及隐秘的情感逻辑,让读者在看似跳跃的诗行中,触摸到生命里那些明亮又伤心的瞬间。
全诗在幽冥与光明、腐坏与新生、神谕与凡俗之间保持危险的平衡,每个意象都像黑暗中突然擦亮的火柴,在瞬间照亮记忆深海中游动的石斑鱼,那银亮的鱼身正是诗歌本身最好的隐喻:携带着死亡与重生的双重光芒在语言的海水中自如穿行。
作者简介:百炼成钢,黑龙江哈尔滨,中学英语高级教师。作品散见《青海湖诗报》《华协海西文学》《神州诗歌报》《中国诗歌报》《中诗报唯美十四家》《岳杨书院》《黄果树文学》《天涯文学》《渝鲁文学》《鲲鹏文苑》等微刊和纸刊。
周静伟: 这首《光》如出鞘之剑,亮闪嘶鸣,撼人心魄。墓园、死亡、乌鸦、石斑鱼,新奇的意象,荒诞的手法构建的陌生化令人耳目一新,抒发表达对生命的哲思。不妨把荒诞进行到底,“蓦然,我们身上也长满鳞片/划动双臂/向大海深处/游去”。人类在光明与黑暗的较量中,也异化了,从而更加深化主题。
简介:周静伟,黑龙江省宝清县人。爱好诗歌,秉承“我手握我笔,我笔写我心”的理念写诗,时有小作发诸报刊及网络。
李天友: 黑子的《光》通过独特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构建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哲思的世界。它让我们在黑暗中寻找光的踪迹,在荒诞中感受生命的真实。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光的赞美,更是对生命、情感和世界的深刻反思。
七律·评《光》
墓园烧烤幻光呈,生死幽思意纵横。
石斑烟飘迷幻影,火光摇曳蕴深情。
暗林鸦宿添孤寂,易扣指缠惹叹声。
诗里乾坤藏万象,幽微世界韵长萦。
作者简介李天友,1978年参军,1991年转业到地方房产系统工作至退休。喜爱新闻报道、诗歌散文等,在部队和地方曾是《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后勤杂志》《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报》《湖北日报》《战士报》等报社特约记者和特约通讯员。共有5000多篇、首、幅被各大媒体刊用;并有一百多篇新闻、通讯、图片、诗歌散文获奖。多家协会会员和十多家报刊及公众号平台特邀撰稿人。
曹远国: 《光》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奇幻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世界。诗中融合了现实与超现实的元素,表达了对生命、爱情、记忆和希望的深刻思考。诗人运用细腻的语言和独特的想象,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动人的氛围,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和对生命的敬畏。
不过语言表述上存在歧义。不同读者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对诗句做出不同的解读,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诗歌的多义性和开放性,但也可能会使诗人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被模糊化。例如,“它嘶嘶地张开海水”这样的表述,既可以理解为一种奇幻的想象,也可能让读者产生困惑,不清楚其确切的含义和想要表达的效果。
简历:曹远国,笔名曹源,湖南桂阳塘市人,桂阳诗文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神州诗歌报》诗人会员。有作品发表《嘉应文学》,《打工族》。桂阳诗文公众号及中国诗歌网。现在深圳打工。诗观:诗是诗人内心痛出来的语言。
梦想向太阳:从中学历史老师的视角读黑子这首《光》,会觉得诗里藏着一种特别的“时间感”。那些带着烟火气的片段,像散在时光里的碎瓷片,贴着个人记忆的纹路,又隐约能摸到个体和时代勾连的影子。
诗里的“墓园生火”“石斑鱼”“易拉罐”都是再日常不过的东西,可在“嘶嘶”的声响里,就生出了比当下更沉的分量。这让我想起讲“日常生活史”时总跟学生说的,那些被大事件忽略的细节——比如一枚磨亮的门环、一次巷口的闲聊,反倒是最真实的时代体温。“石斑鱼穿过我们游回海底”,多像历史里有些事,发生过,又悄悄沉进时间里,只留点儿“嘶嘶”的余温,让人某一刻忽然想起。
“光”这个词,在诗里不是课本里说的那种宏大概念。“要有光”的典故,落在“蟋蟀翅膀裂开”的瞬间,没有神的样子,只有普通人的温度。这倒像教历史时总强调的“把概念落地”——就像讲“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到具体人身上,可能就是某个人某天突然被一束光晃了眼的震颤。诗里的“光”是“捏着的火光”“剪刀手的亮与伤”,多像普通人在时代里那些小而烫的希望和遗憾,这才是历史里最让人记挂的部分。
诗里的场景跳来跳去,却不散。“墓园”“公园”“海底”换来换去,像翻一本旧相册,每张照片都带着时间的褶子。教历史时总鼓励学生多看“私人故事”,觉得它们能补全大历史的缝隙。这首诗里“易拉环咬住手指”“摸过手背的温度”,就像档案里没标日期的批注,碎是碎,却准准地让“光”这个飘着的词,有了能摸到的质感。
整首诗没提任何历史事件,可到处都是“时间走过的印子”。就像讲历史时最想让学生懂的:历史从来不是冷冰冰的年份,是一个个带着热气的瞬间,在“嘶嘶”的声响里,来回转着,成了照亮现在的那点儿光。
作者简介:鲁峙均,四川阆中人,笔名梦想像太阳。*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荷兰花海文学总社会员*神州诗歌报会员。墨染千秋之墨海在中国诗歌网、今日头条、神州诗歌报听潮、当代诗星、中蝶恋花文学等平台和刊物发表上百首(篇)诗词、散文小小说。最高级的诗性可以是太阳,既燃烧自诗观:己照亮万物,又不让任何人被灼伤。
美美鱼:这首诗黑子老师以“光”为核心意象,却在墓园、枯草丛、黑暗的乌鸦巢等阴郁场景中展开,形成强烈的张力。
诗中反复出现的“嘶嘶”声串联起场景:烧烤石斑鱼的声响、烟的声音、蟋蟀振翅的动静,甚至海水张开的姿态,让沉寂的画面有了细碎的生命力。而“光”的呈现也充满矛盾——是墓园火堆的微光,是你手中捏住的一缕火光,最终却落在“最明亮最伤心的点评”上,将剪刀手爱德华的意象融入,让光有了刺痛感,像易拉环咬住手指那样,带着温柔的伤害。
石斑鱼的“游回海底”像是一场循环的终结与开始,和“循环播放”的草籽、“第一次”的重复相呼应,让“光”的出现不再是创世般的宣告,而是在黑暗与记忆的里,一闪而过的、带着温度的碎片。
简历: 【黄慧慧】女,陕西洋县人。喜好读诗画画与文学创作,热爱音乐舞蹈,热爱家乡的文化公益活动。偶有文章见网络平台。现从事美术教育事业。
琳琳: 看到黑子老师的题目《光》,不禁想起泰戈尔的名句: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黑暗。通过三个纬度,诠释生命的影响力。
黑子老师的《光》,也同样有耳目一新的震慑力。地点选在墓园,我们脑海里马上会闪现一片黑暗。果然,后面“乌鸦巢于自己的黑暗”,有一种递进过程,再后来“石斑鱼穿过我们游回海底”,由此我们联想到海底也是黑暗的。黑暗——对应——光。整首诗都是为光做铺垫。
这还不够,在不惜用了四遍的“嘶嘶”声中,间接突显“光”闪耀着,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光在看得见与看不见中,无形与有形中,在生活的各个地方都存在。与泰戈尔的诗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5.07.19晚
简历:高琳,笔名琳琳,上海人,1999年在全国育聪明宝宝征文大赛中获上海赛区一等奖。2022年璀璨山河杯全国诗词大赛获三等奖。2023年2月出版个人诗集《彼岸》。2024年3月获金庸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增爱·北星杯》二等奖。2024年获得上海市民诗歌节三等奖,2024年12月北星杯格律体新诗大赛一等奖。
心雨:《光》是一首充满温情的诗。诗中从墓园烧烤石斑鱼写起,那火光不仅是烹饪的光亮,更像是彼此相伴的温暖象征。从最初目光相遇,到生活中细微的互动,如帮忙开易拉罐,都藏着爱意。即便有伤痛,最终也如石斑鱼归海般,温暖留存心底。
简历:作者简介:心雨,女,济南人,一个喜欢文字的个体户,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
蝶舞:黑子这首诗读起来像一段藏在心里的回忆,带着点说不清的味道。
你看开头,墓园里生火烤石斑鱼,“嘶嘶”的声音来回转,鱼身上的烟和鳞片混在一起,这画面怪特别的——墓园本是静的,烧烤又是热的,两种感觉撞在一块儿,反而让人记住了。
中间写捏着火光走到枯草丛,还有后来易拉罐咬了手指,这些小事特别真。就像生活里那些不经意的瞬间,可能当时没觉得啥,回头想起来,倒成了心里清楚的印记。
最妙的是结尾,石斑鱼游回海里,突然提到剪刀手爱德华,说那是“最明亮最伤心的”。一下子把前面攒的那些暖乎乎又有点扎人的感觉收住了——光不都是亮堂堂的,有时候亮里藏着的那点涩,才最让人记挂。
语言就像在聊天,没什么绕弯子的词,但每个字都带着点温度。可能中间“众人撤离的公园”那段,比前后的私人回忆稍微跳了点,但不影响整体的劲儿。
作者简介:黄聪明,笔名蝶舞(花间蝶舞),福建省南安市人,现供职于南安市教育局;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神州诗歌报诗人会员,律绝、词牌、新诗均有所涉猎,原创诗词破千首,曾多次荣获全国诗歌大赛金奖;目前200余首诗词发布于中国作家网与中国诗歌网,另有部分诗词散见于《诗刊》《先锋诗刊》《中国网络诗歌》《青年诗人》《诗词方舟》《诗人》《神州诗歌报》等刊物。
文雅:黑子的《光》以诡谲意象解构传统光明叙事。墓园生火、嘶鸣的石斑鱼、剪刀手等符号交织,将神圣与世俗、生命与死亡熔铸成光的悖论。
诗人消解“要有光”的神圣性,转而聚焦易拉环割伤手指的刺痛——光在此成为锋利而脆弱的日常存在。石斑鱼游回海底的循环意象,暗喻光明与黑暗的共生消长。
乌鸦、蟋蟀与嘶嘶声响构成静默与动荡的张力场,草籽蛰伏则暗示光明永在轮回。全诗以冷冽笔触剖解光的本质:它诞生于撕裂,照亮亦灼伤,最终归于永恒的暗与光之闭环。
用碎片化场景与寓言化语言,在凝练空间里,完成了对存在深渊的凌厉叩问。
许文雅:北京人,著有诗歌作品百篇发表于海西网文学网,头条及其他诗歌网站与刊物。爱好文学、朗诵、主持等。曾任华协海西网北京分会宣传部长,广东分会副会长,天津分会副会长,天津分会会长。
文化强国实验室量子诗歌(筹)
主席:紫气婴儿(王雷)
副主席:张青杰
副主席:余波
副主席:王红民
秘书长: 公主小妹
秘书长:陈晓
主席团成员:紫气婴儿 (王雷) 张青杰 余波 王红民 公主小妹 黄慧慧 流点玄念 文雅 陈晓 香花果 张立国 倚楼观蝶舞 金海龙 地球边缘 刘明言 王彦霞 Michael 鹏.友.朋 不二先生 苏山有鹿 天王 百炼成钢 白鹭主编 风荷 郭靖哥哥 虎虎生风 寂静流年 杨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