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敦运 播诵:吴佳 刘晴
编辑:杨建松
八叠山在县东七十里,与三台山接,曲往复山凡八折幽绝之地[1]。

这座得名于1500年前的小山,坐落在江夏区豹澥街潜力村科技一路北面约450米处, 据说“八叠”二字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奇人陆法和。
生卒年月不详的陆法和是南郡枝江人,成人后他自号荆山居士,隐于江陵西沙洲。说是隐居,却与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萧绎互动频繁,因两人都好学且能文、善画,交久遂为莫逆,与萧绎不同的是他还精于医术,笃信佛教、深谙兵法,因此身边常有大批信众。

南朝梁太清二年(548年),原被梁武帝所收留的东魏叛将侯景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乱,并派大将任约进剿南郡治所江陵。荆州都督萧绎被迫披甲带兵与之对峙,就在胜负难分之际,陆法和扁舟单桨深入任军探听虚实,并于午夜带领几百信众,乘风顺流力捣敌营、纵火截兵。敌酋任约猝不及防,梦里遭擒。就因此功,承圣元年(552年)萧绎在江陵即皇帝(梁元帝)位后拜他为郢州(今武昌)刺史,都督江北军事,并封江乘县公,令其克日赴任。陆法和也不推辞,只带一童一舟欣然东往,然谢恩时不言“卑职”抑或“微臣”,只称“居士”,萧绎也不计较,任其潇洒。

到职后的新刺史十分敬业,亲自带人赈济灾民,补修官房民舍,重垒坍塌了的郢州城垣,又巡视乡里,督促农耕,肝食宵衣,经月不殆。这让元帝甚慰,只是看到他的表奏结尾处才微微皱眉:“‘荆山居士’?我大梁朝堂岂是庙宇,我元帝也不是方丈啊!”
翌年初春,陆法和东出郢城再访乡里,见两头水牯正拼尽全力进行爱情竞争,一牯不敌,颈子被对方长角刺穿,血流如注,没走几步就轰然倒地。陆法和知道,颈血不止,此牯必休。他快步走向败牯,掏出怀中葫芦,倾出其中黑药尽洒血窟,又随手抓来一把大蓟,用石锤烂后堵住伤口,还撕下官袍下摆,小心给水牯扎了又扎。做完这些才用树枝盖住牛身,蹲在旁边一直守到红日西沉。

几天后,从乡下返衙的陆法和远远就看见门前站着一头水牛,他一惊:莫不是那水牯已经伤好?走近一看,果然。跟着水牯的老叟深深一揖道:“大老爷,当家水牯硬是拖着我来,要我谢您。您看,要不是您出手相救,只怕前天就把命丢了,小民叩谢神仙大老爷。”奇怪的是那水牯也应声俯首。又过了几天,那水牯再来,而这次它怎么也不愿走。陆法和没法,只得在牛市新买了一头壮牯以送老叟。
如果仅此,八叠山可能还不会得名“八叠”。就在水牯驮着陆法和反复乡访了两月后,一场大疫突然袭击了郢州。眼见数千平民病倒,心急如焚的陆法和彻夜难眠,口里一个劲的唠叨:“哪里去找这么多草药煎汤普济,去哪里,去哪里啊?”
就在他于厅堂上转圈子的时候,那水牯“哞妈”一声跨了进来,用嘴咬住陆法和的衣袖。刺史一惊,莫不是水牯知道?

他顺从地跟到厅外,然后一脚踏上歪下来的牛头,水牯轻轻一送,他便爬上了牛背,任你水牯一个劲地猛走。
那夜黑极,南风一个劲地吹,风里满是雨意。陆法和管不了这些,此时的他满脑子都是怎么找到救急药。
天亮了,水牯来到了一排小山下,昏昏欲睡的刺史睁眼一看:哈,这里遍地附子、川芎……喜出望外的陆法和一顿狂采,不一会就用山藤捆了四大捆,趁着擦汗之际环看时,这才发现对面绿崖几叠、苍翠无际,周边花摇蕾晃、蜂飞蝶舞,恍若世外。
心里有事的他顾不得欣赏美景,翻身上牛后疾步回垣。登堂后的他一边安排衙役临街垒灶置釜,煎药施众,一边令州中司马带上十几健卒再去“八叠山”继续采药。
“八叠山?”司马不解。
“嗯。”
“怎么走呀?”司马再问。
“啊,跟着水牯去,它会走。”
就因为这水牯,就因为陆法和,郢州的这次大疫很快就被扑灭了。也因为抗役积德,大湖边的小山得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八叠”。
学者们说,“八叠”寓意草木葱茏、百物繁盛,“此山厚德,所以生机勃勃”。
梁元帝看到郢州送来的表奏,连声击掌:“了不起,法和居士真乃国之栋……”那个“梁”字尚未出口,他就被陆法和的神操落款给惊呆了:这次,他没有用“居士”,而是用了个平日十分不屑的“司徒陆法和”!
“我何曾拜他为三公,为甚自称司徒呢?” 元帝扭头问向仆射王褒。
“您知道,他向以道术自命,莫不是真有先知?” 褒对曰。
元帝一笑,说实在的,他真的认为法和功高盖世,有给他加封“司徒”之意,只是暂未付施。今天既然他把话已挑明,不如就遂了他愿。
加封了司徒的陆法和不以刑法治郢,只以道术点化,他的几千部曲也不被称作官兵,只呼“弟子”。满城不置市丞牧佐,收税时只将一空箱放在道间,上开一孔。贾客店人依据经营多少,自行将税钱投于箱中。主管傍晚开箱,记载数量,输入国库。他对部属说:“法和礼佛,心无它图,也望众生自觉,完税纳赋,上报国恩。倘若刁钻耍滑,当自有天谴。”

南梁灭亡后,法和离郢,全州不舍,特在八叠山修了一祠,牌匾“陆公”。祠内不仅供有法和坐像,还有义牛一头立于下首。两年后,法和差一弟子特信祠监:“此祠还是叫‘八叠祠’为佳”。祠监立尊他意,改名奉祭。

光阴荏苒,转眼年轮就碾过了一千四百。那时,在江夏作恶了八年的日寇魔命将尽,群奸惶惶。1945年5月,新四军五师十四旅政委张体学发起了“月山战役”,国民党第九战区别动军司令马钦武一战即败。侥幸漏网的匪首窜进了八叠山,恶狠狠地抓住一名游方道士问路。

道士一看,这不是大汉奸马钦武么?但他却恭敬地问道:“马司令,有何需要贫道效力?”
“你认得我?”
“江夏谁不认识司令官?”
这句话恭维得马贼心花怒放,早把一腔败意忘光。
“道长可知附近有冇得新四军?”
“啊,我昨天、前天就在这附近的许店、大罗斋醮,还真看见不少新四军。”
“啊?”
“司令想找他们?”
“找个屁。”
“那您?”
“附近有没有袁部的兵?”
“有哩,就在前面。”
“麻烦你带我去哈。”马钦武不由分说,叫随从用枪顶住他就走。
道士假装害怕:“司令,我带您去,莫用枪顶我,万一……”
“嗯,你老实走,不用怕。”
马钦武做梦都不会想到,这道士就是新四军的侦察兵。他见马钦武人多势众,自己一个人对付不了他们,就想到八叠山驻有一连正要准备起义的袁部官兵。
闲话不赘,不一会众人就到了袁部七连,马钦武拿起听筒就电话:“袁兄,近好啊。我是老弟马钦武。”
“啊,好久不见,尊驾现在哪里?”
“惭愧,就在八叠山贵部。”
“蓬荜生辉啊,有何贵干,总座?”
“唉,兄弟我打了瓦(倒霉),还望老兄能拉我一把?”
袁泗正豪爽地答道:“马司令,来土地堂吧,我在这里等你!”并要他把话筒递给本部连长,当着马钦武,下令叫他亲自带一排护送马司令来旅。
第二天下午,马钦武被迎进了客厅,袁泗正煞是客气:“各位!今天马司令一路风尘,辛苦了!本旅长备这个小小便宴,不成敬意,请马司令多喝几杯,祝马司令东山再起,干杯!”马钦武高兴地举起酒杯:“干,干!”
兵败之后,马钦武一直在东逃西躲,饥肠辘辘,今见美酒佳肴,早已按捺不住,遇敬即饮,三巡之后就以忘乎所以,摆起了司令官的臭架子,大言不惭地说:“老弟,不是我自吹,虽然今天我已再无本钱,但我正统游击司令的牌子还在,你帮我一把,明天你若跟了我,我一定好好栽培栽培你……”
袁泗正听了笑道:“好啊,来,最后再敬你一杯!”马钦武感觉这话有些不对味,没等醒悟过来,就听“砰”的一声枪响,马钦武杯落人倒,几个爪牙也都殒命。处决了马钦武,袁泗正即把军旗换成红色,弃暗投明[2]。

今天的八叠山又是一番景致,这里不仅修了一座名为“生命公园”的公墓,还是车友们来此训练拉力的胜地[3]。特别是那两道35度的“好汉坡”,大凡有些胆力也想登上“拉力之王”的雄男俊女,无不在此百擂不厌!
汽车时代的新八叠?
是啊,一位早年的弟子肯定地对我说。
2025.03.026
注:
[1][清]江夏县志[M].武昌.同治八年.111页.
[2]中共武汉市江夏区委党史办公室.永恒的回忆[M].内部图书.2009:76.
[3]武汉2021年清明节八叠山墓区交通管制及乘车指南.武汉热线 [引用日期2021-04-04]

作者:彭敦运,武汉江夏高中退休教师。

播诵:刘晴,网名水玲珑,朗诵爱好者,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大连网络建设委员会会员,半岛品读人。用我的声音祝福你,用我的讲述陪伴你!

播诵:吴佳,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都市头条》铁马豪歌平台创始人,四年阅读已逾两亿多。湖北省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