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夜听蝉
天 琮

暑夜初临,暑气仍在四周弥漫,未等夜色完全沉淀,蝉鸣便迫不及待地响了起来。
起初,只是寥寥几声,仿若从遥远之处传来的轻柔试探,声调忽高忽低,节奏忽断忽续,如同在与这渐临的暮色轻声寒暄。未几,蝉声渐趋繁密,音量也愈发响亮,刹那间,仿佛千军万马自树梢奔腾而来,又似一场气势恢宏的交响乐,于暮色的舞台上轰然奏响。它们隐匿在浓密树叶的深处,宛如一群不知疲倦的歌者,歌声穿透燥热的空气,径直抵达人们的心底。闷热的空气似乎被蝉鸣搅动,却依旧黏腻,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暑夜的厚重。
古人云:“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鸣,的确如此。它无需借助风的助力,亦无意迎合任何人,只是静静地站在高处,尽情地放声歌唱。这歌声中,不见婉转的讨好之音,亦无刻意的雕琢之痕,唯有生命的张扬与热烈尽情挥洒。它仿佛在高声宣告:我存在于世,我纵情歌唱,至于是否有人倾听,于我而言,并不重要。
夜色愈发深沉,蝉鸣却愈发清晰可闻。白日的喧嚣已然消散殆尽,此刻,蝉声成为了这夏夜独一无二的主角。它们藏身于暗处,人们虽看不见其身影,却只闻其声,这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氛围。我静坐在花园凉亭的椅子上,轻轻摇着蒲扇,沉浸在这蝉鸣之中,思绪不禁飘回到儿时在乡下的时光。那时,姥姥常对我说:“蝉是地下的虫子,要在土里熬上好几年,才能爬上树梢叫那么一个夏天。”
原来,蝉的一生竟是这般短暂。它于黑暗的地下默默蛰伏数年乃至更长,只为换取短短数周在阳光下的欢歌。这让我联想到《庄子》中的语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hui gu)不知春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一个月的时光(晦是月末,朔是月初),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的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在人类眼中,蝉的寿命不过如白驹过隙,短暂得如同弹指一挥间。然而,它却倾尽全力,将每一个日子都活得精彩响亮。
当蝉鸣渐渐停歇,夜,已然深沉。偶尔,会有一两只晚归的蝉,依旧在断断续续地吟唱,只是声音渐低渐弱,仿佛是对这夜晚寂静的不甘。我轻轻闭上双眼,侧耳倾听,微风穿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似在温柔诉说;远处,传来几声蛙鸣,如同低沉的和音;还有不知从何处悠悠飘来的虫鸣声,细细碎碎,恰似夏夜的喃喃私语。
蝉鸣虽已停止,可夏天的脚步却仍在继续。这夏天,恰似一场盛大的狂欢,热烈奔放、转瞬即逝,却又无比真实可感。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在这漫漫人生路上,究竟能有多少时光,我们可以如同蝉一般,不顾一切地放声歌唱,绽放生命的光彩?
暑夜渐深,我起身踱步上楼回屋。蝉声已隐没在暑气的深处,唯有月光,在这暑夜的庭院里静静洒落,宛如一层带着暑意的薄霜。我不禁暗自思忖,明天,蝉还会继续奏响那夏日的乐章吗?我不得而知。但这一夜的蝉鸣,已然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中,足以让我铭记这个独特的夏天。
遂作《暑夜听蝉有感》以记之:
暑夜蝉声漫,高枝唱不休。几春泥下隐,多夏树梢讴。
梦短情难了,时匆意未酬。人生当若此,奋志写春秋。
2025年7月21日/乙巳六月廿七

作者简介: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处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称号。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