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8.在空旷的假期里
文/林水火(福建)
雨擦洗过的路留下了积水证据
天空还没有放晴
带上伞作为备胎仍走为慢镜头
因为脚曾经受伤
一段短短的距离被尊重了十年八年
将远方置放在脚下
顺从白日和夜幕连续的存在
读懂了躯体内的海角天涯
没有页面的纸张一叠又一叠的
虚拟着下一个十年八年的春秋
彩色日出日落
我在空旷的假期里涂鸦晴朗的朝向
这首《在空旷的假期里》是一首充满内省张力的小诗,它以细腻的意象串联起时间的褶皱、身体的记忆与心灵的朝向,在 “空旷” 的底色上,铺展了一段从沉潜到明朗的情感流动。
一、意象:在 “微小痕迹” 里藏着时间的重量
诗人对日常意象的拆解与重构极具巧思,每一个细节都像 “积水证据” 般,悄悄锚定着情感的坐标。
开篇 “雨擦洗过的路留下了积水证据”,用 “证据” 二字给雨后积水赋予了叙事感 —— 它不仅是雨的痕迹,更像一段未干的往事,带着潮湿的重量。“天空还没有放晴” 的阴沉,与 “带上伞作为备胎” 的谨慎,再叠印 “脚曾经受伤” 的细节,瞬间勾勒出一种 “被过去牵绊的当下”:不是全然的沉重,而是带着隐痛的、慢半拍的前行,像 “慢镜头” 般,把日常的行走拉长成对身体记忆的凝视。
中段 “一段短短的距离被尊重了十年八年”,是全诗最富张力的对比:物理空间的 “短” 与时间维度的 “长” 碰撞,让 “距离” 超越了地理意义 —— 它可能是一次未完成的告别,一段需要慢慢消化的伤痛,或是一份对 “微小” 的敬畏。而 “躯体内的海角天涯” 更妙,将外在的 “远方” 内化为心灵的疆域,身体的局限(脚伤)与内心的辽阔形成对照,暗合了 “将远方置放在脚下” 的哲思:真正的远方,从不是地理的跨越,而是对当下每一步的接纳。
二、情感:从 “顺从” 到 “涂鸦”,在空旷中生长出主动
诗的情感线索像一条渐亮的光带,从对过往的沉潜,走向对未来的主动构建。
前半段的 “顺从白日和夜幕连续的存在”,带着一种与时间和解的平静。不是对抗,而是接纳 “连续的存在”—— 接纳脚伤带来的慢,接纳雨未停的阴沉,接纳 “短短的距离” 里藏着的十年八年。这种 “顺从” 并非消极,而是历经沉淀后的通透:读懂了 “躯体内的海角天涯”,便不再执着于外在的奔波,转而凝视内心的疆域。
后半段的 “虚拟” 与 “涂鸦” 则让情感有了跃升。“没有页面的纸张” 是极妙的隐喻:它不是空白,而是 “虚拟” 着未来的载体 —— 没有固定的 “页面”,反而给了想象无限的空间。“彩色日出日落” 与开篇的 “未放晴” 形成对照,而 “涂鸦晴朗的朝向” 更是点睛之笔:“涂鸦” 带着随性却坚定的主动性,在 “空旷的假期”(一种可能的迷茫、空白或闲暇)里,不等待晴朗,而是亲手画下它的方向。这种从 “被动接纳” 到 “主动创造” 的转变,让 “空旷” 不再是荒芜,反而成了孕育希望的画布。
三、语言:在 “矛盾” 与 “日常” 中藏着诗性
诗人的语言带着一种 “举重若轻” 的质感,常以日常词汇制造陌生化的诗意:
“备胎”“证据” 这类生活化的词,被植入诗中后,褪去了实用色彩,成了情感的隐喻 —— 伞是应对未知的 “备胎”,积水是雨的 “证据”,身体的记忆是时间的 “证据”。
“没有页面的纸张” 这种矛盾表达,精准捕捉了 “虚拟未来” 的状态:它不是 “无”,而是 “未成形的有”,像一种悬而未决的期待。
结尾 “涂鸦晴朗的朝向” 中,“涂鸦” 的随性与 “朝向” 的坚定形成微妙平衡,既承认了当下的 “空旷” 与不确定,又不肯放弃对 “晴朗” 的执念,让整首诗的情感落得温暖而有力量。
结语
这首诗最动人的,是它对 “时间” 与 “自我” 关系的温柔凝视:过去的伤痛(脚伤)、当下的空旷(假期)、未来的未知(虚拟的十年八年),最终都在 “涂鸦晴朗” 的动作里得到和解。它告诉我们:哪怕带着过往的痕迹,在看似空白的时光里,依然可以亲手画下向光的方向。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