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雨诗话” 之
壮哉大美 仁和禅心
(写给著名书法家王满利 学兄的慰问信)
文/ 李 佳 桂
得知安居北京的学兄王满利突然罹患重疾;而夫人又不幸因病早早离世,极为震惊!见到满利坐着轮椅的照片,心中十分难过,久久难以宽心。急于想和满利说上几句慰问的话,却因相隔万里,满利兄目前又电话沟通困难,真是无可奈何。于是,找出滿利兄赠我的书法集《燕岚仁和墨痕》,反反复复翻看,以排解对他的挂念。
人都道“睹字如面”。徐徐翻阅“墨痕”中一页页硬朗俊逸、墨痕粲然的“王记”书法,不由的回想起我与满利兄的一段翰墨缘来。
满利兄素怀汲古纳新之志,酷爱诗文书法,幼承家学,由临摹颜柳法帖入手,其后,上学魏晋,下追唐宋明诸家。尤其钟情魏碑、汉隶,用功颇深。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于工作之余,受教于中国书法艺术研究会主席郗士格先生,后又师从中国汉字评审专家、中国榜书研究会副秘书长宋滨泉先生。为穷书道,满利兄数十年间,充分利用京城丰富而深厚的文化资源和书法大家云集得天独厚条件,求贤若渴,转益多师,广收并蓄,三更灯光五更鸡,年复一年,不舍昼夜,弄管天明。一砚即穿,三千笔废,给满利兄带来十几项彰显书法成就的荣誉称号和奖项。尤其是满利兄极擅长的榜书,更是誉满京华,俗呼“榜书王”!而其榜书常书写的人们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内容,如“福寿康宁”;“鸿禧”;“嘉福”;“淑芳修德”等,无论在民间,还是对外文化交流,都广受青睐,一时洛阳纸贵。
难能可贵的是,满利兄虽然在书法创作上取得骄人成绩,在京城书坛产生较大影响力,但是,他并不以此为资本,到处张扬,唯利是图,而是在多家书法机构任职中,更加尽职尽责,为普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艺术,勇于奉献,不遗余力。其书法作品不仅流布国内甚广,而且创作了千余幅内容新颖的作品,为港澳台地区和海外日本、韩国、美国、新西兰、意大利等国政要、著名企业家和社会名人收藏。以书为媒,在一些文化交流机构中很好地扮演了“文化使者”的角色。
滿利兄在京城不仅有书名,尚有诗名,尤其擅长作“藏头诗”,在其诗文作品中堪称一绝,而且多产,累计下来竟有一千余首“藏头诗”传颂于国内外。
满利兄的书法特点,是妙在将帖学与碑学冶于一炉,与流行书坛的“靡靡之音”似的婉约书风,以及鬼画符似的所谓“创新”书风大唱反调,坚持传统,扎根经典,在融化汉隶意韵基础上,突显龙门石鼓、南北魏碑之风骨,大气磅礴,老辣古拙,笔力扛鼎。于平正中见奇绝;在刚毅中显俊朗。有壮哉大美之雅,无光怪陆离流俗。观其书法,如见古寺钟鼎,如闻泰山松风。以其书内外兼修的扎实功力,个性化字法及笔法,独树一帜。
2015年夏,我已经好多年没得机会与满利兄晤面了,联系的也少。但禁不住他的书法的诱惑,一日,我唐突地要通了他的电话,直接了当向他索书。他爽快地答应了,不多日便一下子给我寄来三幅大作。我欣喜地一眼看到,其中一幅四尺对开的行草书竟是他拿手的自撰“藏头诗”:“思念佳桂诗书昭寿”。诗云:
思绪万千石头城,
念旧惟独祈宁康。
佳人才子犹有韵,
桂馥兰馨更吐芳。
诗雅文萃当时越,
书法精进遗墨香。
昭养天机凭此道,
寿鹤松龄渡沧桑。
诗书同辉,字里行间充盈着万里关山隔不断的浓浓同学情谊!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秀才人情纸半张。然而,我不擅书,无奈,只好用手机给满利兄发去我的一首和诗,依样学样,也是一首“藏头诗”:“祝愿满利人书长寿”。曰:
书奉学兄满利
乙未仲夏,喜获学兄王满利君惠赠鸿篇巨制书法大作三幅,展示之下,满堂华彩,陋室生辉。吾与同赏者,无不为兄大气磅礴书风与力透纸背的功力所震撼!尤喜“藏名诗”长卷,令吾思绪万千,感动不已。今乘夜露,再次品读兄之诗文,不觉间,仿兄大作,亦吟成“藏名诗”一首,草草不恭,惟抒胸臆耳。
祝颂万语送柔肠,
愿望一朝化墨香。
满天争唱婉约韵,
利世当看榜书王。
人言帖学唯唐宋,
书重碑甲君未忘。
长风雅调传情谊,
寿延鹤龄写沧桑。
(2015年8月12日夜于淮南斗室)
我与满利兄这段翰墨缘往事,也许两分钟就讲完了,但其中蕴含的同学情谊,在我的心中却整整温暖了小十年!
当此满利兄抱恙在家,心甚系念,更加想念满利和满利的书法。由此,我深切感悟到,同学之间、当然应包括人与人之间,不论相处疏离、紧密;交集鲜寡、繁复;职位大小、高低,亦不论性格、观念、作风差异或趋同,但凡诚实厚道,谦恭善良,正直仁义,勤恳踏实;但凡不依才高而轻友,不依富贵而傲世,不依权重而违纲。无论世风怎样变化,永怀中国心,崇尚传统文化,恪守道德伦理——这样的人都是值得学习、敬重和挂念的。
在此,我想借用几句老话劝慰滿利兄:“人生难得无风雨,顽疾终去寿无彊”;“悲伤是晦,常心是运”。你一定要坚强起来,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一定要积极争取站起来,再次雄居书坛,以如椽大笔书写出更多的华章、墨宝!
弟佳桂在此殷切期盼着!
(2023年7月11日入伏挥汗于合肥寓中)

李佳桂,号“榆木”,1951年生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一央企从事管理工作至退休。现居合肥市。有多种企业管理著作和论文出版和发表。业余创作诗歌、散文、文艺评论散见报刋、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