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伏
蒋海荣/安徽淮南
一生清高独歌行,
迎风隐绿世情愁。
盛夏呐喊未停歇,
贤德醒悟点春秋。
山水
蒋海荣/安徽淮南
山中隐水画
水中现青山
远山近山青
青山不老心
蝉鸣与山水中的生命哲思——评蒋海荣《蝉伏》与《山水》
蒋海荣的《蝉伏》与《山水》两首小诗,分别以蝉与山水为吟咏对象,于自然意象中寄托生命感悟与精神追求,语言凝练却意蕴深远,在咏物与写景中暗含哲思,尽显诗歌的含蓄之美。
蝉伏:清高呐喊中的春秋之悟
《蝉伏》以“一生清高独歌行”开篇,“清高”“独歌行”四字便为蝉的形象定调,赋予其不与世俗同流的品格。“迎风隐绿世情愁”紧随其后,“隐绿”点出蝉栖于枝叶间的习性,“世情愁”则将蝉的生存环境与人间愁绪相连,让自然生灵的栖息多了份对世事的默然观照。
后两句“盛夏呐喊未停歇,贤德醒悟点春秋”是全诗的升华。“盛夏呐喊”精准捕捉蝉在酷暑中持续鸣叫的特性,这呐喊不再是单纯的生理本能,而是被赋予坚守与执着的象征意义;“贤德醒悟点春秋”更将蝉鸣与“贤德”“春秋”相联系,仿佛蝉的鸣叫是对时光流转的注解,对生命真谛的醒悟,让小小的蝉虫成为承载岁月哲思的载体。全诗以蝉喻人,借蝉的清高、呐喊与醒悟,传递出对坚守品格、洞察世事的精神追求。
山水:青绿相映中的永恒之心
《山水》则以极简的笔触勾勒山水相依之景,“山中隐水画,水中现青山”两句,以“隐”与“现”的对应,写出山与水相互交融、彼此成就的亲密关系,山中有水如入画,水中映山如画现,画面感十足,尽显山水相映的灵动之美。
“远山近山青,青山不老心”收尾尤为精妙。“远山近山青”以叠词强化山的连绵与青翠,将视觉上的青绿延伸为精神上的恒定;“青山不老心”则由景入情,将青山的永恒与“不老心”相连,赋予自然山水以精神象征意义,青山的“不老”成为诗人对永恒信念与执着初心的寄托,让山水之景超越自然描写,升华为对精神坚守的赞美。
两首小诗虽题材不同,却一脉相承地体现了诗人从自然中汲取哲思的创作特质。《蝉伏》借蝉的生命姿态写精神品格,《山水》凭山水的永恒之景寄初心坚守,语言质朴却凝练,意象鲜明而余味悠长,于自然意象中见性情,于简洁笔墨中藏深意,读来如品清茶,于淡然中感受生命与自然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