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间而来的真理【五】(结束篇)
李东川

经历过人生的繁华后,我们最后会蜕去所有的拖累,直至离开自己的躯体,达到彼岸。叶芝有一首诗叫做《随时间而来的真理》:“穿过我青春所有说谎的日子,我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枝条和花朵。我现在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

随时间而来的真理,让我们经历了所有应该经历的心路历程,有人在时间的流逝中随波逐流,有人则在时间的流逝中产生了对生命的觉知,并随着时间的延伸对生命的真谛有了属于自己领悟。
要在一个短暂的生命中,要在生命的茫茫虚无中创造出意义,其中最关键的那个要素就是自由。
黄晓丹在这里为我们展示了三种自由一一既李白式的“无拘无束″的自由,李商隐式的“勇于追求″的自由和王维式的“做减法"的自由。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把皇帝老儿也不放在眼里,这自由也真是无拘无束到极致了。杜甫对李白追求自由的个性刻画真可谓入木三分了。
再来看看李白个性张扬的自我白描图《夏日山中》吧:“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夏日赤身裸体在树林中,扇子都懒得摇了,因为有松树摇动生风给我带来了清凉。也许旁人会因为我形象的不堪会嘲笑我,就让他们笑去吧,我不在乎他们的眼光和评论,只管追求这无拘无束的自由就行了。
从令高力士脱靴到天子呼来不上船;从裸体青林中到投江水中捉月......李白的种种狂放不羁的行为中透着孩童般的纯真稚气。
黄晓丹说:可是我们生活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发现,完全的无拘无束是不可能的,这时候就会去追求第二种自由,这种自由就是去追寻自己所爱,追寻自己理想的自由。
而李商隐就是追求这种自由的典型代表。
杜鹃花的花期很短,只有两三个星期,因此杜鹃鸟一叫,杜鹃花一开,人们就知道春天快要结束了。
我们来看屈原在《离骚》里的诗句:
“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鹈鴃和下文的鶗鴂皆指杜鹃鸟。
其意是说:我害怕杜鹃鸟过早地啼叫,因为它一叫就预示着春天的终止。
李商隐则反其意而用之,他在《昨夜》诗中咏道:
“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他说我不害怕杜鹃鸟过早地啼叫,因为我担心的不是春天过早地逝去,我唯一担心的只是这个春天不够热烈。
“但惜流尘暗烛房″表达了李商隐内心想法:如果我是蜡烛的话,我就会做那个烧得很短,但是烧得很灿烂的蜡烛。
李商隐讲的这种自由的关键,是一种选择和行动。
黄晓丹认为自由有一个更高级的形式,就是在某些时候不去行动。
我们来看王维的《南垞》这首诗:“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
王维在辋川别墅的欹湖两边有两座山,南边那座叫南垞,北边那座叫北垞。
有一天王维从南面的山下出发,他要去北面那个山,可是当船行驶到湖中央的时候,王维忽然间决定停下来。
这个时候他对湖对岸还是有很多的向往,可是他就决定把对岸留在对岸,把未知留在未知,那个湖对岸上不去就上不去了,那个对岸的人没有机会认识就没有机会认识。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不相识”这三个字上,就把这首诗写完了。
去追求理想固然很动人,但是在有些时候决定不去追求那些唾手可及的理想,其实是一种更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它需要对于自身的欲望的察觉,需要理性的决断力,还需要对于人生的遗憾的接纳。
最近有一张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照片,突然在澳洲的朋友圈疯转。
照片中的老人,安静地躺在病床上,望着广袤的海面,任余晖洒满双眼。
守在病床边的男人叫Graeme Cooper,是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而病床上安静躺着的老奶奶,生命即将走向终点。
当天,Cooper和同事接到一个新任务:将一位老人从家中护送到医院关怀中心。
老奶奶被Cooper和同事接上车时,回望了一眼住了一辈子的老房子,亲切地跟它道别:亲爱的,再见了……
当车行驶在路上时,Cooper趴到老奶奶耳边轻声问:“老太太,您还有什么未完成的心愿吗?我们尽力帮你实现。”
不曾想,这一句话似乎突然触动了老奶奶,她脸上露出喜悦的神情,顿了顿说:我好想,再看一次海。
于是他们立即调转车头,开往昆士兰一处美丽的海滩:Hervey Bay。
到达目的地后,Cooper和同事小心翼翼地将病床上的老人推到海边。
看着落日余晖,老奶奶没有任何伤感,反而喜悦得像个小孩。
“看到大海的一刹那,她整个人都精神起来,而且十分开心。”
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打开了心扉:“你知道吗?当年我跟我老公,就是因为喜欢这片海,搬到了这里,一住就是一辈子,自他走后,我再也没看过海。现在我也要走了,只想再来这看看,这里有我的年轻岁月、我的爱。”
听完这段话,Cooper和同事再也忍不住,当场就哭了出来。
Cooper突发奇想,他想让老人最后再感受一次海,于是跑回车上拿了一个塑料袋,装来海水,让老人最后一次感觉海水的温度、触感。
Cooper说:“当她的手伸进去的时候,我能看到她胸口在震动,心跳在加快,接着她重新躺好,闭上眼睛,手也不动了。”
我问她感觉如何,老人望着大海的方向说:“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再完美了。”
看到这里我第一次想到这样的问题:
其实世上很多人并未经历过青春一一中年一一老年这样的完整人生历程。
还有很多人虽然经历了完整的人生历程,却没有走过应该走过的自由觉知阶段。
一个人还未进入生命觉知的自由阶段时,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实在是一种遗憾。
一个人已经经历了自由的各个阶段后,而丝毫未觉知这些自由的存在,那就真是一种可惜了。
随着时间阶段性的转换升华,对生命觉知的老太太把自己融进了永恒的大海,最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空间只是现象,时间才是本质,能够感觉到时间了,我们就能感觉到美了;能够感觉时间在流逝,我们就抓住生命了。
人生只有在经历过曾经的虚无,和在虚无基础上产生的自由,才会最终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灵魂的丰富和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