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河回忆》
作者:杨廷付
黄龙山下的沙河,像条银带从温泉村牵出,绕过桃树村,漫过大庄段树,再穿过我村流向远方。八公里水路串起两岸的烟火,我们村正守在河湾,对岸荣春村的炊烟,常被河风送过来,混着水汽落在鼻尖。
记忆里的沙河总是清亮的。上午砍完晒柴,裤脚还沾着草屑,就和伙伴们扑到河边。水不深,能看见水底的细沙,小白鱼一群群游过,像撒在水里的银豆子。沙甲鱼藏在沙子里面,脚往沙里一踩,再轻轻一旋,沙粒簌簌分开,就能见着那圆滚滚的鱼背,赶紧伸手去捂,稍慢一点,它就钻回沙底不见了。最盼遇上鯰鱼,那鱼滑溜溜的,常藏在河边的泥土洞里,洞口泛着细泡,得耐着性子蹲守,等它探出脑袋时猛地伸手去抓。有次我盯着一个冒泡的洞口猛扑,反倒踩进烂泥里,半截裤腿都糊上了泥,河水凉丝丝地漫过脚踝,却笑得直不起腰。
河上的石板桥不知站了多少年,石板被磨得发亮,雨天踩上去得格外小心。夏天的桥下是天然的凉棚,午后总有老人坐在石墩上,摇着蒲扇讲古。我们坐在桥板上听古,听那些关于黄龙山下的传说,关于河水涨落的故事。偶尔抬眼,能看见孩子们在河里踩沙摸鱼,在水面上喊着打招呼,声音被水流带得晃晃悠悠。有鸭子从桥下钻过,惊起几只蜻蜓,翅膀在阳光下闪着蓝绿光。
后来到了1995年,村里修公路桥,那座老石板桥被拆了,磨得发亮的石板一块块被搬去当材料。拆桥那天,好多老人站在河边看了许久,手里的蒲扇摇得格外慢,那慢悠悠的节奏里,藏着对古桥说不出的依依不舍。
河水流过我村后,便悠悠地向远方去了。如今再看沙河,水势虽不如从前,河面上的公路桥车流不息,河底的细沙也渐渐少了,裸露的卵石透着几分疏落。对岸荣春村的房屋翻新了,却再难见孩子们在河里踩沙摸鱼的身影——没有了松软的河沙,那些藏在沙里水里的乐趣,也跟着旧时光一同沉了底。风过水面,带着熟悉的潮气,恍惚间,桥板上仿佛还坐着当年的我们,听着远去的故事,而那些溅起的水花、银亮的鱼群,都成了只能在记忆里打捞的碎片。
2025年7月21日
作者简介:杨廷付,男,汉族,出生于1966年1月,修水人。田间劳作间隙握笔,以粗粝手掌写乡土记忆,处女作初投报刊,字里行间浸着泥土味的文学梦。《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第二届“白鹭杯”金笔作家金笔诗人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