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诗《大暑志》
@拍照
云朵避开信号塔、电线、彩钢瓦、
才能拍出千堆雪被卷起
更何况,镜头瞄向
一棵泡桐、几声蝉嘶
民房散乱,点缀拖把、旧衣,几盆太阳花的
摇晃无法阻止
更多杂物的轰然挤入
黄金分割线一再向内倾斜
宁静的坍塌
来自一只橘猫的窜进
打破平衡----
我直到退出一个身位
才看清自己也是杂物的一部分
@你的黄昏也落在我这里
蝉在枝上融化,蝉嘶已逃出林间
擦掉落日
只需一根浅浅的地平线
你拉开印花的窗帘
放夜色进来
让绽放的百合朝阳般
照在竹席上
另外几株百合,不开花
只开叶片
当它们完成对花朵的重新命名
世界已被祝福:安静、美好,同在
@烈日当空
云山如镇纸,微风若驿差
天空换一种比大海更浓烈的蓝打开
我骑行在天空下面,人间被照亮
陷入一种虚无式的安静里
贝贝暑托班放学了,她藏在楼角的凉荫里
听不到,我身体里被晒出的鞭炮声
@把一朵云叫醒
我摘过棉花,一白到底的宁静里
藏着柔软的大灰狼和小白兔
我也剥过棉花,将籽粒从一团云中
雨水般剔除
我还穿过一朵云撑开的肥大裤子,背着军绿色书包
比贝贝还小的我,放学要一个人穿过田野与沟渠
@还是那颗桃子
这是真的
十年前的桃子
总比现在的桃子甜一些
是真的
用山溪洗过的桃子
总比自来水洗过的甜一些
真的
和你一起吃的桃子
总比一个人吃的甜一些
但桃子只有一个
而无数个我们奔赴到此刻
如潭影,返照的空间已无法触及
诗评:在日常褶皱里,打捞诗意与生命哲思
组诗《大暑志》以大暑为时间锚点,将镜头对准日常风物、平凡场景,在细腻的观察与独特的感知中,编织出充满烟火气又饱含哲思的诗意网,让大暑的炽热与生活的幽微、生命的感悟交融共响。
一、《拍照》:日常秩序的解构与自我审视
开篇聚焦 “拍照” 行为,云朵需避开现代文明符号(信号塔、电线等 ),才能呈现 “千堆雪” 般诗意,暗示自然与现代秩序的博弈。镜头转向泡桐、蝉嘶,却被民房杂物闯入,黄金分割线倾斜,宁静坍塌于橘猫窜动 —— 日常的混乱打破构图 “完美”,直至诗人退身发现 “自己也是杂物的一部分”,完成对自我的审视:在繁杂世界里,个体亦难逃离被 “异化” 为 “杂物” 的处境,以小见大,将拍照的视觉冲突升华为对存在状态的叩问。
二、《你的黄昏也落在我这里》:时空共情与生命重构
蝉嘶逃出林间、落日被地平线擦落,勾勒大暑黄昏的独特质地。“你拉窗帘放夜色” 与 “百合朝阳般照竹席” ,在时空交错中营造温暖共情场。不开花的百合 “开叶片” 并 “重新命名花朵”,以植物的生长隐喻打破常规认知,完成对 “美好” 的重构。当世界被 “安静、美好,同在” 祝福,日常细节(窗帘、百合、竹席 )化作情感与哲思的载体,传递出跨越个体的诗意联结。
三、《烈日当空》:宏大与微观的诗意共振
“云山如镇纸,微风若驿差” ,以奇妙比喻构建宏大又灵动的天空图景,浓烈的蓝与 “虚无式安静” 形成张力。骑行人间的 “我” 与藏在凉荫的贝贝并置,“身体里被晒出的鞭炮声” ,将烈日灼身的体感转化为听觉化、具冲击力的意象,宏大天空下,个体的细微情绪(燥热、对孩童安然的触动 )被放大,展现日常场景里宏大与微观交织的诗意。
四、《把一朵云叫醒》:童年回溯与生命叠影
借 “摘棉花、剥棉花、穿云般裤子” 的童年记忆,把棉花与 “云” 诗意勾连,“柔软的大灰狼和小白兔” 为棉花(云 )注入童话色彩。从 “比贝贝还小的我” 到当下视角,童年与现实叠影,穿过田野沟渠的放学路,既是对童真的回溯,也暗含成长中个体与自然、过去与当下的生命对话,让日常劳作与童年片段成为诗意的溯源地。
五、《还是那颗桃子》:味觉记忆与时间哲思
以 “桃子” 为情感与记忆载体,“十年前”“山溪洗”“和你一起吃” ,从时间、环境、人际维度,把味觉体验升华为情感符号 —— 桃子之 “甜” 锚定的是往昔美好、自然本真与亲密联结。末句 “无数个我们奔赴到此刻,如潭影难触及” ,将个体经验拓展到时间洪流中,在桃子的甜与现实的 “无法触及” 间,咀嚼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生命哲思,让日常吃食承载起厚重的情感与哲学重量。
组诗以 “大暑” 为隐线,在拍照、黄昏、烈日、云朵、桃子这些日常切片里,嵌入对存在、共情、成长、时间的思考,用细腻的感知、新奇的比喻与独特的意象联结,让平凡生活绽放出诗意的光芒,也让读者在熟悉的日常里,撞见被忽略的生命真意,是一组扎根生活又极具艺术穿透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