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铁成(湖南)
【南吕•一枝花】兰秋逸怀
兰秋芳气飘,暑热威犹峭。清风梳四宇,夏荷百叠韶。原野昭昭,万象含精奥,山川诗兴饶。看云鹏振翼搅风飙,听波间赤蟒搏浪潦。
【梁州第七】边笳鼓催忠若火,耳壕磨膊若鲸鳌。枪痕镌骨疼难道。老山绕雾,血溅征袍;险途命吊,始脱征袍。粤海儒贾弄浪高,(剑淬十年)瘦如狗岭杜鹃凋。(沙碛风号)一群鸿儒几惊涛。(唯吾白丁)未凋,耐考,霜痕刻透经纶脑。局收化启新灶,锦卷诗成利赖标,笑对今朝。

【尾】兰风送暖添欢笑,岁月凝香化瑞韶。沃野葱茏乐未消。心怀劫后余骄,身寄画郊。这逸怀,要共千秋同表。

易铁成的《兰秋逸怀》是一首以【南吕•一枝花】套曲形式创作的散曲作品,兼具豪放与婉约之气,通过自然意象与人生哲思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时代、历史的深沉感慨与豁达胸襟。以下从艺术特色、思想内涵及语言风格三方面评述:
一、艺术特色:意象雄浑,时空交织
自然意象的磅礴与细腻
上阕以“兰秋”“清风”“夏荷”“云鹏”“赤蟒”等意象构建秋日图景,既有“暑热威犹峭”的夏秋交替之态,又有“云鹏振翼”“赤蟒搏浪”的壮阔动态,形成视觉与听觉的立体交响。下阕转入历史回忆,“老山绕雾”“血溅征袍”“沙碛风号”等意象则苍凉悲壮,时空跨度极大,从南国粤海到边塞沙碛,展现作者的人生阅历。
套曲结构的张力
【一枝花】的铺陈与【梁州第七】的转折形成强烈对比:前者写景抒怀,后者叙事言志。【梁州第七】中“边笳鼓催”“枪痕镌骨”等句极具画面感,而“剑淬十年”“沙碛风号”以简练典故浓缩沧桑,体现散曲“以少胜多”的特点。【尾】则回归平和,首尾呼应,结构圆融。
二、思想内涵:家国情怀与个人超脱
历史记忆的淬炼
作品暗含对战争(如“老山绕雾”“血溅征袍”)与商海沉浮(“粤海儒贾弄浪高”)的反思。“瘦如狗岭杜鹃凋”以杜鹃啼血喻奋斗者的牺牲,“唯吾白丁未凋”则凸显作者历经磨难后的坚韧。这种“劫后余骄”的笔调,传递出对苦难的超越性态度。
豁达的人生观
【尾】“兰风送暖”“沃野葱茏”象征新生与希望,“心怀劫后余骄”直抒胸臆,将个人命运与自然永恒并置(“共千秋同表”),体现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意蕴。全曲在苍凉中见昂扬,符合传统文人“悲而不伤”的美学追求。
三、语言风格:刚柔并济,雅俗相融
文白杂糅的张力
既有“暑热威犹峭”“诗兴饶”的典雅,亦有“瘦如狗岭”“耐考”的俚俗,贴合散曲“本色当行”的传统。如“剑淬十年”化用“十年磨一剑”典故,而“笑对今朝”则口语化,形成语言节奏的顿挫。
修辞的巧思
比喻(“膊若鲸鳌”“瘦如狗岭”)、对仗(“清风梳四宇,夏荷百叠韶”)与夸张(“万象含精奥”)并用,强化了抒情力度。“局收化启新灶”一句尤为精妙,以“灶”喻时代新局,兼具烟火气与象征性。
总评
此曲以秋兰为引,实则写尽人生百态,既有边塞诗的壮烈,又有田园诗的恬淡。作者借散曲的灵活性,将个人记忆升华为普遍的生命体验,语言凝练而意象丰赡,堪称当代旧体诗词创作中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