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让低保回归“保基本”的本义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近几年来,国家在保障民生的政策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社保、医保、低保件件关乎民生福祉的“暖心工程”,是层出不穷,这其中尤为对身患重疾及家庭困难的“低保”资助,无疑是“雪中送炭”,为他们点亮心中的希望之光。
不过,对于国家这项专门的帮扶资助,却在一些地方被扭曲践踏,有的官员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友或非资助对象谋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千古名句描绘出了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残酷景象。而在当今社会,本应是雪中送炭的低保政策,却出现了有钱人或有权人却吃低保的怪象,这无疑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公然挑衅。
低保制度,是国家为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而设立的一项重要社会保障制度。它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那些身处困境的人照亮前行的道路;又似寒冬里的一件棉衣,给贫困者带来温暖与希望。这项制度的初衷,是让真正有需要的人能够得到帮助,维持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然而,部分有钱人却利用各种手段混入低保队伍,将本应属于穷人的救命钱据为己有。
有钱人吃低保,暴露出了诸多严重问题。首先是道德层面的沦丧。这些人明明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维持生活,却为了贪图小利,不惜违背道德底线,骗取国家的低保金。他们的行为,就像蛀虫一样,侵蚀着社会的道德根基,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当社会中出现这种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现象时,会引发不良的示范效应,让更多人对道德规范产生漠视,导致社会风气恶化。
其次,这一现象反映出低保审核机制存在漏洞。在低保申请和审核过程中,本应有严格的程序和标准来确保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但现实中,一些审核人员玩忽职守,没有认真核实申请人的真实经济状况,或者被金钱、人情等因素所左右,使得有钱人有机可乘。这种审核机制的不严谨,不仅让国家的资金遭受损失,也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救助,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
再者,有钱人吃低保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而低保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一环。当有钱人侵占了低保资源,真正的贫困者就会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他们可能因为得不到必要的救助而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甚至可能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这种不公平的资源分配,会引发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了杜绝有钱人吃低保的现象,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方面,要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明白诚信和公平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完善低保审核机制,加强对审核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申请人的经济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的核实,提高审核的准确性和效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大家庭中,应该共同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莫让低保成为有钱人的 “盛宴”,让每一份救助金都能真正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让社会的温暖照亮每一个角落。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人民才能更加幸福、安康。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