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拆线那天,程默收到了快递。纸箱很旧,边缘磨得发毛,胶带上还沾着面粉——母亲包饺子时总把胶带卷放在面粉袋旁。
"你爸让寄的。"视频里,母亲擦拭着饺子盘,"说是没用的旧东西。"
程默用美工刀划开封口,灰尘扬起,让他打了个喷嚏。箱子里整齐码着二十多本素描本,最上面那本扉页写着"陈建国,1978年"——父亲的名字,那时他比程默现在还小两岁。
"爸会画画?"程默手指发颤,拨通视频。
父亲的脸出现在屏幕上,手术后消瘦不少,但精神很好:"年轻时候瞎画的。"他眼神躲闪,"不值一看。"
程默翻开第一本。铅笔线条勾勒出七十年代的县城:供销社排队的人群,河堤上读书的青年,牛车旁抽烟的老农。画风质朴却充满生命力,完全不像出自那个刻板的小学教师之手。
"这张..."程默指着一幅未完成的肖像,画中少女眉眼温柔。
父亲突然红了耳根:"你妈年轻时。"他顿了顿,"那时候我在文化馆学画,后来...有了你,得养家。"
程默胸口发紧。他想起父亲总说"艺术不能当饭吃",想起书架上那些被翻烂的美术教材,想起每次他抱怨工作父亲就沉默抽烟的样子。
"为什么不告诉我?"
"告诉你什么?"父亲的声音突然哽咽,"告诉你我多后悔?还是告诉你总有一天你也会放弃?"
视频两端陷入沉默。程默看见父亲身后的墙上,挂着他寄回去的获奖照片——那个天桥下洗头的农民工,在父亲卧室里获得了永久居留权。
"爸,"程默突然说,"下个月我要去拍西北的废弃农场,你要不要..."
"我晕车。"父亲打断他,却悄悄抹了把眼睛,"多寄点照片回来。"
挂掉电话,程默发现许晓雯站在工作室门口,手里攥着个烫金信封。
"国际绘本展邀请函。"她声音发飘,"瑞士卢加诺...他们想展《迷途之光》。"
程默冲过去抱住她,却被她手里的另一张纸硌到——某4A广告公司的offer,年薪是他现在收入的十倍。
"什么时候的事?"许晓雯挣脱他的怀抱。
"上周面试的。"程默搓着手指,"我还没决定..."
许晓雯把邀请函塞进抽屉:"你应该去。我们...需要那笔钱。"
那天晚上,程默梦见自己回到小时候。父亲在批改作业,他趴在地上画画。醒来时枕头是湿的,许晓雯的位置空着,画室传来纸张撕裂的声音。
程默光脚走到画室门口。许晓雯背对着门,正把一张画稿撕成碎片。地上已经堆了小山般的纸屑,每一片都能看出是发光猫的变体——她新绘本的主角。
"第三十七稿。"许晓雯突然开口,没转身,"还是不对。"
程默蹲下身,捡起一块碎片:"编辑不满意?"
"是我。"许晓雯肩膀颤抖,"我画不出更好的了...他们期待另一个《迷途之光》,可我..."
程默从背后抱住她,发现她瘦得能摸到肩胛骨。获奖后这半年,他们接了太多商业项目,许晓雯已经三个月没画出满意的原创作品。
"我们休息一段时间吧。"程默吻她的泪痣,"去旅行,就像..."
"就像失业时那样?"许晓雯苦笑,"程默,我们现在有房租、账单、你的相机分期..."
程默想起那份offer。公司艺术总监说得很明白:他们看中的是他拍汽车广告的经验,不是那些"阴暗的边缘人照片"。
第二天清晨,程默穿上唯一一套西装去4A公司签约。地铁玻璃映出他的样子:像个蹩脚的模仿者。经过工作室楼下时,他看见许晓雯在窗台给多肉浇水,阳光穿过她的白裙子,像幅失焦的照片。
签约前最后一刻,程默借口上洗手间,却拐进了消防通道。他颤抖着拨通许晓雯的电话:"如果我拒绝这份工作..."
"你会后悔。"许晓雯的声音异常清晰,"我也会。"
程默盯着安全出口的绿色标志:"但那些照片..."
"我们可以自己拍。"许晓雯突然提高音量,"记得你说过的'重生之地'计划吗?"
程默想起父亲寄来的素描本,想起那幅未完成的少女肖像。他冲出大楼时,西装外套挂在了门把手上,但他没回头捡。
工作室里,许晓雯已经收拾好两个背包。墙上地图贴满彩色图钉,从北京到兰州,沿着铁路线向西延伸。
"我算过了,"她眼睛发亮,"我们的积蓄够支撑半年。半年后..."
"半年后总会有办法。"程默翻出父亲寄来的素描本,"你看这个。"
许晓雯抚过那些发黄的纸页:"你爸..."
"他让我多寄照片回去。"程默翻开空白页,"我们可以做本画册,就叫..."
"《父亲的远方》。"许晓雯接话,泪痣在阳光下像颗小星星。
一个月后,北京西站。程默调试新买的二手镜头,许晓雯核对车票信息。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人群中——父亲提着保温桶,额头全是汗珠。
"羊肉馅饺子。"父亲把保温桶塞给程默,"路上吃。"
程默喉咙发紧:"爸,你不是晕车..."
"我坐高铁回去。"父亲掏出一本崭新的素描本,"这个...路上画。"
列车启动时,程默看见父亲站在月台上,逐渐变小,最后成为一个黑点,就像那些他拍过的远方城市里,微不足道却顽强存在的光亮。
许晓雯靠在他肩上睡着了,手里攥着刚画的速写:站台上的父亲,正在翻开素描本的第一页。
窗外,风景飞驰而过。程默想起辞职那天的键盘碎片,想起地下室的霉味,想起便利店凌晨两点的灯光。那些说不清的失落、道不明白的难过,如今都化作铁轨的节奏,带他们驶向未知却不再恐惧的远方。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