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看不厌的武汉中南路切片
文/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人员
诵/云中鹤
在城市发展的宏大叙事里,武汉新城正以独特景致,书写让人百看不厌的篇章,恰似两幅奇妙图景,从不同维度诉说建设者的初心与城市生长的哲思。
一、掌心筑梦:自然与建设的艺术交响
在广袤天地间,那从大地深处生长出的巨手景观,如武汉新城建设的诗意隐喻。《中华建设》杂志社社长柯善北深耕建设领域的身影,与这景观奇妙呼应——他同无数建设者一道,以对行业的热爱为骨、创新探索为血,在城市发展长卷“造景” 。
这双巨手扎根山峦环抱处,四季换装:春日繁花如星芒点缀,夏日草木赋予生机,秋日金红晕染静美,冬日银装覆上肃穆。它由艺术巧思与自然禀赋交融而生,是人类智慧对山河的温柔叩问。于艺术,打破常规,让 “路” 不只是通行轨迹,更是自然与人文对话的脐带;于文化,承载地域记忆,把土地故事攥在掌心向外传递。
当摄影爱好者追逐光影定格巨手神韵,当游客踏上掌心之路触摸震撼,这景观便成撬动经济的支点,激活周边文旅脉络,让山水间的艺术滋养一方。柯善北以平台为桥,恰似巨手托举通途,引众人看见 “建设” 里的山河浪漫与发展可能,为武汉新城添注自然人文交融的活力。
二、中南路拼图:城市生长的理想刻度
武汉中南路的天际线,藏着新城建设者的理想拼图。创作者以镜头为笔、“新城市理念” 为墨,勾勒对未来的期许,如同柯善北深耕行业时,对 “建设赋能城市” 的执着。
两栋建筑似沉默卫士,夹道守护地下通道,玻璃幕墙反射云卷云舒,将天空情绪揉进城市肌理。这里每寸规划,都回应 “人与自然共生” 命题:保留的绿化空间,是钢筋丛林的呼吸孔,让四季绿意成建筑生动软装;合理布局的地下通道,疏通城市 “毛细血管”,织就高效生活网。
这不是简单建筑堆叠,而是 “理想落地” 的修行。从拍摄记录到打磨构思,创作者把对城市功能、生态、人文的思考,浇筑进线条里。正如柯善北以平台缝合城市发展与居民幸福缝隙,中南路循着理念生长,将成武汉新城新名片——既有现代建筑硬朗,又揣自然人文温度。
路过的人会读懂:城市建设终极答案,不在天际线高度,而在 “人、建筑、自然共生” 深度,这也是柯善北们深耕建设领域探寻的发展真意,让武汉新城每一眼凝望,都成对理想城市的深情阅读,百看不厌,因它藏着建设者的拳拳初心与城市生长的无限可能。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