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供稿审核林耀平先生
我在侗情水庄听侗族大歌
作者:杨权利
这天,我带着一种美好、甚至是好奇的心情,想迫不及待地尽早走进那神往的“侗情水庄”。
这座隐匿于桂林市象山区的一个旅游景点,当你想要迈进这仿若一本生动的侗文化典籍,静静等待着游客去翻阅神密之所,当友人向我发出诚挚邀请时,我的内心便种下了一颗期待的种子。
此前听闻的关于此地的人文风貌、侗家习俗和独特文化,犹如丝丝春雨,滋润着这颗种子,让它在我心中生根发芽,使我对这片充满神秘的地方满怀热望,渴望亲身领略其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尤其是那动人心弦的歌声之美。
我驾车缓缓驶入大门,停车场内早已被数十辆旅游大巴车占据得满满当当。我在停车场中兜兜转转许久,才好不容易在一个角落觅得一处停车位。
下车后,不远处的门口,一长遛身着鲜艳侗族服饰的姑娘笑盈盈地站在那里,手中端着酒杯,那隆重的拦门酒、敬客礼仪式让人心生敬畏。同行的同学夫妇俩面对此景,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他们既不熟悉对歌,又不善饮酒水,而按照传统习俗,对不了歌、喝不了酒是难以迈进这道门的。幸好我平时在类似场合比较留意他人的应对之策,于是壮着胆子用侗话唱了两句:“xiaol doux miegs lail aol kaos lanc menc eih zail dah, Yaoc jaix oc ngah nengx benh xiangv janl bags kaos xiaol.(美丽的姑娘端着酒杯把客迎,我傻哥哥不会对歌只会把酒饮)”。那几位姑娘听闻后,脸上满是惊讶之色。其中一位本地的侗族姑娘见我唱完歌,干脆利落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她小声对身旁同伴说:“这老哥会唱侗歌,我们不是他的对手,赶紧放行。”哈哈,其实她们不知道,我这只是“现炒现卖”罢了,是勉强应付的了。
身处异乡,听到这群姑娘熟悉的乡音,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我情不自禁地与她们聊了起来,几句轻松的玩笑话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切与温馨。
走进侗文化博物馆,各类展品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散发着迷人的光芒。鼓楼和风雨桥模型精致逼真,仿佛将侗家建筑的神韵完美地呈现在眼前;侗族服饰展览色彩斑斓,每一件服饰都像是一部织绣的史书,记录着侗族妇女的智慧与心血;生产生活用具展示区则像一个时光隧道,让人得以窥探侗族人民辛勤劳作的往昔岁月。
然而,在这众多的精彩之中,我的心却始终被即将听到的侗族大歌所牵引,如同一只迷失方向的飞鸟,急切地寻找着那片属于它的音乐天空。终于,我和游客们来到侗族大歌表演厅,眼前的台上是五位穿着盛装的侗族姑娘,此时,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所有人都在静静等待着那震撼心灵的时刻。台上站着的侗族姑娘,随着领唱的歌声悠扬响起,整个世界仿佛瞬间被点亮,音清脆明亮,宛如清晨穿透薄雾的第一缕阳光,瞬间划破了寂静的空间。
紧接着,其他声部的歌喉如潺潺流水般缓缓汇入,不同的音符相互交织、缠绕,却又层次分明,和谐得如同大自然精心谱写的乐章。有的声部如低沉的山谷回响,沉稳而有力,为整首歌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的声部似灵动的鸟鸣,婉转清脆,在高音区翩翩起舞;还有的声部仿若轻柔的微风拂过琴弦,丝丝入扣,为整个合唱增添了细腻的情感。
演唱者们的表情庄重而肃穆,眼神中透露出对民族文化深深的敬畏与热爱。他们微微闭着双眼,身体随着节奏轻轻晃动,仿佛已与歌声融为一体。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每一次轻轻的呼吸调整,都在诠释着他们对侗族大歌的虔诚与执着。
他们用歌声讲述着侗族古老的传说,从祖先开天辟地的英勇事迹,到侗族人在山水间繁衍生息的动人故事;描绘着侗族人民的生活画卷,那田间辛勤劳作的身影,鼓楼前热闹欢庆的场景,以及月光下男女对歌传情的浪漫画面。
我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完全沉浸在这美妙的歌声之中。歌声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过我的心田,洗净了心灵的尘埃;又似一阵春风,轻轻拂过我的灵魂,唤醒了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歌声里,我看到了侗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他们感恩大自然的馈赠,用歌声与山川河流对话;感受到了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无论面对何种困难,他们都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用歌声驱散阴霾,迎接希望的曙光。
这歌声,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更是侗族文化的灵魂所在。它承载着侗族人民数千年的历史记忆,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一代又一代侗族人紧密相连。它是侗族人民在漫长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每一个音符、每一种唱法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侗族大歌”将民族的文化、习俗、价值观代代传承,使侗族的独特魅力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值得一提的是,“侗族大歌”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已经从偏远的侗乡走向了世界舞台,甚至唱到了法国巴黎歌剧院,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机会领略到这来自东方的天籁之音。
当歌声渐渐落下帷幕,我依然沉浸在那余音绕梁的美妙感觉之中,无法自拔。这次在“侗情水庄”聆听侗族大歌的经历,宛如一场奇幻的梦境,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侗族人民的精神瑰宝,更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传承和保护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责任,让这来自天籁的歌声,永远在世间回荡,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它的无穷魅力,感受到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由衷地期待着,“侗族大歌”能够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跨越地域与文化的界限,将侗族文化的火种播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这古老而神奇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桂林都市文艺社机构
社长:林耀平
终身荣誉社长:黄家城(桂林都市文学社总社社长)
荣誉社长:黄蓓蓓 文长海 韦天喜 江开华
副社长:李运德 孙炎宏 李席林 杨爱国 桂太平 加阅 董芝 张学超 王庆福 肖永传 韦天喜 唐奇芳 李文涛 赵荣新 隆光诚 廖家驹
顾问:蒋官军 周卡宁 雅兰 赵淬 王学志 随风 廖明东 胡自立 唐祥玉 祁培成 周牧游
执行总编兼审稿:胡桂芹(韵芘胡桂芹)
主播副社长:虹 宁卫 清风
主播顾问兼文学顾问:虹 清风 伊岚 山谷幽兰 紫燕 心太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