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重组)
孔圣三拜
——山东游之曲阜
文//徐志忠(辽宁)
骄阳似火
热浪翻卷
朝拜三孔
还我心愿
晨钟八点
孔庙门前
开城仪式
隆重威严
词赋振憾
官宦朝拜
宫兵侍女
歌舞蹁跹
观大成殿
拜圣人像
游人如炽
秩序井然
好一个
2744年孔圣人诞
孔庙孔府孔林
圣人故里尼山
世界级遗产
中华文化源
警世言
经典篇
央央学子竞争先
古柏参天
世纪故园
要问
华夏古文明的见证
且看
全球遍布孔子学院
改写于2025、7、25、晨
古韵今风里的文化朝圣——评徐志忠《孔圣三拜——山东游之曲阜》
徐志忠的《孔圣三拜》以纪游为骨、抒情为魂,在骄阳暑热的实景与千年文脉的虚境交织中,完成了一场对孔子故里的文化朝拜。全诗循着“赴约—观礼—溯源—展望”的脉络,将个人情愫与文化厚重巧妙融合,字里行间满是对中华文明根脉的敬畏与礼赞。
诗歌开篇以“骄阳似火”“热浪翻卷”起笔,用直白的暑热描写反衬“还我心愿”的虔诚,实景与心境的对比,让这场朝圣更显真挚。“晨钟八点”“开城仪式”的细节刻画,则如镜头推拉,将“词赋振憾”“歌舞蹁跹”的古礼场景鲜活铺展,“隆重威严”四字既写仪式之盛,更暗合孔子思想中“礼”的庄重内核,历史的氛围感在具象描写中自然流淌。
中段聚焦“三孔”核心场景,“观大成殿”“拜圣人像”的实景与“游人如炽”“秩序井然”的群像交织,既见当下对圣人的追慕,又以“2744年孔圣人诞”的数字标注,将个体朝拜置于千年时光维度中,让“心愿”升华为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而“孔庙孔府孔林”“尼山”的列举,并非简单的景观罗列,而是以“世界级遗产”“中华文化源”点睛,点出曲阜作为文明根脉的分量,意象由实入虚,情感由个人推向民族文化认同。
结尾“经典篇”“孔子学院”的落笔尤为精妙,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