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姥爷,快借芭蕉扇去呀”(散记)——新疆行之火焰山》有感
天 琮

读完二月梅的《“姥爷,快借芭蕉扇去呀”(散记)——新疆行之火焰山》,宛如亲身开启了一场奇妙的火焰山之旅,心中满是对这片神奇土地的惊叹,以及对作者精妙笔触的由衷赞赏。

一、神话引航,勾起向往
文章开篇巧妙援引《西游记》中火焰山“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铜头铁身也会化”的经典描述,瞬间唤醒读者共有的文化记忆,那是儿时对奇幻世界的无限遐想。而“沙子能烫熟鸡蛋”的现实传闻,又为这份想象增添了几分真实色彩,自然地引出作者“多年来想去实地一探究竟”的强烈向往。以火焰山的故事切入,成功勾起读者对神话与现实交织的好奇,为这场文字之旅奠定了充满期待的基调。
二、酷热绘景,身临其境
作者采用“先扬后抑”的铺垫手法,使得后续对火焰山的“抵达”更具冲击力。当车轮缓缓碾进吐鲁番盆地,细腻逼真的环境描写如同一幅炽热的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车窗外,戈壁的惨白与火焰山的灼灼赤色形成鲜明对照,“未及下车,滚烫的热浪已隔着玻璃迎面扑来”“车门刚开一条缝,一股滚烫的气浪便十分凶猛地灌了进来”,这些生动的语句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火焰山酷热的威力。对人物状态的刻画更是栩栩如生,“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刚从额头渗出就被蒸发,留下一层白花花的盐渍”,使人仿佛亲眼目睹作者一行人在酷热中那狼狈却又无比真实的模样。如此全方位、多层次地对酷热进行描绘,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深刻领略到火焰山独特的气候特点。

三、神话现实,妙趣横生
与此同时,作者巧妙地将神话传说与现实场景相互融合,为火焰山增添了神秘而浪漫的色彩。从导游的讲述中,火焰山宛如一条凝固的火龙,它与库木塔格沙漠的奇妙界限,仿若神话场景再现,“孙悟空打翻炼丹炉”的传说,更是让这座山充满奇幻魅力。10岁小外孙女“碎花裙蔫蔫地贴在背上”,吐槽“冰棍化得比我吃的还快”,最后蹦出一句“姥爷,快借芭蕉扇去呀,再不然我要变成烤红薯啦”。这般童言无忌的调侃,既巧妙呼应了《西游记》的典故,为酷热的旅途增添了几分轻松愉悦的氛围,又让读者仿佛能真切看到那个汗涔涔却依旧俏皮可爱的小姑娘,感受到祖孙间浓浓的温情。这瞬间拉近了读者与神话的距离,使现实与想象在这片炽热的土地上完美交织,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不断穿梭于神话与现实之间,趣味盎然。
四、冷热对比,奇幻地宫
文章在描写火焰山地表酷热后,笔锋一转,将地宫的阴凉呈现出来,形成强烈对比。从酷热到阴凉的过渡自然流畅,对地宫内部的描写更是奇幻精彩。壁画上孙悟空的金箍棒仿佛要腾起焰苗,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似能扇出风来;模拟的“炼丹炉”云雾缭绕,蜡像栩栩如生,让读者仿若置身于《西游记》的奇妙世界,充分感受到作者对细节的敏锐捕捉和生动描绘能力。
五、文化深思,人生启迪
作者在描绘火焰山的过程中,并未仅仅停留于景色的展现,而是深入挖掘自然与文化的关联,引发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使文章立意得到升华。火焰山独特的气候孕育了甜蜜的瓜果和伟大的坎儿井,成为神话传说的现实依托,作者敏锐地指出文化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生根发芽。进而由景及人,感悟到人生如同火焰山的酷热,困境能让人认清自我,只有在极致中站稳,才是真正的生活。这种深刻的感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六、律诗收尾,韵味悠长
文章结尾的五言律诗为这场旅行画上了诗意的句号。它不仅高度概括了火焰山的特点,融入神话元素,更增添了文章的文学韵味,使整个阅读体验丰富而深刻。
这篇文章通过生动描写、巧妙融合神话与现实、丰富的叙述视角、深刻的文化感悟以及清晰的结构,带领读者领略了火焰山的独特魅力。它让我们明白,每一处自然景观背后都可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感悟。
2025年7月25日/乙巳六月初一

作者简介: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处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称号。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