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新韵,阳新华章
图/柯善北/《中华建设》杂志社长
文/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诵/云中鹤
当《中华建设》杂志社的柯善北社长,踏上阔别已久的湖北阳新县城故土,他的目光被城东新区的崭新风貌所深深吸引。那一刻,他迅速拿起手中的镜头,定格下这令他心潮澎湃的一幕。那一张张照片,不仅承载着他对家乡的眷恋,更映照出阳新城东新区从往昔到今朝的华丽蝶变。
回溯过往,阳新老城区在有限的12平方公里土地上,承载着20万人口的生活,发展空间的捉襟见肘,如同禁锢城市腾飞的枷锁 ,城镇化率也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然而,阳新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2011年毅然吹响了城东新区建设的号角,为这座城市的未来描绘出一幅宏伟蓝图。
起步阶段,城东新区便展现出高瞻远瞩的规划理念。2008年,《阳新县县城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编制,2010年获政府批复实施 。2013年8月,阳新城东新区与综合管理区、国营综合农场合署办公,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推动新区建设。
建设征程并非坦途,新区干群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直面重重困难。征地拆迁、控违拆违、矛盾协调等工作,他们全过程、全天候坚守岗位。仅在2018年,就完成征地1800余亩,征收房屋180栋,协调矛盾500余起 ,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为新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在城东新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令人惊叹的繁华图景。从空中俯瞰,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彰显着城市发展的蓬勃生机。在这高楼林立间,莲花湖静静流淌,波光粼粼的湖面与周边的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灵动的城市画卷。
城东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堪称卓越。“四纵六横两桥”的网格化公路主骨架已然建成,莲花湖一桥、二桥飞架南北,畅通了城市的脉络,让居民出行更加便捷,也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更是亮点纷呈。投资13亿元打造的教育城,涵盖了从幼儿到高中的全学段教育资源,阳新一中、富川中学等名校错落分布,为全县学子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吸引着众多家庭在此安家落户 。总投资14亿元的卫生城,汇聚了阳新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先进的设备与专业的团队,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此外,市民之家、文化馆、图书馆、园博园、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设施也相继投入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生态环境打造上,城东新区同样不遗余力。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里新增了众多城市“口袋公园”,如马蹄湖公园、明月湾公园等 。建成区绿地面积不断增长,绿化覆盖率高达41.88%,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达12.39平方米 。漫步在新区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清新的空气让人身心愉悦。
商贸服务业的繁荣,更是为城东新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新天地商业街、城东一品亿达公馆商业街等四大商贸中心,总体量达30.5万平方米,汇聚了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融合购物、餐饮、娱乐等多元业态,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物流产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三通一达”工业园成为阳新县首屈一指的快递分拣中心,年转运快递商品数量高达4.8亿件 ,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兴产业如光伏发电项目、恒屹综合农业种植项目等纷纷落地,推动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城东新区的建设,意义深远而重大。它不仅拓展了阳新城市的发展空间,提升了城市的承载能力,让更多的人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还极大地推动了阳新的城镇化进程,缩小了与全省城镇化水平的差距,成为阳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样板。
从一片有待开发的土地,到如今充满魅力与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城东新区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奋斗的足迹,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心血与汗水。它是阳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实践,更是这座城市迈向未来的希望之光。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城东新区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成为镶嵌在荆楚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