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084

执 勤
王汉元

鲁山脚下—原山东第一机械修配厂(军工大二企业,九七六厂全貌)
一九七六年,是一个不平静的年份,一月八日周恩来总理、七月六日朱德委员长,九月九日伟大领袖毛主席相继离开了我们。举国上下万分悲痛。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地震造成了四十多万人的伤亡和无数财产的毁损。地震发生后,毛主席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在集举国之力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同时,领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开展了抗震和防震工作。各级各部门都抽调精干人员,成立了抗震防震专门机构,我厂也成立了防震办公室。记的是地震发生后第三天的早晨,刚走进动力科办公室,科长王光亮就朝我走来,我当时任该科统计员兼团支部书记。

(作者组织团员青年在动力科车工大工房东侧小河边,义务清洗棉纱等物品留念)
他是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并立下战功,受人们尊崇的老兵,中等身材,作风正派,说话开门见山,工作雷厉风行,举止言行一派军人的风度,他对我说:汉元,现阶段厂里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保质保量完成军品任务的同时,做好防震工作,为此厂对单身职工采取的防震措施,就是在居住相对集中的区域,在室外的开阔地带统一搭建多个防震棚,供晚上单身职工集中住宿。以保证夜间发生地震时职工的安全。因为我厂在"马场"(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家在此养马得名),及周边区域居住着一千多名单身职工,为此厂里决定这里再增设一个防震值勤点,以提高防震预警的速度和效率。该执勒点设在主要用于安置我科单身职工,俗称"夹皮沟″宿舍区南侧小山坡上的防震棚里,因此值班人员由我科选派,该项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经我科和厂防震办商定,决定选派你和祁为义、赵万兴三名同志组成执勤小组,由你担任组长,你的任期为一个月。值勤点配备高射机枪一梃、半自动步枪两支和子弹若干发。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在接到
厂防震办的命令后,立即用高射机枪对空连续射击,以枪声为信号通知在马场及周边区域居住的单身职工,以及听到枪声的所有职工及家属、附近的村民,立即从宿舍、工房、山洞、高压线下等危险地方撤离到安全区域。确保做到“令行枪响”。同时还要做好所辖区域,主要是对“池埠”双职工家属区,自己所搭建的防震棚内用电用火的安全检查。我们3人都表示决不辜负重托,保证完成执勤任务。随后我们到厂武装部办理相关手续,领出高射机枪一梃、半自动步枪两支和子弹若干发。并将武器和弹药运送到执勤点—夾皮沟南侧主要用于动力科单身职工住宿的防震棚里面。
该防震棚的具体位置在“夹皮沟”通往二食堂崎岖山路的中段,而后顺山坡向上爬二十几米较为平坦的山凹处。防震棚用解放牌货车封车厢的蓬布搭建,撑蓬布的架子用废钢菅和三角铁焊接而成,座西朝东,几块蓬布连接起来有几百平方米的靣积,执勤点就设在棚里靣靠近西南角的位置,我们在架设好高射机枪并进行实弹射击演习后,在机枪和子弹葙的四周,划定了一块4X4米的地方,将几根一米多长的铁管固定在四个角上,再用绳子环绕几圈就萛是警戒区了,又找来一块小黑板放在警戒区的进出口,并写上一一非执勤人员不准进入警戒区的警示,然后我们三人开了个小会,制定了从现在起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班、三班制运行,交接班要签字、吃住都不应离开值勤点等制度。当下午六点,连接厂防震办的电话接通后,我们就桉照排好的班次,正式上岗执勤了。

(作者和战友在高射机枪旁留念)
待一切就序后,我走出防震棚放眼望去,只见四周群山连绵、林海莽莽,沟壑纵横、满目青萃、在晚霞的辉映下,西面远处那巍巍的鲁山主峰一日观峰(鲁山系山东第四高峰。是沂、弥、沭、孝母河的发源地)更是险峻多姿。

(鲁山之巅一一日观峰)
防震棚的东南面是“马场”,这里建有单身职工的大食堂(简称二食堂)、职工图书馆阅览室、乒乓球活动室、开水炉房,它的周边是“西伯利亚”、“夹皮沟”等宿舍区,这些区域居住着我厂一千多名单身职工。从马场到厂部的大道是贯穿厂区东西走向的主要道路,也是国营鲁山林场从场部到205国道的必经之路。路两旁的杨树树干挺立、树冠广展、枝叶茂盛、浓荫遍地。连接马场到3号洞两个北洞口的大桥,是我厂在沂河源头为方便职工上下班而修建的,也是横跨沂河源头的第一座大桥,桥上行人不断,桥下流水潺潺、鱼虾嬉戏。但每逢暴雨过后,桥下的急流就象无数蛟龙,扭在一起飞施而下,在窄窄的两山之间咆哮奔腾,冲起的浪头有时竞靠近或超越桥面。过了大桥前行100多米,就是三号洞的洞口了,因两个洞口都是在峭壁上凿出来的,洞口上方的峭壁上劲松古柏,苍鹰盘旋。雨后急流瀑布从峭壁上经洞口落到下方的河流里,飞瀑流泉,叹为奇观。此时受山势和气流影响,洞口和跨河大桥及周边峡谷更是云雾缭绕、朦朦胧胧、宛如仙境,因该洞是在马场居住的千多名男女青工,到总装车间、2号洞、千人洞等其他车间职工上下班的便捷之路,所以每逢下班时间就会看到几百名风华正茂、处处展现着靓丽身姿和青春气息的姑娘,在云雾缭绕之中从3号洞北洞口鱼贯而出,若隐若现、如梦如幻、然后跨过大桥朝二食堂、西伯利亚等方位飘然而去,恰似仙女下凡,那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按照工厂关于单身职工在防震期间,应到防震棚集中住宿的要求,我科在“夹皮沟”居住的职工,晚饭后陆续有数十人来到这里休息。因天气炎热来的人大多只拿着自已平时在宿舍床板上铺的苇席、割山草晒干编织好用于铺床板的垫子、帆蓬布等物品,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在防震栅里随意找个略微平整的地方放下铺席等物品,就坐到棚子外边的山坡上开始闲聊,有的人海阔天空的说天,有的人天南地北的聊地。这边的济南淄博方言还没落地,那边的青岛潍坊口音又抢着啦起,讲哲学啦时事的,一本正经的咬文嚼字。聊西游说聊斋的,摇头晃脑鬼怪神奇,粗犷者无拘无束高谈阔论,文静者论理说道慢条斯理。这边下棋的两位师傅都温文尔雅运筹帷幄,但观棋的几人则指点江山好像要决胜千里。玩扑克的这一组你争我吵互不相让,那一组摩拳擦掌面红耳赤。真是南腔百调地域文化,奇闻趣事笑料迭起,一直聊到深夜还不罢休。在大队人马聚集不远的地方还三三两两的坐着些男女青工,这些靓男美女或默默对视眉日传情,或促膝交流窃窃私语,好一幅优美的画面和温磬的场面。第三天上午,我进厂几个月,就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被选调到动力科办公室任统计员时,有幸遇到的领导和恩师,时任动力科科长,也是我和我爱人张传美恋爱关系的介绍人。后任山东光明机器厂厂长(军工大二企业-一一国营九三四七厂)的张庆文厂长,从几百里外的光明厂给我来电话,叮嘱我说,防震执勤工作看似非常平凡,实则责任重大,因此要百倍警惕、不负使命。我的爱人张传美也经常叮嘱我,防震执勤事关多少职工的人身安全,要坚守好岗位,不负重托。

(作者爱人张传美,一九七一年在九七六厂子弟学校任教时留念)
他们的关心和嘱咐,更坚定了我完成好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根椐厂防震办的要求,笫2天下午五点多钟 ,我和科里临时派来的电工陈师傅2人,对居住在池埠家属区双职工各自塔建的防震棚里面的用电用火情况进行了安全检查。

(根椐战备需要,建厂初期职工宿舍都和毗邻村子村民的房屋犬牙交错的混䢖在一起。这是土门镇池埠村村民按装在毗邻我厂双职工宿舍旁,用于日常加工粮食的石碾)
我们从马场出发,沿公路东行走到配电室,拐下公路后经过动力科。

(动力科大工房一角)
再沿着蜿蜒的小路翻过东北边的小山梁,来到了池埠的双职工家属区,短短几天时间职工家属宿舍的院子里、宿舍附近的河滩旁、小路边、山坡上就盖起了数十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防震棚,棚子的部分材料是工厂发放的,主要有茶怀口粗的木杆、油毡纸、苇席等,但大部分材料是职工自巳筹集的,因此极具特色,有的非常简易仅能放张床休息。有些建的很讲究,那些心灵心巧的军工师傅,多才多艺的能工巧匠,把防震棚设计的有模有样,象一个个温馨的小家,他们用石头或砖块砌起地基,自已制作土坯或搬来苇席等物品垒好墙体,用小圆木搭好房架,油毡纸盖好房顶,棚内窗明墙净,面积有十多个平方,在防震的同时又解决了宿舍紧张的难题,还有的将棚子分割成里外两间,卧室和厨房分离,宽敞整洁度不逊于自家宿舍。防震棚的搭建方便了邻居和战友间的沟通,也为那些风华正茂的帅男美女提供了交流的场所和条件,虽然在防震期间围绕防震棚发生过一些奇文趣事,但更多的还是那些美好而浪漫的爱情故事,以及一柱桩有情人喜结的良缘。这里更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男孩玩游戏,女孩跳皮筋,玩的不亦乐乎。还有些职工没在室外建防震棚,他们在室内放床的位署,用粗壮的圆木和木板搭好棚子,晚上就在里面睡觉,也能达到防震的目地。在职工的支持下,我们对乱拉乱接的照明线路,不安全的用电行为进行了现场整改,并将每周巡查的制度坚持了下来。保证了这一区域在防震期间用电用火的安全。

(作者在千人洞景区留念)
单身职工到防震棚集中住宿的热闹场面没有持续几天,便有部分职工不来住宿了,主要原因是刚开始那几天,人们的防震意识都很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紧绷的弦就熳慢的松驰了。再者防震棚就是用蓬布沿着山坡撑起来的,盛夏时节骄阳似火,防震棚里面热的似蒸笼,而下雨时水就顺着山坡流进棚里,棚里面坑坑洼洼凸凹不平,天黑后蚊虫肄虐更是令人生畏(无法撑蚊帐),沂豪山区那些雄壮的蚊子,看上去象无人小飞机似的让你猝不及防,还有一种叫"小咬"的昆虫,虽然比蚊子小但咬起人来更狠,一叮一个红疙瘩,它往往趁你休息或睡觉时不请自来,你察觉时己被击中而苦不堪言,所以从第二天晚上开始,来住宿的职工便逐步减少,有的职工在防震棚外聊一会就回宿舍了。到后来在这里住宿的就只剩下我们3个人了,但蚊子和"小咬′似乎不因人少而转移阵地,天黑下来后 ,棚子里面只听到一片嗡嗡的声音,真是即无招架之力,更无还手之功。3人被蚊虫叮咬的奇痒难忍,浑身都是红疙瘩。
一天下午5点左右,原本晴朗的天空,转眼之间先是乌云翻滚狂风大作,继而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就在这时电话铃声急促的响了起来,防震办领导通知我们,上级有关部门根据天气情况综合研判,今天晚上有发生地震的可能,他命令我们要百倍警惕,严防死守,真正做到"令行枪响″。放下电话后我们3人立即按预定方案,将高射机枪上的枪衣脱下,子弹上膛,而后分别守候在电话机和机枪的旁边。这时防震棚外边瀑雨倾盘,防震棚里面下着小雨,而盖高射机枪和弹药葙的塑料布已经湿透了,在此情况下我们不约而同的都脱下穿在身上的雨衣,分别盖在机枪和弹药葙上。虽然衣服淋透了,浑身如同落汤鸡,但我们始终不离岗位半步,默默的坚守在岗位上,下半夜3点多钟大雨才慢慢的停下来,直到凌晨5点多钟我们接到电话取消地震预警的命令后,那紧绷了一夜的弦才慢慢的松驰下来。在那些日子里,执勤条件尽菅较差,但我们每天都坚恃吃住在值勤点,真正做到了全天候有人值班,在厂相关部门领导桑志发、孙承志、周国柱等人几次深夜检查或电话查岗时,我们都在岗执勤或在第一时间接听电话,由此受到了厂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转眼之问我们来到执勤点一个月了,这天头午我正在值班,王光亮科长和车间的李师傅来到了防震棚,他把我们几个人叫到一起,首先对我们这一个月的执勤工作给予了表扬,然后说根椐工作需要,经与厂防震办领导协商,自今天起老李同志来执勤点上班并任组长,我仍回办公室工作。随后我就执勤的具体事宜和武器弹药与李师傅做了交接,并向王科长提出了,因执勤点位置较偏生活单调,应当给值班人员调剂一份报纸,另外科里应协商有关部门,给执勤点配备三副床板,以便值班人员睡觉时能挂上蚊帐,利于执勤人员休息,王科长都当场答应并在第二天兑现了承诺。我也为能给值勤人员做了点实事而感到高兴。接着我和几十天来朝夕相处的两个战友紧紧握手,在那一瞬间,我想起了这些日子我们三人并肩相依,胜似兄弟般的情谊,看到了他两人因休息不好,而有些消瘦的身体和显现出来的疲惫,以及浑身被蚊虫“叮咬”的痕迹,我的眼睛湿润了。由此我眼前浮现出了为国防建设需要,全厂那数百名常年在千人洞、2号洞、3号洞里工作的战士。

(鲁山千人洞,洞内潮湿、通风不佳)
在那沸腾的槽水池子前忙碌的电镀工、热处理工。想起了七四年春节放假期间,科里安排我和郭佃春两人在夹皮沟宿舍区值班的事,(单身职工均回老家过年),那年春节期间特别寒冷,大雪纷飞,野狼嚎叫、松涛怒吼,放假的十几天里,在夹皮沟这个小山坳里(小山坳向西和向北延伸着两个剪刀形的深山沟),见不到其他人的踪影。没有广播、收音机,更没有电视,巡查之余他捧着一本《西游记》,我捧着一本《三国演义》打发时间。我们两人每天相互搀扶着到二食堂买回冻凉了的饭菜,用宿舍的炉子加热后简单吃过,而后每天多次沿着崎岖的小路和宿舍后墙紧靠的山坡,仔细巡查每间宿舍的门窗是否有损和安全。我也想起了在那严冬的早晨,寒风呼啸,风雪交加,东方还未破晓,那些从黄崖、朱阿、池埠、土门西山等宿舍区,沿着崎岖的山路到厂区上班的女工,有的脊梁上背着去托儿所的婴儿,一只手领着稍大些去上学的孩子,另一只手则提着中午在工房吃的饭菜。她们为防路滑跌倒,在鞋的外边再捆绑上草绳和麻绳,用折断的树枝当枴杖,而后沿着结冰后那蜿蜒的山路,一步一滑,奔向几里路外,建在半山腰的车间、山洞和工房。
平凡成就伟业,细流汇成江河,就是这些普通的"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佳绩,扛起了建设好三线的重任,也成就了九七六厂曾经的辉煌。


(九七六厂曾经生产的各种武器)
随着国家军工战略的调整,虽然九七六厂的军工番号己经撤销,我们也不再是军工战士,而且企业在搬迁出山后,因多种原因已经破产。但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在兵器工业战线上创造的吃苦耐劳、甘于奉献、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军工精神仍在。在那巍巍的鲁山脚下,在那火热的军工生活中铸就的那一颗颗永不褪色的军工之魂将永存。`

柴崮山,位於沂蒙山腹地,作者曾工作过的九三五四厂,就建在柴崮下的山峪里。

作者和爱人张传美随厂从柴崮山下搬迁到日照市市区后,於一九九五年九月,在日照市海曲东路36号新厂区办公大楼楼顶留念。

(作者和爱人张传美,在鲁山景区留念)
军工岁月一一这是一段让我们军工人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军工情怀一一己经融入了我们这一代(军工二代三代)军工人的血脉之中。
后记:在写作短文《执勤》过程中,我就文中的相关史料,请教了周国柱和王安来同志,在此,向国柱、安来深表谢意!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王汉元,男,山东临朐县人,一九五五年一月三十日出日,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省高教自学考试法律专业)、高级政工师、律师。一九七0年十一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大二型)军工企业九七六厂和九三五四厂等单位工作,历任统计员、保卫处长、法律事务部长(兼任机关书记)、武装部长(兼任山东陆军预备役炮兵师一团军械所上尉所长)、日照裕鑫动力有限公司法律顾问、公司监事兼审监委主任等职,先后在《裕华家园》《前进家园》等发表过《千人洞传奇》《献血》《丰碑》《打假》《诉讼》《诗五首》《我还是个兵》《沂蒙缘、军工情》,等多篇文章和多首诗词,现退休定居日照。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