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文/崔云生
淡淡的忧
淡淡的伤
在这个
渐渐的秋凉
漫漫的思
漫漫的想
在这个
蔓蔓的秋光
我已识乾坤大
犹怜秋草黄
悲悯地看着秋花
为何开的如此紧张
我已渡鹊华桥
顾影秋鸳鸯
怜悯的望着秋叶
为何落的如此匆忙
这组《秋》诗以细腻的笔触捕捉秋日的氛围感,将自然景致与人文情思交融,在淡淡的惆怅中藏着对生命的温柔凝视,字里行间满是秋日独有的静谧与哲思。
开篇“淡淡的忧/淡淡的伤/在这个/渐渐的秋凉”,以叠词“淡淡”起笔,便定下了全诗轻柔而略带怅惘的基调。“渐渐的秋凉”不仅是季节温度的变化,更暗合心绪的慢慢沉淀,将秋日的微凉与心底的轻愁自然勾连,画面感与情绪感同步铺展。
“漫漫的思/漫漫的想/在这个/蔓蔓的秋光”中,“漫漫”与“蔓蔓”形成巧妙呼应。“蔓蔓的秋光”以植物蔓延的意象形容秋日光线的悠长与弥漫,既写尽秋光的舒展,又暗喻思绪如秋光般无边无际,将抽象的思念具象化为可感的秋日景致,语言朴素却意境悠长。
后两节转入对秋景的凝视与叩问,情感更添一层悲悯。“我已识乾坤大/犹怜秋草黄”,在历经世事、感知天地广阔之后,依然对秋日枯黄的草木心怀怜惜,这份“怜”字里藏着对微小生命的珍视。“悲悯地看着秋花/为何开的如此紧张”,以拟人化的“紧张”写秋花,既贴合秋花花期短促、努力绽放的形态,又暗含对生命仓促的轻叹,细腻入微。
“我已渡鹊华桥/顾影秋鸳鸯/怜悯的望着秋叶/为何落的如此匆忙”中,“鹊华桥”的典故(取自济南鹊华秋色,常含秋日怀思之意)为诗增添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