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高老街
文/淡泊风云(安徽)
穿越正北门的木雕楼
映入眼帘的是斑驳古街古巷
翘角的古色古香商铺
犹如一位位耄耋老人
经风历雨烙印着满脸沧桑
诉说着古徽州深巷里
一把甲路油纸伞的浪漫
弦高古城的巷弄多且深
没有门牌没有其他导引
呆在幽深的巷尾呐喊
唯恐只等月光来牵手迟归人
迷路总归是认识古城
最好的捷径
老街尽头的拐弯处
传来冰棍的叫卖声
顿时把你的思绪和这青石古道
一同拉回了那个峥嵘岁月
半月湖进口处潺潺的流水
堤岸上被清风吹拂的垂柳
诗韵般流动着的弦高老街
一同流淌在游人的心河
诗评
时光里的老街絮语——评《弦高老街》
在《弦高老街》的字里行间,淡泊风云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铺展开一幅带着岁月温度的古街长卷,让读者在文字的漫步中触摸到历史的肌理与生活的脉动。
诗歌开篇以“穿越正北门的木雕楼”切入,用“斑驳古街古巷”“翘角的古色古香商铺”勾勒出老街的视觉轮廓。将商铺比作“耄耋老人”,既赋予建筑生命感,又借“满脸沧桑”暗示岁月的沉淀;而“古徽州深巷里一把甲路油纸伞的浪漫”,则在沧桑中注入柔情,让历史的厚重与人文的诗意自然交融。
“巷弄多且深”“没有门牌没有导引”的描写,精准捕捉了古街的空间特质。“呆在幽深的巷尾呐喊,唯恐只等月光来牵手迟归人”一句,以略带俏皮的想象消解了迷路的焦虑,反而将“迷路”定义为“认识古城最好的捷径”,这种独特的视角让人与古街的相遇多了几分随性与亲近,仿佛每一次转角都是与历史的不期而遇。
最动人的莫过于时空的交错感。“冰棍的叫卖声”如一把钥匙,瞬间将“思绪和青石古道”拉回“峥嵘岁月”,现代与过往在此刻重叠。而“半月湖流水”“堤岸垂柳”的意象,则让静态的老街有了流动的韵律,“诗韵般流动着的弦高老街,一同流淌在游人的心河”,最终让老街的记忆不仅停留在眼前的景致,更渗入情感深处,成为挥之不去的温暖印记。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朴素的意象串联起历史、空间与情感,让弦高老街在文字中活了起来——它既是承载岁月的“老人”,也是藏着故事的“玩伴”,更是流淌在记忆里的诗意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