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儿-巴西建成年产50亿蚊卵全球最大厂
(词杯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综合新华网、央视总台7月25日晚发自巴西利亚最新消息,年产50亿蚊卵!全球最大蚊子工厂,近日在巴西巴拉那州库里蒂巴健康科技园建成投入运营,其核心使命是通过生物防治手段遏制登革热等蚊媒疾病的传播,并找到一条有效的生物防治途径。
据巴西主流媒体一一《圣保罗页报》(Folha de São Paulo)当地时间最新报道,该蚊子生物工厂每周可生产1亿枚蚊卵,全年达到50亿枚蚊卵。专门培育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埃及伊蚊——这种蚊子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病和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巴西生物学家研究表明,沃尔巴克氏菌能有效抑制上述病毒在蚊体内的繁殖,同时赋予带菌蚊子在种群竞争中的繁殖优势。生物学家已认定,沃尔巴克氏菌天然存在于全球半数以上昆虫体内。但埃及伊蚊原本不具备这种共生菌。经过多年技术攻关,科学家已实现带菌埃及伊蚊的安全培育。
如今,当该工厂将这些实验室大批量生产的带菌埃及伊蚊虫,被释放到野外后,会通过与野生种群交配逐步扩大带菌后代的比例,最终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据说,巴西自2014年起试点该方法,而新建成的超级工厂标志着“年产50亿枚带菌埃及伊蚊卵技术”应用的规模化产业升级。
众所周知,作为蚊媒疾病的重灾区,巴西每年因登革热等疾病导致数百万人感染、上千人死亡。该国政府将这座工厂视为公共卫生战略的重要一环,期待通过大规模释放带菌蚊子显著降低疾病发生率,从而保护国民健康。
如今,巴西建成全球最大蚊子工厂,每周生产1亿枚蚊卵,预计年产50亿只带菌蚊子。这座蚊子工厂采用了沃尔巴克氏体技术(Wolbachia),这是一种天然存在于60%昆虫体内的共生细菌。科学家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特定类型的沃尔巴克氏体注入埃及伊蚊体内。经过特殊处理的雄蚊在野外与雌蚊交配后,会导致雌蚊产下的卵无法正常孵化。通过持续释放这种"绝育雄蚊",可以在不改变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逐步减少野生蚊群数量,从而降低疾病传播风险。该工厂由非营利组织与巴西基金会合作,专门生产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埃及伊蚊,以生物防治方式阻止登革热等蚊媒病毒传播。此方法相比化学杀虫剂更环保,可持续,且已证明有效降低登革热病例。
笔者志清认同, 近日,全球最大的蚊子工厂在巴西巴拉那州库里蒂巴健康科技园正式建成投产。这座占地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生物工厂,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每周能够生产1亿枚经过特殊处理的埃及伊蚊蚊卵。这一规模空前的生物防治项目,标志着巴西在应对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此特赋《蝴蝶儿》为评为观。
蚊孽儿。
聚群时。
肆叮登革传菌痴。
等来乐极悲。
还看巴西厂,
成批育敌随。
人工生物显神威。
绝交同类衰。
一一2025年7月26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冰心文化传媒网顾问、《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韵新吟》执行主编、2025年《古韵新声》执行主编、上海诗社行政社长、上海新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