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来源:吾球商业地理
吾球商业评论
哀
【不得不承认,我被这张图片弄“破防”了:浪漫的想象,终不敌现实的残酷/来自网络】
吾球商业地理:
六条命的逝去是扎进我骨缝的刺,戳破“遇难”的轻飘与麻木的习常。当实习现场
采写+主编/王千马;
图片/网络;
编制/大腰精+牛儿响叮当+咿呀丫
东北大学,六名实习学子。冰冷的“遇难”通报弹出手机屏幕时,我正在和朋友们聊着各自开心的事,但所有的开心,都顶不住这悲哀的来袭……
今天,我们用“遇难”二字,就轻松地掩盖了所有的恐惧、挣扎,以及对生存的渴求。但这轻飘飘的两个方块字,何尝承载得起六条鲜活生命骤然碎裂的沉重?如何描绘得出那瞬间被碾碎的梦想与父母瞬间崩塌的世界?它像一根淬了毒的刺,狠狠扎进了我的骨头缝里,拔不出来,时刻作痛。
但是,再过一些天,或者,几天,我们还能感受这份痛么?
这些年,我们似乎习惯了。习惯了新闻里隔三差五弹出的“事故通报”:桥塌了,路陷了,楼歪了,矿难了,食物中毒了,水污染了……每一次,都伴随着短暂的震惊、愤怒的声讨、程式化的追责,然后,一切如常。我们像患上了某种集体“安全麻痹症”,在信息的洪流中,悲剧被迅速冲刷成冰冷的数字和模糊的背景音。有人说我们麻木了。不,我觉得不是麻木,是巨大的无力感和深深的恐惧下,一种近乎绝望的“温水煮青蛙”。就像住在地震带上的人,明知道危险悬顶,却也只能日复一日地生活下去。
但我还是觉得,这次不同。不仅因为这六位天之骄子,死得惨烈,更因为他们是倒在了本应是知识殿堂延伸、理应受到最严密保护的生产实习现场!这彻底击穿了我心中对“安全”最后一道脆弱的心理防线。“生产现场都不能保证安全了?”这个念头让我不寒而栗。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生产活动本身,都成了吞噬生命的虎口!
这不再是某个遥远矿洞或偏僻工地的悲剧,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吞噬任何人,包括我们视若珍宝的未来——我们的学子。这种切近的威胁,像一盆冰水,狠狠浇醒了那份“习以为常”。
这个社会也不是不“重视”。年复一年的“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日”,那些鲜红的横幅、震天的口号、堆积如山的文件、煞有介事的“演练”……它们到底改变了什么?当安全教育沦为应付检查的台账,当安全规范被束之高阁,当隐患排查变成走过场的形式,再盛大的仪式也掩盖不了骨子里的轻视。口号喊得震天响,却喊不进某些人的心里,更喊不回逝去的生命。“安全生产日”,成了一个被掏空了灵魂的苍白符号,一个自我安慰的仪式,它早已失去了唤醒敬畏、触动灵魂的力量。
我们需要一种方式,一种能让全社会真正停下来、低下头、痛定思痛的方式!一种能穿透麻木、直抵灵魂的集体记忆!我再次、强烈地呼吁:请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全国性的“安全生产警示日”!在这一天,请鸣响警报,这声音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和平年代里那些本不该逝去的生命!它要撕裂城市的喧嚣,刺破我们习惯性的遗忘,让每一个听到它的人,心头都为之一颤:安全,重于泰山!
或者,降半旗。这半旗,不是为某个特定的伟人,而是为所有在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交通灾难、质量事故中无辜消逝的普通生命!是对生命尊严最庄重的致哀!这面低垂的旗帜,是对所有漠视安全者的无声鞭挞!
我觉得,这不是什么“矫情”,而是用最直观、最震撼的方式,提醒我们这个社会曾经付出的惨痛代价,逼迫我们直面鲜血淋漓的教训,拷问每一个环节的良知与责任。
此前,我常和一些在路政、高速建设口子上的朋友喝酒聊天。推杯换盏间,话题总绕不开工程。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跟他们说:“兄弟们,钱要赚,但一定得赚良心钱!手上过的每一方混凝土,铺的每一寸沥青,都得摸着良心想想,这下面埋的是责任,是无数家庭的平安路!”
为什么这么执着?因为我亲眼见过太多!见过刚通车不久就坑洼不平的“豆腐渣”路,见过偷工减料导致桥梁护栏形同虚设的隐患,见过为了赶工期在暴雨天强行施工的疯狂……当然我们都还见过,很多人在路上走着走着,就“不见”了。“敬畏之心”,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是要刻进骨头里的认知——因为你修的桥,你铺的路,总有一天,你的父母妻儿,也会在上面走!
然而,光靠从业者的道德自律,在巨大的利益诱惑和僵化的体制压力面前,太脆弱了。所以,我愈发觉得,关键在于“上面”的人!领导们既然手握决策权、监管权,坐在那个位置上,享受着相应的权力和待遇,就必须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八个字,真正刻在心里,而不是印在报告里!怎么体现?行动!最有力的行动!
以后新建的重大桥梁、隧道通车,请主要领导同志率先乘车通过!而且不时抽走!
以后关乎民生的重大食品项目投产,请主管领导同志在镜头下坦然试吃第一批产品!而且不时抽吃!
以后经过治理宣称达标的河流湖泊,请环保部门的负责同志公开取水,煮沸,然后当众喝下!而且不时抽喝!
所产生的额外费用,我觉得人民群众都愿意承担。我也愿意出上一份。话说回来,“领导先走、先吃、先喝”绝非戏言,更不是刻薄!这是对“权责对等”最朴素、最直白的呼唤!这是检验他们是否真的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的“试金石”!当决策者、监管者真正把自己的安全、健康、名誉与工程、产品的质量安全捆绑在一起时,他们对待安全的态度还会敷衍塞责吗?审批还会“特事特办”吗?对隐患还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他们的“以身作则”,比一万份红头文件都更有力量!想想看,如果领导真的带头“试毒”“试险”,下面的执行者,那些承包商、生产商,还敢在安全上动歪心思、打折扣吗?这叫做“用切身利益倒逼敬畏之心”!
当然,仅靠道德呼吁和领导带头还不够。必须用最刚性的制度,筑起守护生命不可逾越的防线!根据报道,社会呼吁,以及我个人的经验,特别总结如下:
首先,将“领导责任”具象化、终身化、刑责化:重大安全事故,不仅要追直接责任人,更要深挖决策失误、监管失职的领导责任。建立可追溯、难逃遁的责任链条,让“拍脑袋决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管”者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包括刑事责任!
其次,织密防护网,特别关注“边缘”群体:像实习学生、临时工、外包人员,往往是最容易被安全体系忽视的脆弱一环。必须强制规定,企业接收实习生、使用派遣工,必须纳入统一的安全管理体系,享有同等安全培训、防护和保障!任何生命都不该因身份“临时”而变得廉价!
再次,赋予一线人员“说不”的尚方宝剑:建立绝对保密、高效响应、强力保护的安全隐患举报通道。让每一个身处危险环境的一线工人、技术人员,都有底气、有渠道、无后顾之忧地喊出“停下!这里危险!”让安全监督成为流动的活水,而非一潭死水。
更重要的是,让漠视安全者倾家荡产:大幅提高安全事故的赔偿标准和处罚力度,罚到肉痛,罚到破产!让违规操作、偷工减料、草菅人命的成本,远远高于其可能带来的“收益”。用经济杠杆,撬动对安全的真正敬畏。
东北大学六位学子的生命之火,熄灭了。他们本应拥有的灿烂未来,被无情地掐断在实习的现场。这悲剧,不能仅仅是日历上撕掉的一页,不能仅仅是新闻热度榜上迅速下滑的数字。
它必须成为一根深深扎进这个社会肌体的刺!
它必须成为一声永远回响在我们耳畔的警笛!
它必须成为一面低垂在我们心头的半旗!
惟愿那低垂的半旗,终有一天,只为铭记,而非常态。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