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城市折叠
程浩站在人才市场的台阶上,手里攥着二十份简历,已经发出去十九份。最后一份他犹豫着要不要投给那家保险公司的销售岗位——底薪八百,全靠提成。
"小伙子,什么学历?"保险公司的招聘主管头也不抬地问。
"本科,XX大学市场营销。"
"哦,三本啊。"那人终于抬起头,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我们这儿985的都有三个来应聘了。不过看你长得精神,可以考虑做电话销售。"
程浩感觉脸颊发烫。四年前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全村人都来祝贺的场景还历历在目。父亲卖了圈里的五只羊,母亲取出了压箱底的存折,凑齐了第一年学费。那时他们都相信,大学毕业就等于跳出农门。
"我再考虑考虑。"程浩收回简历,转身挤出了人群。
手机震动起来,是房东发来的微信:"小程,房租最迟明天交,不然就搬出去吧。"
程浩数了数钱包里的钱:三百七十二块五毛。这是他送了两周外卖的全部积蓄。上个月工厂裁员,他和二十几个工友一起领了八百块补偿金。那家号称要上市的科技企业,最终连厂房都抵押给了银行。
---
第二章:相亲经济学
"你有房吗?"对面的女孩搅动着咖啡,美甲上的水钻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程浩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暂时还没有,但..."
"车呢?"
"电动车算吗?"他试图开个玩笑,但女孩的眼神让他立刻闭上了嘴。
"我今年二十八了,没时间陪人奋斗。"女孩放下咖啡勺,"我闺蜜去年嫁了个拆迁户,光彩礼就收了六十万。我也不求那么多,但至少得有套首付吧?"
程浩盯着咖啡杯里自己的倒影。上周母亲打电话来,说村里老王家儿子结婚,彩礼二十万,还不算县城那套房子。父亲在电话那头咳嗽着说:"浩子,你啥时候能带个媳妇回来?你妈天天睡不着觉。"
"其实我在自学编程,将来收入..."程浩话没说完,女孩已经拿起包包站了起来。
"祝你成功。"她留下半杯没喝完的拿铁,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像倒计时。
走出咖啡馆,程浩打开手机银行:余额621.39。这个数字比他毕业时少了三千——那是他请大学室友吃散伙饭的花销。四个人喝了三箱啤酒,信誓旦旦说五年后要合伙开公司。现在一个在老家考公务员,两个在做房产中介。
---
第三章:返乡记
大巴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程浩望着窗外熟悉的风景。三年前他离开时,这条路两旁还是成片的麦田,现在都竖起了"XX生态园"的广告牌。
"到站了!"司机喊道。
程浩拖着行李箱站在村口,一时找不到回家的路。记忆中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面,老槐树的位置现在是个健身广场。几个老人坐在崭新的健身器材上晒太阳,看见他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浩子?"一个佝偻的身影从广场那头跑来,是父亲。他比视频里看起来更瘦了,工作服松松垮垮地挂在身上。
"爸,咱家怎么走?"程浩努力让声音听起来轻松。
父亲指了指远处几栋灰白色的楼房:"三单元502。咱家地没了,去年村里统一流转了,一亩地一年给八百。"
上楼时,程浩发现父亲的右腿有点跛。"腰突又犯了,"父亲摆摆手,"没啥大事。你妈在屋里做饭呢,专门杀了只鸡。"
推开门,程浩愣住了。五十平的两居室,厨房小得转不开身。阳台上堆着编织袋,装着父母舍不得扔的旧物。他的大学文凭被母亲用相框裱起来,挂在最显眼的位置。
"回来就好,"母亲在围裙上擦着手,"先吃饭,工作慢慢找。"
程浩看着桌上那只炖鸡,突然想起大学时和室友们去人均消费一百的自助餐厅。那天他们讨论着要改变世界,而现在,他只想在这个世界里找到一个容身之处。
---
第四章:土地的叹息
"种地?"父亲放下旱烟袋,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现在哪还有地给你种?咱家那六亩都流转给农业公司了。"
程浩站在新农村的楼顶,望着远处成片的温室大棚。那里曾经是他家的承包地,现在插着"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的牌子。
"我在网上看了,养羊挺赚钱的。"程浩不甘心地说。
"羊?"父亲咳嗽起来,"你知不知道现在饲料多贵?去年老李家养了五十只,一场口蹄疫全没了。银行贷款现在还不上呢。"
手机震动起来,是城里中介发来的消息:"哥,有个外卖站点招人,月薪五千包住,干不干?"
程浩望向父母佝偻的背影。母亲正在阳台上晒萝卜干,那是她每年冬天必做的活计,尽管现在楼下就是超市。
"爸,我可能还得回城里。"程浩低声说。
父亲没回头,只是摆了摆手:"去吧,家里不用你操心。"
那天晚上,程浩听到父母房间传来压抑的争吵声。"...医药费...""...儿子还没成家..."断断续续的词句透过薄薄的墙壁。他盯着天花板,那里有一道裂缝,像极了他在城市租住的群租房。
---
第五章:折叠人生
清晨,程浩拖着行李箱再次站在村口。这次父亲执意要送他,一路无言。
"到了来个电话。"父亲最后只说了这一句。
大巴车启动时,程浩透过车窗看到父亲站在原地,身影越来越小,最终变成一个黑点,消失在"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标语牌下。
他打开手机,删掉了求职软件,点开外卖平台的注册页面。屏幕反射出他疲惫的脸,和四年前毕业照上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判若两人。
车窗外,新农村的楼房整齐划一,远处的温室大棚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一个老人牵着牛从田间走过,与"智慧农业"的广告牌形成荒诞的对比。
程浩想起大学时读过的一本书,里面说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囚徒。现在他明白了,他们这一代人被困在城乡的夹缝中,困在期望与现实之间,困在繁华盛世与个人困境的巨大落差里。
大巴驶入隧道,黑暗笼罩了一切。程浩闭上眼睛,想着城市里那间月租八百的隔断房,和永远在涨的外卖单价。至少在那里,没人会问他什么时候结婚,没人关心他是不是大学生。
车轮滚滚向前,带着他和他的无处安放的青春,驶向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钢铁森林。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