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车轮上的牢笼
程浩的电动车在雨幕中穿行,手机导航不断提醒他"您已偏离路线"。后座的餐盒里,那碗价值58元的牛肉面正在慢慢变凉。
"喂?我已经到小区了,您这栋楼在哪?"程浩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对着电话那头喊道。
"东南门进来右转,这么慢,面都坨了吧?"顾客不耐烦的声音混着麻将声传来。
转弯时,湿滑的路面让车轮打滑。程浩连人带车摔在水坑里,右膝传来尖锐的疼痛。他第一反应是查看餐盒——还好,包装没破。
一瘸一拐地爬上六楼,开门的是个穿着真丝睡衣的女人。"怎么这么晚?"她皱眉接过外卖,"汤都洒出来了,给你个差评。"
程浩张了张嘴,最终只是鞠了一躬:"对不起,雨天路滑。"
回到站点,站长看了眼他浸透的工服:"今天送了23单,超时5单,投诉2单。"递过来150元,"医药费自己解决,明天别迟到。"
那晚,程浩躺在八人间的宿舍上铺,用红花油揉着膝盖。隔壁床的老王在视频通话:"宝贝乖,爸爸过年就回去..."挂断后却开始翻看网贷APP。对面床的小李才19岁,睡前总要吃两片安眠药。
窗外,城市的霓虹透过雨帘闪烁。程浩想起老家此刻应该能看见星星,父亲常说"天上有多少星星,地上就有多少条路"。
手机震动,母亲发来语音:"浩子,你爸去省城医院了,说是腰椎要做手术..."
---
第七章:病历本上的数字
医院的走廊长得没有尽头。程浩在"住院缴费"窗口前排了四十分钟队,前面的大爷捏着存折的手一直在抖。
"预交三万。"窗口里的声音冷冰冰的。
病床上,父亲的腰上缠着厚厚的绷带,却还在安慰母亲:"没事,工头说了,这是工伤,公司会报销。"
主治医师把程浩叫到走廊:"你父亲是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需要尽快手术。不过..."他压低声音,"他这明显是长期重体力劳动造成的,要证明是工伤很难。"
回到病房,父亲正用手机计算器按来按去:"咱家还有新农合,能报百分之五十...卖那头牛能凑八千..."
"爸,"程浩按住父亲的手,"我这有积蓄。"他打开手机银行,把送外卖攒的八千块全部转给了母亲。
那天深夜,程浩在医院楼梯间遇见了父亲的工友老张。"你爸是在工地卸钢筋时摔的,"老张递给他一支烟,"包工头怕担责,非说是旧伤。"
烟头的火光在黑暗中明灭,程浩想起大学时参加辩论赛,他慷慨陈词"劳动者权益保护"。如今那些华丽的词藻,抵不过一张三万块的缴费单。
---
第八章:白色巨塔
母亲住院了。
在照顾父亲的第三天,母亲晕倒在开水间。诊断结果是贫血加过度劳累,还有一颗随时可能破裂的肝血管瘤。
"先交五千押金。"护士的话像一记闷棍。
程浩站在两个病房之间,左手是腰伤未愈的父亲,右手是面色苍白的母亲。医院的广播里正在播放"健康扶贫政策宣讲",走廊电视上某明星因片酬过亿登上热搜。
"浩子,"母亲虚弱地拉住他,"妈没事,躺两天就好。你回去上班吧,别耽误工作。"
程浩看着母亲手背上突起的血管和针眼,想起小时候这双手能同时抱起他和妹妹。妹妹...如果妹妹还活着,今年该高考了。那年她发高烧,因为山路塌方没能及时送医。
手机响起,是外卖站长的电话:"旷工三天,按自动离职处理。工资扣八百,电动车押金不退。"
窗外,暮色中的城市华灯初上。程浩打开微信,大学同学群里正在讨论三亚团建。他默默退群,点开网贷APP的注册页面。
---
第九章:土地的回响
村委会的公示栏前,程浩盯着《土地流转协议》看了很久。甲方是"金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乙方是父亲歪歪扭扭的签名。每亩年租金800元,期限20年。
"这是霸王条款!"程浩攥紧拳头。
身后传来轻笑:"现在才看出来?"转身是个扎马尾的姑娘,穿着沾满泥土的工装裤,"我叫林小雨,农大毕业的。我家地也被他们'流转'了。"
她带程浩来到村后的山坡。从这里俯瞰,那些连片的温室大棚有一半闲置着,野草从塑料膜的破洞中钻出来。
"说是种有机蔬菜,其实就第一年种了点草莓应付检查。"林小雨踢开一块石头,"拿完政府补贴就跑路,这才是他们的生意经。"
程浩想起父亲常说的"土能生万物"。现在这片土地被塑料布覆盖,像一具缠满绷带的尸体。
"我打算把地要回来,"林小雨突然说,"种中药材。你要不要一起?你们家那六亩地位置正好在溪边。"
风从山谷吹来,带着泥土和草木的气息。程浩久违地想起了毕业论文里写过的"生态农业商业模式"。
---
第十章:根与芽
程浩蹲在自家荒废的承包地边,抓起一把土捏碎。黑色的颗粒从指间滑落,带着微微的潮湿。
"化验过了,这里土壤有机质含量很高。"林小雨递给他一份报告,"我联系了省农科院的学长,他们可以提供技术指导。"
手机震动,是网贷审批通过的短信:额度30000元,年利率23.4%。程浩望着远处新农村整齐的楼房,又看看手中充满生命力的土壤。
"我爸的手术费..."
"我们可以先做众筹。"林小雨打开手机,"你看,这个平台专门帮扶农村大病家庭。还有,中药材种植周期短,柴胡六个月就能收获。"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程浩想起大学时读过的一句话:绝望的土地上,希望会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发芽。
他给站长发了条微信:"电动车我不要了。"然后拨通母亲电话:"妈,我不回城里了。咱家的地,我要重新种起来。"
夜幕降临,村委会的大喇叭开始播放乡村振兴宣传稿。程浩和林小雨坐在田埂上,用手机灯光照着中药材种植手册。远处传来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呼唤他们吃饭的乡音。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