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天水幼儿园血铅超标》(柳永体)
文/纪金东
添彩发糕鲜艳,进餐牙齿深灰。
双城化验若云泥,父母忿蒙童泣。
三度铅殇甚痛,廿年困境犹悲。
刀光剑影降钟馗,佑庶民除魑魅。
【注】
2025年7月1日,甘肃省天水市市场监管局和公安分局接群众反映,查获一起天水市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违规使用添加剂导致部分幼儿血铅异常案件。
7月3日,天水市麦积区消息,对血铅异常幼儿的医治和营养干预、心理疏导等工作正在科学有序进行。已对涉事幼儿园负责人立案侦查。对负有监管责任的相关部门将严肃追责。其他相关调查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7月4日,涉事幼儿园已有超过50名幼儿到前述医院血检。有19名患儿因血铅中毒收治入院。
7月5日,幼儿家长表示,此前天水方面组织开了一次家长会,据工作人员通报,涉事幼儿园的三色枣发糕和玉米肠卷在抽检时发现异常,“初步判断,添加剂超标。”
7月6日,记者采集了在西安市中心医院血检的74名幼儿血铅检验报告单,其中70名幼儿血铅超标、4名幼儿血铅正常。
7月8日,天水通报幼儿血铅异常事件:根据血铅标准认定,血铅异常233人、正常18人。经侦查,幼儿园园长朱某琳、投资人李某芳同意该园后厨人员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彩绘颜料,稀释后用于部分食品制作。经检验,查获颜料含铅(包装明确标识不可食用)。公安机关以涉嫌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将朱敬琳、李慧芳等8人依法刑事拘留,对另外2人依法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
7月12日,甘肃省成立省委省政府调查组,提级调查天水市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问题,国务院食安办派出工作组指导督办。
7月20日,甘肃省委省政府调查组关于天水市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问题调查处置情况的通报,6人被批捕17人被立案调查
添彩:添加含铅不能食用的彩绘颜料
双城:天水市和西安市
云泥: 天水医院结果正常(血铅20微克/每升),西安医院结果为超标(血铅400微克/每升)以上,
铅殇:①2005年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吴家河村小孩铅中毒事件。②2006年甘肃徽县水阳乡新寺村、单坝村、刘沟村铅中毒事件。 ③2025年天水市麦积区培心幼儿园幼儿铅中毒事件。
困境:受害村民和儿童的困境:土壤水源被污染,健康和工作受损,无处维权得到应有赔偿。 西部地区ZF 的困境:一方面要发展当地经济,一方面环保投入明显不足,优质绿色产业争不过东部发达地区,只能承接东部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当经济支柱。有不良企业深谙当地发展心切,不惜牺牲环境获取短期利益。
钟馗:道教俗神,专司打鬼驱邪,笔者将有良知的公民和记者以键盘作刀,鼠标为剑,用犀利的文字揭露黑暗,看作钟馗下凡。
-2025.7.30 于上海 静风斋
🌹🌹作家简介🌹🌹
纪金东,出生年月:1969年6月,
教育背景:1991年毕业于上海大学计算机专业;曾在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系统学习高级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课程;多次参加中国通讯学会组织的培训班。工作经历:疫情前,就职于数家上市企业,从事无线通讯研发工作;历任软件部门科长、经理,事业部总监、副总经理等职务 。兴趣与社会职务:爱好阅读文学与写作,常旁听泗泾老年大学诗词创作班课程;部分诗作发表于《九洲诗词文学社》《上海交大诗词》《一枝红莲文学诗社》《世界作家澜韵府诗社》网刊;现任松江泗泾“将军诗词沙龙”副会长 ,一枝红莲文学诗社总顾问,世界作家澜韵府诗社总监审。
🌹🌹Author Introduction🌹🌹
Ji Jindong,
Date of Birth: June 1969
Educational Background
Graduated from the Computer Science major at Shanghai University in 1991;
Studied advanced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s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IIT) in India;
Participated in multiple training programs organized by the China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Work Experience
Before the pandemic, worked at several listed companies, engaging in R & 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eld positions including Section Chief, Manager of the Software Department, Division Director, and Deputy General Manager.
Interests and Social Positions
Enjoys literary reading and writing, often attends poetry creation classes at Sijing Senior University as an auditor;
Some of his poem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online journals such as Jiuzhou Poetry and Literature Societ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Poetry, A Red Lotus Literary Poetry Society, and World Writers’ Lanyunfu Poetry Society;
Currently serves as the Vice - President of the “General Poetry Salon” in Sijing, Songjiang, the General Advisor of A Red Lotus Literary Poetry Society, and the Chief Auditor of World Writers’ Lanyunfu Poetry Society.
点评词
铅痕刻骨:一首《西江月》里的民生镜像与时代叩问
点评词作者/柴永红
古典词牌的平仄撞上现代社会的痛点,柳永体的婉转邂逅公共事件的锐度,纪金东先生的《西江月·天水幼儿园血铅超标》便有了超越文字本身的重量。这阕仅50余字的小令,如同一把淬了血泪的手术刀,"添彩发糕"为切口,剖开了食品安全的脓疮,照见了监管链条的裂痕,更承载着二十年间三次"铅殇"的集体创伤。它不止是对一起幼儿园血铅事件的记录,更是一曲用格律韵脚写就的民生悲歌,一面映照时代治理困局的多棱镜。
一、意象的暴力美学:从"鲜艳"到"深灰"的视觉绞杀
词的开篇两句,堪称古典诗词中少有的"视觉暴力"典范。"添彩发糕鲜艳",六个字勾勒出食物本应有的诱人姿态——"鲜艳"是孩童眼中的欢喜,是家长心中的放心,是幼儿园用来装点"爱心餐点"的伪装。可紧随其后的"进餐牙齿深灰",却以猝不及防的反转,将这份"鲜艳"碾得粉碎。"深灰"不是自然的色泽,而是铅毒在幼童身体上留下的狰狞印记,是从口腔蔓延至血液的危险信号,更是成人世界失职留下的耻辱烙印。
这种意象的对冲,远比直白的控诉更具冲击力。发糕的"鲜艳"越刺眼,牙齿的"深灰"就越触目;食物本应有的滋养功能与实际造成的毒害效果,形成了尖锐的价值撕裂。在这里,"添彩"二字被赋予了反讽的意味——所谓的"添彩",添的不是营养,而是毒素;增的不是食欲,而是绝望。词人没有用"含铅"这样的直白表述,却通过"牙齿深灰"这一具象的身体反应,让铅毒的存在变得可感、可触、可怖。
"双城化验若云泥"一句,将矛盾从个体身体引向制度层面。"双城"特指天水与西安,两地的检测结果却呈现"云泥"之别——天水医院的"20微克/每升"与西安医院的"400微克/每升",不仅是数字的悬殊,更是公信力的崩塌。这种差异背后,是地方检测是否存在包庇?是标准执行是否存在松动?还是利益链条在暗中作祟?词人以"若云泥"三字留白,却让无数疑问在读者心中翻腾。而"父母忿蒙童泣",则将镜头拉回最朴素的情感现场:父母的"忿"是愤怒,是对真相被掩盖的愤懑;"蒙"是迷茫,是对检测结果悬殊的困惑;孩童的"泣"是疼痛,是对身体不适的本能反应,更是对成人世界失信的无声抗议。五个字,道尽了一个家庭在公共安全事件中的无助与心碎。
上阕四句,从食物表象到身体反应,从检测乱象到家庭悲戚,层层递进,如剥洋葱般揭开事件的真相,每一层都带着刺痛人心的辛辣。词人没有使用任何华丽的辞藻,却以白描的手法,让画面自带张力,仿佛能看见那些捧着化验单的父母通红的眼眶,听见幼儿园里孩童因疼痛发出的呜咽。
二、历史的轮回之痛:"三度铅殇"里的困局与追问
下阕开篇"三度铅殇甚痛,廿年困境犹悲",是全词最沉重的一笔。"三度铅殇"直指注脚中明确的三次事件:2005年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吴家河村儿童铅中毒、2006年甘肃徽县水阳乡儿童铅中毒、2025年天水幼儿园血铅超标。从村庄到幼儿园,从土壤水源污染到食品添加剂作祟,二十年光阴流转,铅毒的阴影却始终盘旋在这片土地上,这不是偶然的意外,而是制度惯性下的悲剧重演。
"甚痛"二字,道尽了受害者的切肤之痛。铅中毒对儿童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它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导致智力下降、行为异常,这些伤害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也将成为家庭永远的负担。而"廿年困境犹悲"中的"困境",则有着更复杂的内涵——既是受害家庭的困境:土壤水源被污染后,健康受损、生计无着,维权之路漫长而艰难;也是地方治理的困境: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夹缝中挣扎,优质产业引不进,只能承接东部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为了短期政绩默许甚至纵容不良企业的存在;更是制度设计的困境:监管链条看似完备,却屡屡在执行层面失守,每次事故后都有追责,但相似的悲剧总能卷土重来。
这种"困境"的延续性,让"犹悲"二字充满了无力感。二十年了,三次血的教训,为何没能换来彻底的改变?是惩罚力度不够?是监管手段滞后?还是利益集团的阻力太大?词人没有给出答案,但这声"犹悲"的叹息,足以引发读者对深层问题的思考。在这里,词作超越了对单一事件的批判,上升到对区域发展模式、公共安全体系的整体性反思。
"刀光剑影降钟馗,佑庶民除魑魅",是全词的情感转折点。从"痛"与"悲"的沉郁,转向对正义的呼唤。"钟馗"本是道教中驱邪捉鬼的神明,词人将其赋予现代意义——"有良知的公民和记者以键盘作刀,鼠标为剑,用犀利的文字揭露黑暗"。在信息时代,舆论监督成为了驱散"魑魅"的重要力量:记者对血检数据的追踪报道,网友对事件进展的持续关注,家长们为孩子权益的不懈抗争,这些都是"刀光剑影"的具体体现。
"魑魅"在这里指代的,既是直接作案的幼儿园园长、投资人、后厨人员,他们明知颜料含铅却用于食品制作,其心可诛;也是失职渎职的监管人员,他们拿着俸禄却玩忽职守,是制度的蛀虫;更是那些潜藏在背后的利益链条,是导致"廿年困境"的深层病灶。词人期盼"钟馗"降临,实则是期盼法治的利剑能够真正斩断这些罪恶的链条,让"佑庶民"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词牌与现实的碰撞:柳永体的"俗"与事件的"真"
选用柳永体填写《西江月》,绝非偶然。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其词以"俗"著称,多写市井生活、民间疾苦,语言直白通俗,不避俚语,与当时士大夫词的含蓄蕴藉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俗",恰恰与本词所反映的事件性质相契合——幼儿园血铅超标是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民生事件,关乎最基本的生存安全,用贴近生活的语言来书写,才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情。
柳永体的《西江月》格律相对灵活,上下阕各四句,句式以五言、七言为主,便于叙事与抒情的结合。本词上阕"添彩发糕鲜艳,进餐牙齿深灰",以七言对仗句开篇,将两种视觉意象并置,形成强烈反差;"双城化验若云泥,父母忿蒙童泣",以七言接五言,节奏由缓变急,恰似事件曝光后人们情绪的升温。下阕"三度铅殇甚痛,廿年困境犹悲",同样以七言对仗句承接,将历史的沉重感铺展开来;"刀光剑影降钟馗,佑庶民除魑魅",以七言收尾,气势上扬,寄托了对未来的期许。这种格律安排,让情感的起伏与事件的进展形成了内在的呼应。
更值得注意的是,柳永词中常有的"怨"与"叹",在本词中转化为更强烈的"愤"与"盼"。如果说柳永笔下的"怨"多是个人情爱的失意,那么本词中的"愤"则是对公共利益受损的愤怒;如果说柳永的"叹"多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那么本词中的"盼"则是对社会公正的热切期盼。这种情感的升华,让古典词牌在现代语境中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四、注脚的叙事功能:词与史的互文共生
与词作相辅相成的,是详尽的注脚。这些注脚以时间为轴,从7月1日事件初发到7月20日调查处置通报,清晰地勾勒出事件的完整脉络:从群众反映到立案侦查,从添加剂超标到彩绘颜料含铅,从地方调查到国务院督办,从19名患儿入院到233人血铅异常,从8人被刑拘到6人被批捕、17人被立案调查……这些具体的信息,不仅为词作中的意象提供了坚实的事实支撑,更让这首词成为了一份具有"诗史"性质的文本。
注脚与词作的关系,是"史"与"诗"的互文。词作以凝练的意象浓缩事件的情感内核,注脚以客观的叙述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词作是感性的升华,注脚是理性的佐证;词作让读者感受事件的温度,注脚让读者把握事件的尺度。比如"添彩"一词,若无注脚的解释,读者可能仅理解为"增加色彩",而注脚中"添加含铅不能食用的彩绘颜料"的说明,瞬间让这个词变得触目惊心;"双城化验若云泥"的抽象对比,在注脚中"20微克/每升"与"400微克/每升"的具体数字面前,变得无比具象。
这种互文关系,词作的批判更具力量。当我们知道"查获颜料含铅(包装明确标识不可食用)"时,会更愤怒于涉事者的明知故犯;当我们看到"233人血铅异常"的数字时,会更体会"父母忿蒙童泣"的悲痛;当我们了解到"国务院食安办派出工作组指导督办"时,会更期待"降钟馗""除魑魅"的实现。注脚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补充,而是词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对事件的完整叙事。
五、超越事件的价值:从"铅痕"到民生安全的防线重构
这首《西江月》的价值,远不止于记录一起公共事件。它以铅为媒介,触及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多个敏感神经:
其一,食品安全的底线何在?幼儿园本是儿童成长的乐园,却成了铅毒的温床;食品本应是滋养生命的源泉,却成了伤害健康的凶器。当"不可食用"的颜料被公然用于食品制作,当监管部门在事发后才"严肃追责",我们不得不追问:食品安全的防线究竟在哪里?是制度设计的漏洞,还是执行环节的失守?
其二,儿童保护的体系是否健全?儿童是社会最脆弱的群体,需要最严密的保护。但从三次"铅殇"来看,儿童的健康权益屡屡被侵犯。事后的"医治""营养干预""心理疏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事前预防机制,让类似的伤害不再发生。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形成合力,构建一张全方位的保护网。
其三,舆论监督与法治建设的关系。词作将记者与公民比作"钟馗",凸显了舆论监督在揭露真相、推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但舆论监督不能替代法治建设,最终还是要依靠法律的严惩,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让失职者受到应有的追责。只有法治的利剑常悬,才能真正震慑"魑魅"。
其四,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廿年困境"揭示了西部地区发展的两难:既要经济增长,又要环境保护。但以牺牲环境和健康为代价的发展,终究是不可持续的。如何转变发展模式,引进绿色产业,平衡经济与环保的关系,是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江月·天水幼儿园血铅超标》已不仅是一首词,更是一份社会观察报告,一份民生诉求书。它用古典的形式承载了现代的焦虑,用凝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关切。词中的"铅痕",不仅刻在孩子们的血液里,也刻在社会的记忆中,时刻提醒我们:公共安全无小事,民生福祉大于天。
六、余论:诗词的当代使命
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有人认为古典诗词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沦为文人雅士的消遣。但纪金东先生的这首《西江月》,却用事实证明:古典诗词依然可以成为记录时代、批判现实、抒发民声的有力载体。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晦涩的用典,只要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关注民生的疾苦,就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这首词的"与众不同",在于它打破了古典诗词与当代社会的隔阂,让格律的美感与现实的痛感产生了共鸣;在于它不仅是对事件的简单记录,更是对深层问题的追问;在于它既表达了对受害者的同情,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学从来不是象牙塔里的孤芳自赏,而是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呐喊。
铅毒可以被清除,伤痕可以被抚平,但这首词所引发的思考,应该长久地留在我们心中。愿"三度铅殇"成为最后一次,愿"钟馗"的刀光剑影能彻底斩断罪恶的链条,愿每个孩子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或许就是词人写下这阕《西江月》的初心,也是我们阅读它时应有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