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林小满蹲在蜂箱旁,额头上沁出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七月的太阳毒辣得很,像是要把人烤干似的。她小心翼翼地揭开蜂箱盖子,耳边立刻响起一阵嗡嗡声,几十只蜜蜂从箱子里飞出来,围着她打转。
"别蜇我,别蜇我..."小满轻声念叨着,动作更加轻柔。她戴着的防蜂面罩已经旧得发黄,网眼处还有几个小洞,那是去年被树枝刮破的。
蜂箱里的情况并不乐观。小满皱起眉头,用手指轻轻拨弄着蜂巢。蜂群比上周又少了一些,蜂蜜的产量也远远达不到预期。她叹了口气,把蜂箱盖重新合上。
"小满!"远处传来喊声。小满直起腰,看见父亲林大山扛着锄头从山坡上走下来,裤腿上沾满了泥巴。
"爸,这么早就收工了?"小满摘下防蜂面罩,用手背擦了擦脸上的汗。
林大山走近了,看了眼蜂箱,眉头皱得更紧:"怎么样?"
小满摇摇头:"还是老样子。蜂王产卵量上不去,工蜂数量减少,采蜜效率低。"
"我就说这玩意儿不靠谱。"林大山把锄头往地上一杵,"村里谁家养蜂发过财?你一个大学生,放着城里的好工作不要,非回来折腾这个。"
这样的话小满已经听过无数遍了。她抿了抿嘴没说话,弯腰收拾起养蜂工具。
"你王婶给你介绍的那个县里公务员,人家又托人来问了。"林大山继续说,"一个月四五千块钱,五险一金,多稳定。你看看你现在..."
"爸!"小满终于忍不住了,"我说了多少次了,我不想去坐办公室。我就想养蜂,把咱们山里的好蜂蜜卖出去。"
"卖?你卖给谁?"林大山提高了声音,"上回那批蜂蜜,不是到现在还堆在仓房里?"
小满感觉胸口一阵发闷。父亲说的没错,三个月前她满怀希望采的第一批蜂蜜,到现在还没找到销路。村里的小卖部只愿意代销一点点,县城里的超市嫌她的包装太土,连谈都不愿意谈。
"我会想办法的。"小满低声说,把工具塞进布袋里,"我去看看南坡那片花田。"不等父亲再说什么,她快步走开了。
沿着山间小路往南坡走,小满的心情比脚步还沉重。大学毕业两年了,当初放弃城市工作回乡创业的决定,现在看起来是那么天真。她以为凭借自己在农业大学学到的知识,一定能在家乡闯出一片天地。可现实是残酷的——技术不够成熟,资金捉襟见肘,销路打不开,连最亲近的父亲都不理解她。
南坡的荞麦花开得正好,白色的花朵连成一片,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这本该是小满最开心的时刻——花期意味着蜜源,意味着收获的希望。可现在,她只觉得疲惫不堪。
小满坐在田埂上,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本子的扉页上写着一行字:"人生,不一定会逆风翻盘,但一定要向阳而生。"这是她大学时抄下的句子,一直激励着她。可现在,她连翻开的力气都没有了。
第二章
天色渐暗时,小满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家走。走到半路,豆大的雨点突然砸下来,转眼间就变成了倾盆大雨。小满慌忙跑到路边一棵大树下躲雨,但雨太大了,树叶根本挡不住。
就在这时,她看见前方有个人影在雨中艰难前行。那人背着一个大包,看样子是个外乡人,在泥泞的山路上一步一滑。
"喂!"小满喊了一声,但雨声太大,对方没听见。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冲进雨里朝那人跑去。
"喂!前面的人!"她边跑边喊。
那人终于听见了,转过身来。是个年轻男子,戴着一副眼镜,镜片上全是雨水,几乎看不清路。
"你没事吧?"小满跑到他面前问道。
男子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请问青山村还有多远?"
"这就是青山村啊。"小满说,"你是来找人的?"
"我是县农业局的,来考察特色农业项目的。"男子从湿透的背包里掏出一个证件,"我叫苏阳。"
小满瞥了一眼证件,确实是县农业局的。"这大雨天的,你怎么不提前联系村里?"
"我本来打算下午到的,结果班车半路坏了,耽误了时间。"苏阳无奈地说。
雨越下越大,小满看苏阳浑身湿透的样子,叹了口气:"我家就在前面,先去避避雨吧。"
苏阳连连道谢,跟着小满往村里走。路上,小满得知苏阳是农业局新来的技术员,专门负责特色养殖项目的技术支持和推广。
"你们村有人养蜂是吧?"苏阳突然问道。
小满脚步一顿:"你怎么知道?"
"我在局里看到过申报材料。"苏阳说,"规模不大,但蜂蜜品质据说很好。我这次来就是想看看,能不能作为特色农产品推广。"
小满的心跳突然加快了。她没想到自己小小的养蜂项目居然被县里注意到了。但随即她又想到那些半死不活的蜂群和积压的蜂蜜,心里一阵苦涩。
"那个养蜂的...就是我。"她低声说。
苏阳明显愣了一下,然后笑了:"这么巧?那正好,我可以直接跟你了解情况了。"
到家后,小满给苏阳找了干衣服换上——是父亲的一套旧衣服,穿在苏阳身上有些短。林大山见女儿带回来个陌生男人,脸色不太好看,但听说对方是县里来的干部,态度立刻热情起来。
"领导啊,快请坐!小满,去给领导倒茶!"林大山忙不迭地招呼着。
苏阳有些尴尬:"叔叔别这么叫,我就是个普通技术员。"
趁着父亲和苏阳聊天的空档,小满去厨房烧水。她心不在焉地往灶膛里添柴,思绪却飘到了那些蜂箱上。如果县里真的能支持她的养蜂项目,或许一切还有转机...
晚饭时,雨停了。小满做了几道家常菜,林大山还特意开了一瓶自酿的米酒。苏阳对山村里的土菜赞不绝口,特别是那道野菌炒腊肉,连吃了两碗饭。
"小满的养蜂项目,县里能有什么支持政策吗?"林大山终于问出了关键问题。
苏阳放下筷子,认真地说:"明天我先去看看实际情况。如果蜂蜜品质确实好,我们可以帮忙申请特色农产品认证,联系销售渠道,还可能有一些补贴。"
小满的心砰砰直跳。她偷偷观察着苏阳——这个突然闯入她生活的年轻人,会不会成为她困境中的转机?
第三章
第二天一早,小满就带着苏阳去了她的养蜂场。说是养蜂场,其实就是山坡上的十几箱蜜蜂,简陋得可怜。
苏阳仔细检查了每个蜂箱,不时皱眉。小满站在一旁,紧张得手心冒汗。
"你的蜂群管理有问题。"苏阳终于开口,"蜂箱摆放位置不合理,蜜源植物单一,而且我看你用的还是传统养殖方法。"
小满的脸一下子红了:"我在学校学的就是这些..."
"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是有差距的。"苏阳的语气缓和下来,"不过蜂蜜质量确实不错。"他尝了一点小满之前取的蜜样品,"花香很纯,甜度适中,有特色。"
听到夸奖,小满心里稍微好受些:"可是销路..."
"包装太土了。"苏阳直言不讳,"现在消费者很看重外观。你的蜜是好蜜,但装在塑料瓶里,贴个手写标签,谁愿意买?"
小满低下头。她知道苏阳说的没错,但她实在没有多余的钱做精美包装。
"这样吧,"苏阳思考了一会儿,"我可以在技术上帮你改进养殖方法。至于包装和销路,我回县里后帮你联系一下。"
"真的?"小满猛地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
苏阳看着她,突然笑了:"当然。不过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你得请我吃饭。"苏阳指了指不远处的村子,"听说你们村的豆腐宴很有名。"
小满噗嗤一声笑了:"成交!"
接下来的几天,苏阳留在村里,手把手教小满改进养蜂技术。他调整了蜂箱的位置,教小满如何科学培育蜂王,还帮她规划了一片混合蜜源植物区。
小满学得很快,常常举一反三。她带着苏阳走遍了村子周围的山林,寻找适合的蜜源植物。两人一起爬山涉水,苏阳给她讲县里的农业政策,她给苏阳讲村里的风土人情。
一天傍晚,他们坐在山坡上看日落。夕阳把整片山林染成金色,美得让人心醉。
"你为什么回村养蜂?"苏阳突然问,"大学生村官我见过不少,但像你这样自己创业的不多。"
小满沉默了一会儿:"我奶奶有糖尿病,医生说纯天然蜂蜜对她好。但市面上买的都是掺假的...后来我就想,我们山里这么多花,为什么不自己养蜂呢?"
"就这么简单?"
"也不全是。"小满笑了笑,"我从小在这山里长大,看惯了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我想试试能不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苏阳看着她被夕阳映红的脸庞,眼神变得柔和:"你会成功的。"
"真的吗?"小满转过头,对上苏阳的目光,心跳突然漏了一拍。
"真的。"苏阳认真地说,"因为你比别人多了一样东西。"
"什么?"
"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劲儿。"苏阳笑着说。
小满假装生气地捶了他一下,两人笑作一团。那一刻,她感觉心里有什么东西悄悄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苏阳回县城的头天晚上,小满做了满满一桌菜。林大山拿出了珍藏的老酒,三人喝到微醺。
"小苏啊,你这一走,小满的养蜂场可怎么办?"林大山有些担忧地问。
"叔叔放心,"苏阳的脸因为酒精有些发红,"我会经常过来的。而且现在通讯这么方便,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联系。"
小满低头扒饭,没说话。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像是即将失去什么重要的东西。
饭后,林大山借口去邻居家串门,把空间留给了两个年轻人。小满和苏阳坐在院子里乘凉,夏夜的微风带着草木的清香。
"这个给你。"苏阳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
小满打开一看,是一套崭新的养蜂工具,比她用的那些破旧工具精致多了。
"这..."
"别急着感动,"苏阳笑着说,"这是借你的,等你赚钱了得还我。"
小满知道他是故意这么说,心里暖暖的:"谢谢。我会好好用的。"
两人又陷入了沉默。夜空中繁星点点,远处传来几声蛙鸣。
"小满,"苏阳突然开口,"如果...如果我申请调到你们镇上的农技站,你觉得怎么样?"
小满猛地抬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为什么?"
苏阳挠了挠头:"这边的特色农业项目需要长期跟进,而且..."他停顿了一下,"而且我觉得这里挺好的。"
小满的心跳得厉害,她不敢深想苏阳话里的意思:"哦...那挺好的。"
又是一阵沉默。
"时间不早了,你明天还要赶早班车。"小满站起身,"我去给你准备些山货带回去。"
她逃也似地进了屋,靠在门板上,感觉脸颊发烫。这个突如其来的可能性让她既惊喜又害怕。
第二天一早,小满送苏阳去村口坐车。清晨的山间雾气蒙蒙,两人的脚步声在寂静的路上格外清晰。
"我下周还会来的。"上车前,苏阳对小满说。
小满点点头:"我等你。"
看着班车远去,小满站在原地久久不动。她心里有种奇怪的感觉,像是期待,又像是恐惧。
回到养蜂场,小满按照苏阳教的新方法忙碌起来。蜂群似乎对新环境很适应,进进出出忙碌采蜜。小满看着这一切,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然而好景不长。三天后的早晨,小满照例去检查蜂箱,却发现有几箱蜜蜂异常安静。她打开一看,顿时如坠冰窟——蜂箱里死了一大片蜜蜂,剩下的也奄奄一息。
"怎么会这样..."小满手忙脚乱地检查其他蜂箱,发现情况同样糟糕。一夜之间,她辛辛苦苦培育的蜂群几乎全军覆没。
小满颤抖着给苏阳打电话,却被告知他下乡去了,信号不好联系不上。她蹲在蜂箱旁,看着那些死去的蜜蜂,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
"喂,是林小满吗?"电话那头是个女声,"我是县农业局的陈科长。关于苏阳申请调去你们镇农技站的事,有些情况需要核实..."
小满愣住了:"什么?"
"苏阳没跟你说吗?他申请调职的报告被驳回了。局里决定派他去省里参加半年的培训,回来可能要调到其他县..."
电话那头还在说着什么,但小满已经听不进去了。她机械地应答着,挂断电话后,整个人像被抽空了力气。
蜂群死了,苏阳要走了。短短一个上午,她刚刚看到的一点希望,又被命运无情地夺走。
小满蹲在地上,抱紧双膝,无声地哭泣。远处,乌云密布,又一场山雨即将来临。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