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窑里的月光
作者:王贞强(甘肃)
夏夜的蝉鸣在纱窗上撞出细碎的声响,隔壁的老奶奶拿着一块洗的腿色的手帕轻轻的擦着眼角流出的泪水,她坐在木椅上手腕上的银镯子随着动作轻轻相碰,发出清冷的叮当声。我趴在竹席上,盯着她脸上纵横的皱纹,总觉得那些沟壑里藏着说不完的故事。
“我七八岁那年,正是腊月天。”老奶奶的声音像老纺车般缓缓转动,“村口老槐树上的乌鸦还没叫,大人就踹开我们的被窝,煤油灯在风里晃得厉害。‘土匪来了!’他背起弟弟,我拽着娘的袄角,深一脚浅一脚往沟里跑。雪粒子打在脸上,比刀子还疼。”
崖窑是沟腰处凿出的洞穴,洞口垂着茅草帘子,里头堆满去年的玉米秸。老奶奶说,那次他们刚躲进去,外头就传来马蹄声。窑洞里挤满了人,孩子的啼哭被大人死死捂住,她数着自己剧烈的心跳,数到第三十七下时,听见了枪响。
“第二次跑反就没那么好运了。”老奶奶的声音突然低下去,手帕停在半空。那天她摔了一跤,再抬头时,娘的蓝布头巾已经消失在雪雾里。几个蒙着黑布的男人把她拎起来,马背上的腥味混着铁锈味灌进喉咙。等她清醒过来,眼前是座破庙,灶火映着土匪们黢黑的脸,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飘出诡异的香气。
“他们不让我进屋子,让我守着柴火。”老奶奶的指甲深深掐进木椅,“骨头从门缝里扔出来的时候,还带着热气。我认得那枚银戒指,是张大伯家闺女的嫁妆……”
那时缩在柴堆里,牙齿抖得说不出话。或许是因为太小,或许是土匪觉得她不够塞牙缝,竟留了她一条命。三日后官兵剿匪,她才在死人堆里爬出来,光脚走了二十里路,直到看见自家门前那棵歪脖子枣树。
多年后,我在泛黄的县志里读到“民国十八年大饥,匪患四起”的记载,才明白老奶奶故事里的恐惧从何而来。那些在崖窑里瑟缩的夜晚,那些混着血腥气的月光,早已刻进她的骨头里。如今老奶奶的银镯子依然泛着冷光,可窗外的月光,终于不再沾满血色。
作者简介:原名:王贞强,笔名:兰之韵 字:沁之 号:镇原山花 春城醉客 书斋号:蘭馨草堂 文艺爱好者!中外诗人,诗韵墨语等平台签约诗人!喜书法,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