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友情
作者:龚惠新
在当过兵的人眼中,战友情是至高无上的。
战友,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退伍回乡后,大家各奔东西,各务前程。即便没有了联系,但彼此的牵挂,兄弟般的情谊,却越久越浓。战友间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不想,不会因路途的遥远而不念。经过岁月的积淀,战友间的那份情,那份爱历久弥新,永远忘不掉。
在“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我总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的军旅生涯。回想部队的生活,回忆当兵的那段岁月和那段美好的时光。它带给我无尽的感慨和怀念,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我是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参军当兵的。新兵连在南通军分区狼山教导队。第一次离开农村,第一次来到风景秀美的狼山,对我来说,一切感觉新鲜和好奇。教导队营房座落在狼山北麓的山脚下,大门朝北,院内有两进建筑:第一进为平房。四周有回廊相连,下雨天行走不会淋湿衣服;第二进为朝东的两层楼,每日清晨可看见狼山北坡摩崖石刻“五山拱北”的壮观景象,对我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说,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当时正值寒冬季节。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嘹亮的军号声已经响起,新兵们立即穿衣起床到操场集合。随着一声令下,“一二一”的口令声瞬间在寂静的清晨中回荡,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新兵们集结在操场上,开始了新兵的早操训练。在班长“一二一”的口令下,我们完成了站军姿、走队列、立正稍息、齐步正步,卧姿装子弹和瞄准射击等课目的训练,完成了百米胸环靶步枪实弹射击。
很快一个月的新兵连集训结束了。新兵们被分配到了南通军分区所属部队。有一部分新兵分配到了如东县守备二团。团部又将这些新兵分配到了下属各单位。大部分被分配到黄海之滨的守备一、二、四、五连。有的被分配到三连(军垦农场),还有的被分配到特务连和团部驾驶排、通讯排、卫生队、电台、警卫班等。我和一名浙江籍新兵被分配在八二炮连。炮连就在团部北侧。平时除训练、学习、小生产等外,主要负责团部机关和弹药库的站岗和值勤,确保团机关和弹药库的绝对安全。
经过了一个月的新兵连生活,分到连队后就不那么陌生了。我分配在一排三班,浙江的那个新兵分配在连部当通讯员。那年,由于征集兵员少,炮连只分配到两个新兵。连队的这些兵都来自五湖四海。有山东的、安徽的、江苏的、浙江的、和上海等地的。我们班共五个人。班长是浙江云和人,七0年当兵的,胖胖的,大眼睛,说话嗓门大。平时,班长对我们工作十分严格。但在生活上、政治上很关心我们,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对我后来的成长,帮助巨大。
在我当兵的第二年底,老班长退伍了。离别时,我们都依依不舍,我买了一件小小的纪念品送给老班长作为留念,老班长很是感动。老班长自退伍回乡后,一直在当地乡政府工作,开始是借用工,后来慢慢转为国家干部,当上了乡人武部部长,最后还当上了乡长。老班长退休后在老家山上种了一块茶树,每年采茶,炒茶都是他自己亲自干的。新茶采收后,他每年都要给我寄两斤茶叶。他说,自己种的茶叶,不打农药,无污染,可以放心喝。每当收到老班长寄来的茶叶,一股热流瞬间涌上我心头。作为对老班长的回敬,我每年中秋节或春节都要给老班长寄些家乡特产,考虑到老班长喜欢喝酒,我每次还加了两瓶酒。他收到后,第一时间就发我信息,以表谢意!
在连首长的悉心培养教育下,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我当兵第二年就入了党,过了两年又提了干。可以说,当兵的历史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是经历苦难,磨练自己,提升自我的最珍贵的一段岁月。
那个年代,军旅生涯虽然艰苦,但苦中有乐。在部队里,我们同吃、同住、同训练、同劳动、同娱乐......,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训练场上,印象最深的是部队火炮训练,连长那粗犷的口令声让人难忘。“准备射击、敌步兵、榴弹、三号装药、标尺6-0、方向30-0、一发、放”。随着连长的一声口令,各炮手紧密配合,密切协作,动作规范,一丝不苟。那个场景,现在想起来还很激动。火炮训练一遍又一遍,一会儿架炮,一会儿拆炮。目标假设:“一会儿发现敌火力点”、“一会儿发现敌碉堡”。训练场上,热火朝天。战友们的脸上挂满了汗水,不停地洒落在地上。连长说,“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不管是三伏暑天,还是寒冬腊月。部队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的标准从未改变过。
训练课目一个接一个。除火炮训练外,连队还特别注重其它课目的训练。如手中武器-冲锋枪射击训练,手榴弹投掷训练,单、双杠和跳木马训练。夏天还要进行游泳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停重复训练课目,以打牢基础。每个课目的训练都是很辛苦的,但战友们从不叫苦叫累,相互间总是彼此鼓励打气。
野行拉练是我军旅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记得在我当兵第二年初秋,连队从驻地掘港拉练至黄海之滨的环港进行八二炮实弹射击。那天,秋高气爽。黎明时分,连队除几名留守值班的人员外,其余全部参加。战友们背着沉重的装备,排着长长的队伍,一路向西北方向的环港进发,全程40多公里,全是石子路面。队伍前面是徒步行军的官兵,后面是马车班战士驾驭的马车后勤保障队伍。庄严威武,气势宏大。一路上,部队围绕“走、打、吃、住、藏”等内容,依托沿途地形,开展了急行军、野炊和防空等课目的演练。长时间的行军,有的战士脚上起了血泡,但仍坚持在行军路上。队伍中出现了许多老战士帮助新战士的、体力强的帮助体力弱的扛装备的感人场面。部队按规定的时间准时到达目的地。除马车班战友搭帐篷野宿外,其余人员全部借宿在当地的老乡家中。经过几天的野外“临战”训练,黄海之滨一星期的野行拉练实弹射击终于结束了。八二炮实弹射击发发命中目标,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了团机关的通报表扬。
部队参加军山国防施工的日子,艰苦程度是无法言表的。那个年代,由于物资匮乏,装备落后,施工作业基本上是传统的人工操作,不像现在施工全是机械化。战友们在阴暗狭窄的山洞里施工,作业时间长,体力消耗大。一个班次八小时下来,战友们的体力消耗殆尽。战友们总是互相鼓劲、乐观向上。由于长时间在山洞里作业,不少战士患了关节炎,疼痛难受。有的战士在施工中受了伤,但他们坚持做到轻伤不下火线,到卫生所简单包扎一下就继续投入战斗。经过全体施工部队不懈的奋战,一九八0年底,历时近三年的军山国防施工终于结束了。我们站在山洞口,望着这条凝聚了战友们无数汗水和心血的山洞,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着自豪感和成就感,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不仅是一项工程的完成,而是全体施工官兵日夜奋战,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精神的见证。
几十年过去了。转眼间,我们都各自奔向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但当兵时战友间的那份情,那份爱,却如同江河之水,永不停歇地在我们心中流淌。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我总会想起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他们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
作者简介:
龚惠新,江苏启东市人,大专学历,军转干部,现为江苏启东市鑫磊城市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启东市银发通讯协会副会长,对业余创作有兴趣爱好。曾获国家及地方报纸杂志及文学平台征文比赛散文金奖和二等奖。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第二届“白鹭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