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山雨欲来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薄雾,洒在青山村斑驳的石板路上。程立山推开"青山诊所"的木门,门轴发出熟悉的吱呀声。他深吸一口气,山间特有的清新空气夹杂着草药香涌入肺腑。
诊所不大,三十来平米的空间被一分为二。外间是诊室,一张老旧的木桌,两把椅子,一个药柜占据了大部分空间;里间是治疗室,摆着一张简易病床和几个放医疗用品的铁柜。墙上挂着程父留下的毛笔字——"医者仁心",墨迹已经有些褪色。
"程医生,这么早就开门啦?"隔壁杂货铺的王婶挎着菜篮子经过,笑眯眯地打招呼。
"王婶早。"程立山微笑着点头,"昨天李大爷说今天要来换药,我提前准备一下。"
他转身回到药柜前,清点着所剩不多的药品。盘尼西林只剩三支,止痛片两板,纱布倒是还有一些。月底了,镇上的医药公司该来送货了,但账上的钱恐怕不够这次的全款。程立山揉了揉太阳穴,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程医生!程医生在吗?"一个焦急的声音打断了程立山的思绪。
他快步走到门口,看见村民张铁柱抱着他五岁的儿子小虎冲了过来。孩子脸色通红,呼吸急促,显然是发了高烧。
"快进来!"程立山侧身让开通道,引导张铁柱将孩子放在治疗室的床上。
他动作娴熟地取出体温计,轻轻放入孩子腋下。三十九度二。程立山的心沉了一下,这么高的体温对小孩来说很危险。
"什么时候开始发烧的?"
"昨、昨天半夜。"张铁柱粗糙的大手不安地搓着,"开始以为就是着凉,给喝了姜汤,结果早上更烫了,还开始说胡话..."
程立山一边听,一边检查孩子的喉咙和听诊心肺。喉咙红肿,肺部有轻微啰音。他迅速做出判断——急性扁桃体炎,已经开始影响下呼吸道。
"需要打一针青霉素,再配合口服药。"程立山说着,从药柜取出仅剩的三支盘尼西林之一。
张铁柱黝黑的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程医生,这...贵不贵?上个月修房子借的钱还没还清..."
程立山手上的动作没停,熟练地准备着注射器:"先治病要紧,钱的事以后再说。"
针头刺入孩子细嫩的皮肤时,小虎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张铁柱心疼地按住儿子的手,眼中满是自责。
"别担心,很快就会退烧的。"程立山轻声安慰道,"我再给你开些退烧药和消炎药,按时服用,多喝水。"
配好药,程立山在破旧的小本子上记下一笔账。张铁柱抱着已经安静下来的小虎,千恩万谢地离开了。
诊所又恢复了宁静。程立山望着父子俩离去的背影,叹了口气。他知道张铁柱家的情况,那笔医药费不知何时才能收回。但父亲临终前的嘱托言犹在耳:"立山,医者父母心,青山村的乡亲们需要我们。"
中午时分,程立山简单吃了两个馒头夹咸菜,便背着竹篓出门采药。诊所的药品短缺,一些常见的病症他尽量用中草药代替,既能减轻村民负担,也能节省开支。
山间的路崎岖难行,但对从小在这里长大的程立山来说如履平地。他熟练地辨认着各种草药:清热解毒的黄连,止咳化痰的枇杷叶,止血的白芨...不到两小时,竹篓已经装了大半。
正当他准备返程时,远处传来汽车引擎的声音。青山村地处偏远,除了每月一次的物资车,很少有车辆进出。程立山好奇地循声望去,看见一辆黑色轿车停在村后山的空地上。
出于谨慎,他没有直接现身,而是借着灌木丛的掩护靠近。当他看清站在车旁的人时,不禁一愣——是村长赵德贵,正和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交谈,两人神色诡秘。
程立山本能地蹲下身,藏在了一块大石头后面。山风吹散了部分谈话声,但断断续续的语句还是飘进了他的耳朵。
"...这片林子至少有两百棵红豆杉...市价每棵五万以上..."这是那个陌生人的声音。
赵德贵的声音压得很低:"...村民那边我会处理...就说是政府批准的砍伐...分成按之前说的..."
"...先付你十万定金...设备下周就到..."
程立山的心猛地沉了下去。红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村后山那片林子是村里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更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如果被砍伐,不仅生态环境会遭到破坏,连村里的水源都可能受到影响。
他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指甲深深掐入掌心。赵德贵竟然为了私利出卖村里的命脉!程立山想冲出去质问,但理智制止了他。赵德贵在村里势力很大,与镇上的领导关系密切,正面冲突不仅无济于事,还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悄悄退后一段距离后,程立山快步离开了。回村的路上,他的思绪乱如麻。作为村里唯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明白这件事的严重性,但该如何应对?
诊所的灯光一直亮到深夜。程立山坐在桌前,面前摊开着日记本,却一个字也写不下去。父亲的教诲、村民的健康、村子的未来,还有自己岌岌可危的诊所,各种念头在脑海中交战。
"咚咚咚。"突如其来的敲门声吓了他一跳。
程立山打开门,门外站着的正是赵德贵。村长五十出头,身材魁梧,圆脸上常挂着笑容,此刻却显得异常严肃。
"立山啊,这么晚还亮着灯,忙什么呢?"赵德贵不请自来地走进诊所,目光在桌面上扫视。
程立山强作镇定:"整理些病历。村长这么晚有事?"
赵德贵在诊室里踱了两步,突然转身直视程立山:"今天下午,有人看见你在后山采药。"
程立山的心跳漏了一拍,但面上不显:"是的,诊所缺药,我去采了些常用草药。"
"没看见什么...特别的事?"赵德贵眯起眼睛。
"没有。"程立山摇头,"就是平常采药,怎么了?"
赵德贵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又恢复了往常的笑容:"没事没事,就是听说最近山里有野猪出没,提醒你小心点。"他拍拍程立山的肩膀,"你是村里唯一的医生,要保护好自己啊。"
话中的威胁不言而喻。程立山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窜上来。
"对了,"赵德贵走到门口又回头,"听说你诊所的执照下个月要年审了?镇卫生局的马局长是我老同学,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门关上后,程立山才发现自己的手在微微发抖。这分明是赤裸裸的利诱加威胁。如果他保持沉默,诊所就能顺利运营;如果他多管闲事...
墙上"医者仁心"的题字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目。程立山想起十年前父亲临终的场景。老程医生握着儿子的手说:"立山啊,做人要像咱青山上的树,根扎得正,才能长得直。"
夜深人静,程立山做出了决定。他取出藏在床底下的旧笔记本,开始详细记录今天看到和听到的一切。然后从药柜深处摸出一部老式手机——这是他为紧急情况准备的,平时很少使用。
天亮前,一条匿名短信发往了县林业局和公安局的举报热线。
第二天清晨,程立山像往常一样打开诊所大门。阳光依旧明媚,山风依然清新,但他的眼神已经不同了——温和中多了一份坚定,柔软里添了一丝锋芒。
当第一个病人踏进诊所时,程立山露出了职业性的微笑。没人知道,这个看似温顺的乡村医生,已经悄悄吹响了对抗不公的号角。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