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暗夜微光
夜幕完全降临时,程立山轻手轻脚地锁好诊所前后门,拉上所有窗帘,才端着熬好的草药汤回到卧室。林小荷靠在床头,脸色比白天好了些,但额头上仍覆着一层细密的汗珠。
"喝了这个,能消炎退热。"程立山递过药碗,看着她皱眉咽下苦涩的汤药,"张铁柱答应天黑后用他的三轮车送你去县医院。"
林小荷摇摇头,从枕头下摸出一个小型相机:"我得先把这些照片传回组织。程医生,你能帮我找个有网络的地方吗?"
程立山接过相机,翻看着里面的照片——后山红豆杉林的全景、特写,还有几张赵德贵与木材商在林中测量的画面。这些证据足以证明非法砍伐计划确实存在。
"村委会才有网络,但现在去太危险。"程立山思索片刻,"我有个地方。"
他走到衣柜前,从最底层翻出一个老旧的铁盒,里面躺着一部智能手机。"这是我藏在床底下的备用手机,有流量。平时不敢用,怕被赵德贵的人发现。"
林小荷眼睛一亮,接过手机熟练地操作起来。程立山注意到她手指上的老茧和几道疤痕,不像普通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手。
"你是...专业的野外调查员?"他忍不住问道。
林小荷头也不抬:"生态学硕士,毕业后一直在西南地区做濒危植物保护。"她停顿了一下,"上个月在云南,我们团队成功阻止了一片原始森林的非法砍伐,但也得罪了不少人。"
照片传输完毕,林小荷删除了所有记录,将手机还给程立山:"谢谢。我的同事明天就会到县城,他们会接手后续工作。"
"你不去医院了?"程立山皱眉。
"去,但不会久留。"林小荷的眼神坚定,"我得回来完成调查。这些照片只是开始,我们需要更确凿的证据链——砍伐合同、资金往来、运输计划..."
程立山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林小荷要做的事有多危险,但同时也明白那些证据的重要性。赵德贵在县里有人脉,仅凭几张照片很难真正撼动他。
"你的腿至少需要两周才能勉强行走,更别说爬山了。"程立山严肃地说,"而且赵德贵的人肯定在盯着诊所。"
林小荷突然抓住程立山的手腕:"程医生,你知道那些红豆杉对生态系统有多重要吗?它们是活化石,一棵成树的提取物可以制成抗癌药物,救上千人的命。而赵德贵为了几十万就要毁掉整片林子!"
程立山的手腕被她抓得生疼,但更疼的是胸口那股灼热感。他想起父亲生前常说的一句话:"医者治病,更要治心。"保护这片林子,就是在治整个青山村的病根。
"我去。"程立山听见自己说,"我熟悉那片山林,知道赵德贵常去的地方。我可以帮你收集证据。"
林小荷的眼睛在昏暗的灯光下闪闪发亮:"太危险了。你是村里唯一的医生,如果出事..."
"正因为我是医生。"程立山平静地打断她,"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治疗已经生病的人,更要预防疾病发生。毁掉那片林子,青山村的水源、气候、土壤都会出问题,到时候生病的就不止一两个人了。"
两人沉默对视,某种无言的默契在狭小的卧室里流动。窗外传来三轮车的引擎声,程立山知道张铁柱来了。
"我背你出去。"他轻声说,帮林小荷穿上自己的旧外套和帽子做伪装,"记住,无论县医院医生怎么说,你的腿至少需要两周静养。"
林小荷在他耳边轻笑:"程医生,你真的很啰嗦。"
借着夜色的掩护,程立山将林小荷安全送上了张铁柱的三轮车。这位沉默寡言的猎户只是点点头,什么也没问,但程立山从他眼中读懂了支持。
"谢谢。"程立山只说了一句。
张铁柱发动车子前,低声说了句:"小心赵大虎,他今天在诊所周围转了三趟。"
三轮车的尾灯消失在村口后,程立山站在黑暗中,第一次感到自己不再孤单。
第二天清晨,程立山刚打开诊所大门,就看见赵德贵和两个穿制服的人站在门外。其中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程立山认识——镇卫生局的马局长,去年诊所年审时见过。另一个年轻些的,手里拿着检查记录本,表情严肃。
"程医生,早啊。"赵德贵笑容可掬,眼里却闪着冷光,"马局长专程来提前做年审,给你个惊喜。"
程立山握了握马局长伸过来的手,掌心湿冷如蛇:"欢迎马局长检查指导。"
马局长大摇大摆地走进诊所,眼睛四处扫视:"程医生啊,听说你最近很忙?又是采药又是出诊的。"
"乡村医生,不都这样么。"程立山保持着职业微笑,心跳却加快了。马局长明显话里有话。
年轻科员已经开始检查药柜,逐一核对药品批号和有效期。马局长则翻看着诊疗记录和处方单,不时发出意味深长的"嗯"声。赵德贵靠在门框上,一副看好戏的表情。
"程医生,这处方上的签名怎么前后不一致啊?"马局长突然抽出一张纸,语气严厉。
程立山接过一看,是上周给李大爷开的降压药处方:"这是我写的,当时钢笔没水了,后面几个字用圆珠笔补的。李大爷可以作证。"
马局长不置可否,又指着药柜:"抗生素管理不规范,没有单独上锁。医疗废物处置记录也不完整。"他转向赵德贵,"赵村长,你们村的卫生所条件确实差了些啊。"
程立山的手指悄悄攥紧。这些都是吹毛求疵的指责,青山村条件有限,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是他竭尽全力的结果。但他知道,马局长就是来找茬的。
"马局长,"程立山深吸一口气,声音平稳但坚定,"根据《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办法》,我们这类村卫生所并不强制要求抗生素单独上锁,但必须做到专人管理、专册登记,这些我都做到了。医疗废物我们每周集中处置一次,记录在那边蓝色本子上,您可能没注意到。"
马局长的脸色变了变,显然没料到程立山对法规如此熟悉。赵德贵的笑容也僵在了脸上。
"而且,"程立山继续道,从抽屉里取出一叠文件,"过去一年,我们诊所的门诊量是全镇村级卫生所中最高的,传染病报告率和疫苗接种率也名列前茅。这些成绩,离不开马局长您的领导和赵村长的支持。"
这番软中带硬的话让诊所有片刻寂静。马局长尴尬地咳嗽两声,接过文件草草翻看。赵德贵的眼神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年轻科员检查完药柜,低声在马局长耳边说了几句。马局长点点头,表情缓和了些:"药品管理倒是规范...程医生,看来你对业务还是很熟悉的。"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分。"程立山平静地说,同时在心里暗暗感谢自己平时的一丝不苟。
检查最终以马局长几句勉励的话草草收场。赵德贵临走时,在程立山耳边咬牙切齿地说:"别得意,这事没完。"
关上门,程立山才发现后背已经湿透。他瘫坐在椅子上,回想刚才的一幕幕,既后怕又有些不可思议——自己居然敢当面反驳马局长!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中午,张铁柱悄悄来到诊所,带来林小荷的消息:"那姑娘不肯住院,打完石膏就急着要走。我按你说的,把她安排在老猎屋了。"
程立山点点头,从药柜里取出一包准备好的药品和敷料:"她的伤需要每天换药。老猎屋安全吗?"
"暂时安全。"张铁柱左右看看,压低声音,"但赵德贵的人最近在后山活动频繁,好像在找什么。"
程立山心头一紧。难道他们发现了林小荷的调查?还是怀疑自己参与了举报?
"铁柱哥,能不能帮我留意赵德贵他们的动向?"程立山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请求。
张铁柱黝黑的脸上露出罕见的笑容:"早就在留意了。我侄子跟赵大虎混,听到些风声...赵德贵急着要重启砍伐计划,据说找了个更大的靠山。"
程立山的心沉了下去。如果赵德贵找到更高级别的保护伞,仅凭他们几个人的力量能阻止吗?
傍晚最后一个病人离开后,程立山迅速收拾好诊所,带上药品和食物,悄悄前往后山的老猎屋。那是张铁柱家废弃的旧屋,平时很少有人去。
林小荷坐在窗边的小床上,右腿打着石膏,面前摊开着笔记本和几张地图。见到程立山,她眼睛一亮:"程医生!快来看这个!"
地图上标注着后山红豆杉林的详细分布,旁边还有密密麻麻的笔记。林小荷兴奋地指着一处标记:"这片林子至少有二十棵百年以上的红豆杉,生态价值不可估量。而且,"她翻出另一张照片,"我发现这个。"
照片上是后山一处隐蔽的山洞,洞口堆放着几台崭新的电锯和砍伐工具。
"他们连设备都准备好了!"林小荷咬牙切齿,"就等风声过去立刻动手。"
程立山仔细检查她的伤腿,确认没有恶化迹象,才坐下来研究那些资料:"赵德贵今天带卫生局的人来查我,看来是铁了心要报复。"
"因为你举报了他?"
"他怀疑是我,但没有证据。"程立山苦笑,"现在诊所成了他的眼中钉,随时可能找借口关闭。"
林小荷沉默片刻,突然抓住程立山的手:"程医生,你没必要冒这个险。这是我的工作,你还有诊所,还有那么多病人..."
"你知道我父亲是怎么死的吗?"程立山轻声打断她。
林小荷摇摇头。
"十年前青山村爆发疟疾,县里怕疫情扩散,想封村隔离。是我父亲坚持留下,日夜不休地救治病人。"程立山的声音很平静,但眼神灼热,"最后疫情控制住了,他却因为过度劳累引发心肌梗塞...临终前,他让我发誓永远把村民健康放在第一位。"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两人之间的地图上,那些蜿蜒的等高线像是大山的皱纹,沉默地见证着又一个守护者的誓言。
"那片林子是青山的肺。"程立山指着地图,"毁了它,村民们迟早会生病。所以这不仅是你的工作,也是我的责任。"
林小荷的眼睛在月光下闪闪发亮:"那我们就一起保护它。"
他们连夜制定了计划:林小荷负责联系环保组织和媒体,程立山则利用出诊机会收集更多赵德贵违法交易的证据。张铁柱和其他不满赵德贵的村民会提供必要帮助。
离开老猎屋时,天已蒙蒙亮。程立山绕道从后山返回,正好经过那片红豆杉林。晨雾中,古老的树木静默矗立,树皮上的纹路像是岁月刻下的文字,记录着无数个春夏秋冬。
程立山轻轻抚摸一棵特别粗壮的红豆杉,掌心传来粗糙而温暖的触感。恍惚间,他仿佛听见父亲的声音:"根扎得正,才能长得直。"
回村的路上,程立山刻意避开了几个可能有赵大虎眼线的路口。经过村委会时,他注意到窗户亮着灯,隐约传出争吵声。他悄悄靠近,躲在窗下的灌木丛后。
"...必须尽快动手!"赵德贵的声音充满怒气,"夜长梦多,再拖下去那帮环保分子又要来捣乱!"
另一个低沉的声音回答:"马局长那边已经打点好了,但最近县里风声紧,新来的副县长盯着环保案子...至少要等下周设备到齐..."
程立山屏住呼吸,不敢久留。离开前,他瞥见村委会墙上贴着一张新的通知:明日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讨论"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一股寒意顺着脊背爬上后颈。程立山知道,赵德贵这是要强行推动砍伐计划了。而村民大会上,那两万元的分红承诺将是对贫困村民难以抗拒的诱惑。
时间所剩无几。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