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韵悠扬,爱满希望
——参加江苏海院涵远支教团夏令营结营仪式有感
王芬谦
在骄阳似火的七月,我有幸受邀参加江苏海院涵远支教团2025年“海韵悠扬 扬帆远航”海洋文化普及教育清油河希望小学暑期夏令营结营仪式。这场仪式,不仅是支教活动的落幕,更是一段充满爱与希望旅程的生动注脚,令我感慨万千。
踏入清油河希望小学报告厅,现场洋溢着温馨与期待的氛围。仪式在涵远支教团团长张轲有条不紊的主持下拉开帷幕。观看支教活动视频时,那一幕幕支教团成员与孩子们相处的画面,从初次见面的羞涩到课堂上的互动热烈,再到课余时的亲密无间,每一个瞬间都满含真情,生动展现出他们在这段时光里的成长与蜕变。
涵远支教团成员丁静雯同学的支教工作总结,让我看到了他们背后的辛勤付出。从课程设计到课堂教学,从活动组织到与孩子们的心灵沟通,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支教团成员的心血与智慧。家长代表黄敏言语间满是对支教团的感激,那质朴的话语里是对孩子成长变化的欣喜;学生代表李明月眼中闪烁着光芒,分享着在夏令营里收获的知识与快乐,还有对未来的憧憬。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涵远支教团指导老师徐长江与清油河希望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韩立群先后致辞。徐长江书记的致辞,既有对支教团成员的肯定与嘱托,也饱含着对两地教育联结的珍视。他提到支教团带着“海韵”走进乡村,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海事精神与海洋文化的延伸,言语间能感受到高校对社会实践育人的深刻理解——让青年学子在服务中成长,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山海惠及更多孩子。而韩立群校长的致辞,则满溢着东道主的热忱与对孩子们的期许。他细数着夏令营里孩子们的点滴变化:从对海洋知识的陌生到能说出“灯塔”“航标”的名字,从课堂上的羞涩到舞台上的自信展示,字里行间都是对支教团的感激,更藏着乡村教育者对孩子们拓宽视野、拥抱更大世界的迫切心愿。两位校领导的致辞,虽角度不同,却都指向同一个核心:以教育为桥,让爱与知识流动,为孩子们的未来托举更多可能,这份对教育本质的坚守与对孩子成长的牵挂,让人深切感受到两校对此次活动的重视并非停留在形式,而是融入了对教育初心的践行与对乡村振兴中教育力量的深刻认同。
孩子们在文艺节目表演中展现出的自信与才华,更让我坚信此次支教活动意义非凡。无论是一营、二营、三营、四营学生的精彩演出,还是手语社团、非遗社团、舞蹈社团小学生们的才艺展示,都充分体现出他们在夏令营里的收获与成长。
特邀嘉宾孙明甫先生的《我是一条小河》《金丝峡情》和刘慧女士的《苹果香》,悠扬的歌声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也为结营仪式画上了温馨浪漫的一笔。
回顾整个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安排扎实有序,从前期准备到活动开展,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支教团成员们用青春与热情,为清油河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海洋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爱与关怀中成长。
于我而言,此次参加结营仪式,内心深受触动。这些年轻的支教团成员,远离家乡与校园的舒适,来到我们商南乡村,用自己的所学所知,为孩子们点亮希望之光。他们的奉献精神、责任担当,让我看到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那是一种跨越地域与年龄的力量,能够改变孩子的命运,为乡村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这不仅是一次支教活动,更是一场爱的接力,一次文化的传承,一次梦想的播种。
在这个充满希望与爱的夏天,愿这些孩子能够怀揣着梦想,勇敢前行;愿涵远支教团的精神能够薪火相传,照亮更多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感怀之际,赋诗二首以记!
其一
赞涵远支教团
海院学子志飞扬,
涵远支教爱满腔。
海韵悠扬传知识,
扬帆远航启新航。
清油河畔育桃李,
希望小学书声朗。
青春奉献绽光彩,
爱心传递美名扬。
其二
寄望
夏日炎炎结营时,
欢声笑语满教室。
支教情谊心中驻,
梦想种子已根植。
愿君前行多壮志,
学海扬帆不停滞。
他日重逢展宏图,
再谱华章正当时 。
作者简介:王芬谦,网名青云居士,又名知足常乐、丹江石翁,退休教师,退休后返聘在县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县老年大学发挥余热,现为商南作协会员,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民协会员,县老年学会协会副会长,商洛市民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