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宏图规划中,人文墨脱夺天工。
雅江流水云头接,隧道潜龙岩下通。
奋起旌旗融积雪,踏平沟壑驾长风。
谁知千古无烟处,不日蟾光照碧空。
擘画山河的壮志与深情——王永标《墨脱水电站》诗评
王永标的《墨脱水电站》以磅礴笔力勾勒出墨脱水电站规划建设的壮阔图景,字里行间既有对工程壮举的礼赞,也暗含对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深沉思考,在时空交织中展现出时代建设的豪情与诗意。
首联“乙巳宏图规划中,人文墨脱夺天工”开篇点题,将时间锚定在规划之年(乙巳年),“宏图”二字立起全诗格局。“人文墨脱”四字巧妙衔接地域特质与人类智慧,“夺天工”则以夸张手法凸显工程突破自然局限的魄力,既点出墨脱作为西藏边陲、地质条件复杂之地的特殊性,又暗赞建设者改造自然的壮举,起笔便见气势。
颔联“雅江流水云头接,隧道潜龙岩下通”聚焦工程核心场景,以“雅江流水”呼应墨脱依托雅鲁藏布江的地理背景,“云头接”的意象既写江水源头之高、流域之广,又赋予自然景观灵动的诗意;“隧道潜龙岩下通”则直击工程难点,“潜龙”“岩下通”的表述,既写实水电站可能涉及的地下隧道工程,又以“潜龙”的意象暗喻工程在险峻地质中潜藏的力量与智慧,画面感与象征意并存。
颈联“奋起旌旗融积雪,踏平沟壑驾长风”转入对建设者的刻画,充满动态与豪情。“旌旗融积雪”以具象的旗帜与雪域环境碰撞,既写施工环境的严寒艰苦,又显建设队伍不畏风雪的斗志;“踏平沟壑驾长风”则以“踏平”“驾长风”的豪迈笔触,勾勒出建设者跨越天险、一往无前的精神风貌,将工程建设的艰辛转化为征服自然的壮志,充满阳刚之气。
尾联“谁知千古无烟处,不日蟾光照碧空”以今昔对比收束全诗,余韵悠长。“千古无烟处”点出墨脱往昔的偏远寂静、人迹罕至,与“不日蟾光照碧空”形成强烈反差——“蟾光”既指月光,更暗喻水电站建成后灯火通明的景象,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将照亮这片古老土地。从“无烟”到“蟾光”的转变,既写工程带来的实际改变,也暗含对边疆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期许,让全诗在壮志之外多了一层温情与憧憬。
全诗紧扣“墨脱水电站”这一核心,将地理特征、工程难度、建设豪情与地域变迁熔于一炉,语言刚健而不失诗意,意象壮阔又饱含细节,既展现了时代工程的宏伟,也传递出对自然、人文与发展的深刻思考,堪称一曲献给边疆建设的壮丽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