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诗笺:与张建中老师共读广济时光的四季韵脚》
图视/张建中/湖北省武穴市职教中心
文/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在长江之滨的武穴,有一处被晨露与夕照反复摩挲的秘境——广济时光景区露营地。这片经岁月重新装订的滨江书页,正被职业教育中心的张建中老师以教育者的目光细细批注。当粉笔灰从指间滑落,他总爱在此处拾取自然的修辞,将三尺讲台延伸成无边的诗意课堂。
【草木修辞】
露营地是大地精心排版的散文诗。羽状复叶的合欢树在五月撑起绯红的云伞,与职教学子实训基地的蓝屋顶构成冷暖相宜的色韵。那些被春雨吻过的草坪,像被反复校对的绿色稿纸,时而掠过白鹭留下的飘逸撇捺。张老师常在此驻足,看香樟树影在江堤上缓慢移动的标点,仿佛阅读这座城市正在书写的生态篇章。
【烟火平仄】
二十顶纯白帐篷是散落的韵脚。暮色中亮起的马灯,将露营者的笑语酿成温暖的仄声。有少年抱着吉他弹奏《广济谣》,弦音与江浪在D大调上达成和解。张老师喜欢在此收集市井诗行:晨练老者太极扇划出的弧线,孩童追逐泡泡时的升调惊叹,还有那对拍摄婚纱照的新人,将幸福定格成画框里的对偶句。
【时光校勘】
铸铁栏杆上斑驳的船锚纹样,仍讲述着老码头的故事。张老师记得十年前带学生来此写生时,废弃的吊机还锈蚀在记忆里。如今景观步道如流畅的连笔字,将工业遗迹改写为亲水逗号。他时常在观景平台指点学生:那座新落成的湿地科普馆,多像城市精心打磨的比喻——既保留滩涂芦苇的野趣,又注解着生态治理的学术规范。
【教育意象】
当职教中心的园艺班学生来此辨认植物,露营地便成了立体教科书。紫薇的鳞片状树皮是活页笔记,垂丝海棠的粉萼适合水彩写生。张老师总说,这里的每片落叶都是自然教育的教具,而凌晨环卫工清扫的沙沙声,恰似这座城市在晨光里默写的敬业赋。
江轮拉响汽笛,惊起一群旋涡状的江鸥。张老师合上诗集,看晚霞为滨江步道镀上金边。在这片被重新定义的时空里,教育者的哲思与市井的温情达成共识:所谓城市更新,不过是让每个灵魂都能在江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