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淞沪抗战 88师524团坚守四行仓库
我的大老爷和巨人张英武
——忆我家参加淞沪会战的长辈
作者:泥马度(江苏徐州)

国军88师谢晋元团长率部坚守四行仓库。
(1)
我小时候听到最多的故事,就是西庄张大汉和我大老爷的那些事一一他们都参加过抗日战争。大老爷,就是我爷爷的胞兄。
张大汉在大李庄西头的夏圩,两庄只有里把路,地边搭着地边。但夏圩的地是地主家的,张大汉娘儿俩是给地主家干长工的。
张大汉家是最穷的,孤儿寡母,只有两间茅草破屋。他小时长得并不高,长成巨人传说是一夜间的事。
那天张大汉的母亲和面,半夜里起来看黄盆里的面发了没有,一看面发了,好像不停地涨似的,便脱口说了声:“长了,长了。”
这一声不要紧,只见她睡在床上的儿子不停地长,腿伸过床,捅破笆杖子,还在长!
她脱口叫道:“停停停。”他儿子才应声不再长高了。
据说此时正逢南天门开,只要是有缘人在南天门开之际,有求必应,说什么兑现什么。张母无意说“长”,实际是说面发了,长了,但老天爷让他的儿子一夜间长成巨人。
他在家乡的时候,小名叫大憨,也没起什么大名,因为长得像铁塔一般高耸,人都叫他张大汉。
听了他的这个传说,我常常眼望南天,很相信南天门的神话。
我大老爷比他的年龄要略大些,又是邻庄,自然熟悉不过了。等到他长成巨人,我大老爷便常到他家找他。
我们是读书人家,但他大老爷却不好读书,自小好斗喜欢与人打仗。他打遍村庄无敌手,常常他让几个人压在他身上,他能把几个人顶起来,一个个像扔泥丸似的。人都说他野猫,也就猛野如大猫老虎的意思。
刘邦、项羽都是老乡。项羽的老家宿迁,离我们很近,常上宿迁去赶集。大老爷便觉得自己当是做将军的料,怂恿张大汉和他一起去当兵。
但张大汉很憨厚,脑瓜子不太灵不太开窍,人有那么一点点憨,身子虽比参天大树,但年龄还小,一脸稚嫩,家中虽有老母需要照料,但他相信我大老爷的话。
于是张大汉与我大老爷一起到徐州投名报号,两人都是步行去的。到了军营,长官见张大汉高大异常,衣衫褴褛,便支给他钱让他去街上买新衣服。张大汉转了半天,也没买到衣服,哪里会有他这号的衣裳呢,又把钱送给长官。长官便对我大老爷说,这个人虽高大但脑子不全,年龄尚幼,不予入伍。于是我大老爷就参了军,张大汉就一人回了家。

国军88师524团第1营2排4班副班长陈树生,在日军在一楼仓库外挖洞准备埋炸药时,为阻止日军炸毁仓库,他身缚手榴弹从五楼一跃而下,与日军同归于尽。
(2)
我大老爷李胜标,一心要离家投军,是因为他刚新婚。妻子是北庄王宇圩姓屠家的,其貌不扬,人又不爱说话。我大老自视甚高,本不想结婚,他自觉自己一定会发迹的,怎能娶个农村的黄脸婆?他听说招兵就偷跑去了,一是想建功立业,二是逃婚。他看中了张大汉,心想如果张大汉一日当了楚霸王,自己怎么也得是季布一类的大将。
他一去十八年。十八年里,从没给家里来过一封信,连口信也不捎。家里只知道他在苏州上海等地当兵,在88师当个连长,也有说是营长的。
这些消息是因为有个亲戚在87师当兵,他探亲回家,后来退伍了说了我大老爷的事情。
大老爷的心,特别地硬,都在精忠报国上,参加著名的淞沪大会战。
88师及87师都是会战的主力之师,死伤特别惨烈。著名的八百壮士就是来自88师。但我大老爷率领一个连,说什么是尖刀连本该是九死一生的,但他的连兵损失却最少。后来据他讲,他们能死里逃生,是匍匐在一片菜地里,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不知道大老爷与后来也参了军的张英武,在营伍中见没见过面。张英武在徐州加入装甲部队成为一名装甲小兵,到了1948年,他随着部队撤退到了台湾。
我大老爷没有去台湾,在战争快要结束,新的时代就要开始,他带着几个老乡部下回到了睢宁老家。
一去整整十八年,回来时,身背军背包,肋下挎一个军用水壶,身无分文。他再也不愿打仗了,十八年的血与火,刀口枪口舔血,看透了死亡、杀戮,放下刀枪,他发誓再也不碰枪支,返回故里。
姓屠的妻子,见他久无音信,早回了娘家改嫁了。我大老爷成了光棍,我们家分他一间房子,又把我父亲过继给他。
那时家中只有一头老牛,还有二三十亩薄地。而他想的是拥有一匹马耕田。农忙时,农村经常会看到一些不服命令的烈马在田野里被主人暴打,有的还竟然气得当场杀了马。马即使被杀,也是不服的。它们已经不服主人了,也许主人在哪里得罪了它们,也许觉得主人不配当主人,总之是主奴成仇了。大老爷是没有大洋马那是不犁地干活的。它东走西逛,终于在龙河与皂河交汇的龙王庙庄发现一匹漆黑油亮的烈马。它原是地主家的宝马。地主没了,地主的田地上新建农场。而这匹黑马乱咬伤几人踩伤几人,正要被农场处决,大老爷找到场长,说要买下这匹马。但大老爷打仗打了大半辈子,却身无分文。他执意卖掉家中的老牛,用卖牛的钱买了这匹烈马,还有些赢余,正好换酒钱。
他一不鞭打,二不锥扎,他敲着马身,听着马骨带铜的声音,几个回合,他就飞身上马,在田间大道飞驰,踏上龙河大堰疾奔。黑马找到它应有的主人,就特别听话。他们成了相依为命的好友。爷爷讲,大老爷打马如飞,大龙河堰上扬起阵阵尘土,他又买把猎枪,打兔子打野猫百发百中,大有飞将军狩猎之势。
乌骓烈马还是匹母马,母性有时比雄性的反应更刚烈,但一旦遇到真主人,就会温顺下来。老话说这叫星辰在人间得了位。马来到这世上,也是寻找它的主人的过程,是前世也是今世的心有灵犀。大老爷懂马的,在马发情的季节,他骑马找马,像骑着一块乌云,要给他心爱的宝马传宗接代。他终于找到一匹略矮小的黑色公马,虽不是怎么匹配,但两匹马还是发生云雨情。乌骓产下一匹小黑马驹的时候,土地就集中起来,他的乌骓也就入股合伙到了生产队。大马小驹都不再属于他了,他也夹着尾巴做人。生产队还算照顾他,给他一辆马车他当了马夫,仍然可以与马相濡以沫,赶车拉货。但在一个冬天的扒河工地,他卖了军棉被、军水壶只身乘夜跑掉了,此生再也没有回来。
人说他在苏州打仗当兵,心里掂记着那人间天堂的地方,说不定那里还有老婆孩子,又返回苏州上海那一带去了。一个最低也是连长的人,长得也有点帅,在那个美女如云的锦绣地方将近二十年,怎么可能没有老婆呢?那他为何又回到老家来呢?是战败当了俘虏被遣送回原籍,还是害怕自己的身份连累在那边的家小?那他又为何夜奔,从此杳无音信了呢?
老家在他走后,多年还在等待着他的消息。
等到据说是他原来的一个部下投诚,人家天天进步当了城里的干部,整个村庄都在传说我大老爷也该是城里的干部了。因为那时候,你只要在城市,哪怕是流浪汉都会有城市户口的,还会有工作。他无法在农村生活,自然是去了城市。
后来电视上出现一个叫李明某的官员,村庄里的人又在传,他就是我大老爷的儿子。因为按辈分,他的儿子是明字辈的,一定会叫李明什么的;他的脸型也相像。还有北庄一个同族的人信誓旦旦地说,他去找那个李官员了,他的父亲就是李胜标。李官员还让他住宾馆,好吃好喝的,但那个人历来是东奔西跑,满嘴跑火车的。
我们家没有人相信。我爷爷是极老实的人,人打他左脸,他会伸过右脸的,从没到过县里,哪里会去江南或省里寻亲?
就像“我的叔叔于勒”一样,我大老爷也成为我们家的一个虚无漂渺的期待。我三叔没有考上学校,他看了路遥的《人生》,心里也许在想,有一天他的大伯也会像高加林的大伯一样,回乡探亲,他有了一份工作。
但当村庄里和我大老爷年龄相当的人都去世了,这份盼望也就越发渺茫了。

杨惠敏,上海女童子军,在四行仓库战斗期间,她冒死为守军送来了一面国旗,极大地鼓舞了守军的士气,其勇敢行为也体现了民众对抗战的支持。
(3)
1986年,我偶然看到1986年第四期《读者文摘》,醒目地刊登一篇美国传记作家司马新撰写的《台湾巨人张英武的故事》!咳嗨,这不就是咱们邻庄张大汉的故事吗?
何为张英武?想必也就是没有大名的张大汉,后来终于参了军,到了部队长官见他貌甚威武堪比英布、力比项羽,就给他起的名字吧。
但是英雄潦倒,虽在装甲部队,却无大用。张英武在装甲部队只是一名挂号的“掌旗官”,所穿特制军服,出队掌旗时所穿,回营后军服就收起,实际上他最高的军衔只是一名上等兵。
他基本上不识字,勉强能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每月薪水只有20台币。生不逢时,如果他生在秦末,则或就是项羽。但他生在一个半现代化的乱世,一个冷兵器早已作废的时代,虽力能拔山,也不抵一梭子弹。
在部队,他最大的用处,就是当旗手。在部队长年服役,到了30岁,张英武还没有老婆。就像项羽,没有虞姬怎么能行呢?那骗吃骗喝的刘邦,还有个饭店女老板的情人呢。
但是哪里去找女朋友呢?他不会自由恋爱啊。
张英武的神力双手能拉住两辆正在行驶的吉普!这堪比举鼎的楚霸王。人类学家称张英武是历史传说的人高体大的今日实证。古有巨人族如夸父、防风氏,今有张英武。而项羽故里,离张英武老家只有三十多里地。
我大老爷认定张大汉就是项羽转世的,但造化弄人,张英武不要说有一个自己的王国了,在天涯海角连张睡觉的床都是奢侈的。
战争害了人,更害了他。如果他一直在老家给地主干长工,也不至于娶不到老婆。农村人还是看重力大无穷的人。女人们都相信一句俗话:“高高大大门前站,不中吃也中看。”村庄里人高马大的人,几乎没有光棍的。
张英武不该渡海去台湾,他如果能像我大老爷一样留在大陆,回到睢宁夏圩,在生产队干活,在工地扒河,一定会是铁定的红旗手的。那些高大个子的姑娘都会主动示爱的。农村结婚只要家长同意,看对眼的,不要彩礼,没有一分钱照样办喜事。
张英武出生的夏圩,因为都是地主的地,整体没收成立国营五一农场。夏圩的老百姓都成为有着事业编制的农场人。那在当时的农村,夏圩适龄男人都不太可能打光棍的,农场户口是高于农民户口的,比乡镇街场上的还要被姑娘们看中。
但他去了一个现代化越来越浓烈的社会,注定英雄末路——就像一个冷兵器时代的大力士大将军穿越到了现代社会。而当时那个现代化社会,如果发展得不充分显得狭隘,特别是与历史传统有着巨大的割裂,那么这种穿越,让近乎文盲的张英武,无所适从,手足无措的。虎落平阳被犬欺,凤落平地不如鸡。
张英武在海岛,形如泥牛入海,就像农耕文明进入海洋,他一个人根本转不弯来。人说村庄是神创造的,城市是人造的,在村庄里张大汉创造了一夜长高到三米的“神话”;而在大城市,沦落为如泥牛入海的“鬼话”。南天门再也不会为他开了。上帝给了他高大的身体,但没有让他的灵魂开窍。

国军88师,在上海阻击日军。

作者简介
泥马度:本名李旭。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多部,主要有长篇小说:“山川心史·三部曲”、“时代·四季书”系列等。畅销书《烧烤水浒》《红楼梦的秘密》《山云飘向帝国》等,《梦回汉唐》入选国家重大工程出版工程。出版诗集八部。在《十月》《花城》《中国作家》《诗刊》《北京文学》《散文》《美文》等各大报刊发表作品数以千计,上百篇首入选年度“文学中国”等多种选本,出席过诗刊社“青春诗会”。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李君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