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曾小蓉,重庆人,供职于某市报社,新闻及诗词作品发表于《今日重庆》《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网》巜华龙网》《凤凰网》巜法制网》《巴渝都市报》巜乌江诗刊》《涪陵文学》《白鹤梁文学》《重庆艺苑》等多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七绝.春夜
文/曾小蓉
烟浮古渡寒江月,花漫清波浆碎雪。
两岸柳摇蔽影舟,一宵风奏送春乐。
网络点评
这首《七绝·春夜》(中华通韵)以春夜江景为画布,融合古典意象与现代通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张力。结合相关诗作传统,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一、意象系统建构
自然意象组合
"寒江月"与"浆碎雪"构成冷色调的视觉对比,延续了虞世南《春夜》中"风花隔水来"的空间层次感,而"柳摇蔽影舟"则发展了钱大椿七律"杨柳梢头浅澹烟"的朦胧意境。
动态意象创新
"浆碎雪"以动词"碎"激活静态画面,近似白居易《村夜》"月明荞麦花如雪"的通感手法,尾句"风奏乐"更将听觉意象拟人化,较郭谏臣"林吹燕麦风"更具音乐性。
二、空间叙事逻辑
视角推移:从宏观"烟浮古渡"到微观"浆碎雪",再以"两岸柳摇"拓展横向空间,最终收束于"一宵"的时间维度,形成立体时空框架。这种结构类似虞世南由"春苑月裴回"到"惊鸟排林度"的景深转换。
光影处理:首句"寒江月"的冷光与次句"花漫清波"的暖色形成对照,暗合钱大椿诗中"黄昏月"与"浅澹烟"的光影层次。
三、情感表达特质
全诗通过"送春乐"的欢快节奏突破传统春夜诗的孤寂基调,与郭谏臣"村村送落红"的时序感伤形成鲜明对比。末句"乐"字作为诗眼,与首句"寒"构成情绪升华,类似白居易《村夜》中由"霜草苍苍"到"花如雪"的情感转折。
白鹤梁文学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平台发表曾小蓉所有的诗词
均为她的原创作品严禁剽窃抄袭